文/齐汉武 诗/齐吉林 图/黄先明

前 言
芙蓉寨,是花明楼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文化底蕴深厚,仙踪古迹密集,美景神话耐读。可算得是宁乡的“张家界”。
早在17年前,花明楼镇响应“旅游强县”的号召,斥巨资开发芙蓉寨景区。今天景区面目已初见端倪,并设有可为游客服务的商店、饭店、导游员。
有十大看点。除此之外还有猴子石、千年古樟、滴水崖、九龙寺新址、抗日战壕、牛恋凼……也很可观。
芙蓉寨下的杨林桥村是长沙市文明示范村,建有三位历史名人广场,装饰了古驿站——杨林桥,也格外亮眼、怡神,有益于身心!

传说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英雄梅十八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根据地。他与美丽善良的芙蓉姑娘乐善好施,为贫苦人做了许多好事。
此山周围有五座大山,她似一朵芙蓉之花心而得名。因四周陡峭,堪舆大师又称她“冲天蜡烛”。
山下有古邑道,山后有连绵大山,交通便利,易守难攻。
姊妹桥位于芙蓉寨山右前方昔日古道上。
传说是元末统治者“血洗湖南”时,有齐氏姊弟隐于桥下侥幸活命而得名,后来姊弟成亲繁衍沩宁齐族,近处齐姓占多,大元山曾建有齐氏祠堂(已毁)可佐证。
此图片是根据当地八十一岁张桂良先生描述,由花明楼希望学校美术组长欧凯歌老师所绘。
诗曰:
血洗湖湘起巨飙,齐家有幸却存苗。
误将其弟讹为妹,古往今来姊妹桥。
神仙磨在芙蓉寨西北向的周家冲冲尾近山脊处,有公路通往距磨石约300米处,暂未开通旅游道,山坡陡峭难上。
此景形象逼真,有笔者撰联句:
惨案详温,姊妹桥头仇帝制;
奇观惊览,神仙磨下叹天工。
龙潭有大小两个,在芙蓉寨清湖冲第二道景点门后百多米,有水泥步行道直达。
传说是两条龙修炼成功出山而留下的洞。
黄金洞冲尾处池塘中有一似螺石头。传说孽龙出洞,洞口不断涌水成灾,修炼之螺舍身堵洞。此池塘已被泥沙淤塞。穿过金盆山头门往左有毛公路可达。
入金盆山头门沿油路前行200米可达,水丰时其瀑布飞流而下可观,有人行道直通桥下。
有诗述其桥之来由:
鲁班弟子紧修桥,半夜鸡声阵阵飘。
信是天明桥来峻,别元他法上重宵。
神仙桥左上方山峰曰挂榜岭,峻峭难登。有诗吟咏此山流传之神话故事:
圣帝当年寻殿趾,峰头试坐尚留痕。
山神无力装鸡喔,连夜兼程去祝融。
注:圣帝指南岳圣帝。
雷打石位于金盆山庄前方约两里远。上山顶再沿山脊行,较陡且崎岖,但可走。山峰一巨石(长约52米,宽16米,高15米)上有劈裂状,山北有一可容四五人的洞穴。
诗曰:
两界山头一孽猴,田禾糟蹋众人忧。
雷公惩恶挥锤击,稻果桑麻始得收。
十年前,芙蓉寨开发者曾用挖机在金盆山水库尾上开挖一条去仙人洞的路基,但因年深月久,竹木荆刺挡道,现已难达。
仙人洞处有一巨石,长15米、宽4米、高3米,内有一洞,曾住过仙人。
云雾山居芙蓉寨之东,山体与金盆山毗连。
山名来由传说不一。一说它是身后金盆山的守护者。凡是“金盆”将露于世人眼时,云雾山即会发出浓云密雾将金盆山覆盖。
另一说堪舆大师杨建斌见此是真龙发脉之处,不让世人发现,施法用云雾遮掩。
她与伟人有一丝缘分,诗曰:
浓云密雾掩灵山,此处风光不等闲。
一曲高歌唱故国,千年旧貌换新颜。
层层绣幕层层嶂,道道屏风道道关。
际境崎岖休驻足,人生只重肯登攀。
齐吉林,工民建工程师,爱好格律诗词和对联。系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南、宁乡诗词协会、长沙市楹联学会会员、花明楼诗社常务社长、花明楼诗社、楚沩诗社社刊编校。作品散见于《中国对联作品集》、《佳联三百副》、《百年律诗大典》、《百年绝句大典》、《中国艺术家宝典》……现有诗联专著《工余吟稿》共三集和《对联艺术》问世。
齐汉武,八秩叟,退休教员,系国学研究会、省诗协、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花明诗社创办人之一,任“纪念刘少奇回乡调查50周年”全国诗赛评委。个人已版诗两卷。诗文载《全国优秀诗词选》、《全国优秀散文选》等50余家报刊,曾获国、县诗文赛大小奖十余次。
黄先明,退伍军人,曾任多年村支书,现任宁乡市司法局人民调解员。系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宁乡市诗联协会会员,花明楼诗社理事。爱好文学和文艺,曾有文章、诗歌发表于微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