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尉)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院校、高中小学全面停课,按照中央号召,孩子们在家做作业,上网课,闲暇时还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然而总有个别孩子,疫情在家既不好好上网课,也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而是半夜趁父母熟睡,伙同同学偷偷溜出去闲逛,结果触碰了法律,受到了惩罚。

今年2月23日凌晨2点,十多天未出门倍感无聊的小卫约同学小高、小张、小秦出来“透透气”,四人骑摩托车在街头闲逛时,无意间说起同学小李数日前盗窃未被公安机关发现一事,出于侥幸心理,小卫提议四个人干脆也去踩踩点,“碰碰运气”,看能弄点啥“好东西”。说干就干,四人闲逛至陕州区原店镇街头,看到两家手机门店,采用合力推门的方式行窃。先后盗窃华为手机1部、平衡车1辆、老年手机1部、充电宝5个、运动手环1块,经价格认证中心鉴定,被盗物品价值合计3000余元。
6月11日,该案移送三门峡市陕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负责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承办检察官高丽阅卷后,经过多方调查走访,了解到案发时小卫已满16周岁,小高已满17周岁,小张、小秦二人未满16周岁,均为中专在读学生,四人无犯罪前科,系初犯、偶犯。此次犯罪中,被盗手机店拨打报警电话,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小张、小秦二人,得知同学“落网”,小卫、小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退还赃款赃物,赔偿被害人损失1500元,并取得谅解,且该四人在校期间学习较好,老师同学评价颇高,符合不起诉条件。
7月6日,陕州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对该案进行讨论,同意对小卫、小高作出不起诉决定,小张、小秦由于未满16周岁,责令家长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严加管教。
7月8日上午,在陕州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高丽的主持下,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彭光伟、小卫、小高和母亲以及法律援助律师来到陕州区检察院,举行不起诉决定宣布教育仪式并进行了一场“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该案中,小卫的母亲残疾、父亲性格内向,和小卫缺乏沟通;小高的父母工作繁忙,对小高疏于管教。加之小卫在校交友不慎,轻信不良青年的话,抱着侥幸心理违法犯罪,均与其监护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未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息息相关。在检察官和办案民警以及援助律师一个多小时的引导、教育下,小卫、小高和父母均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向检察官和办案民警作出保证。
近年来,陕州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为全面落实涉罪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司法理念,针对父母监护失职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联性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出“专案专人,量身定制”的青少年犯罪亲职教育模式。指派专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根据每起案件的发案原因,会同妇联、心理咨询师、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四方合力,有针对性地对涉案家庭进行亲职教育,制定家庭教育方案;定期回访青少年犯罪家庭,通过电话、视频、上门等形式,密切关注涉罪青少年近期学习、生活表现,了解家长对妇联、公安机关、心理咨询师、检察机关提出的家庭教育方案落实和改进情况;通过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法治教育,全面了解辖区内学校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难点和痛点,有针对性的与学校联手,对涉罪或“问题”学生及家庭进行行为矫治和亲职教育,以此推进亲职教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9年至今,陕州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共对13个青少年犯罪家庭做出亲职教育,涉及家长、相关亲属共计2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