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卷作文之我见
文/赵子青
我觉得这是近些年来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题。写的匆忙,想到哪里写哪里吧。

重点提示: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好的材料作文绝对不能赘述材料。材料的作用是引入主题,尽快破题才是关键。
2.题目要求是人物三选一,不是故事分析,而是人物分析。只能择一人物论述,否则就是跑题。
3.作文要求写成发言稿,开头结尾格式上要注意下。发言稿注意本人语气措辞得是第三者身份,同时发言稿一般要引入个人情感、思想,从材料联系到个人,而不仅仅是分析材料。大家可以观察卓尔老师的试水作文。

考题分析:
1.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明确的。
齐桓公的主题是唯才是举,用贤不避“仇”,是放弃私心,成全大局,国家至上。鲍叔牙的主题是举贤不避亲、淡泊明志、高风亮节,大局为重。管仲的主题是不计前嫌、舍己为国、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从大主题上看,归入“家国情怀”一类,这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2.从写作素材来看,站在考试角度我本人更倾向于写管仲。
因为和齐桓公类似的典型案例不多,卓尔老师提到了曹操和李世民。写鲍叔牙的举贤不避亲案例更少,但是为了个人私欲,牺牲亲情友情的反面案例倒是不少。写管仲就容易很多,只要写出勇于担当和舍己为民,那么历史名人、感动中国、抗疫英雄信手拈来。

3.这篇考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思。
我们学的古文、诗词,都在告诉我们古人是如何认知伟人和君子,那些写在课本中的名言警句浮现脑海。何谓“忠义礼智信”,何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何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何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不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学语文的目的,不是背诵,而是认知和浸润一种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大局观。这也是出题者想让我们深思的东西。用材料中的三个人物来感动我们、提升我们。抱着这样的情感再去学语文,语文也不再是干瘪的文字,而是温暖的情怀,是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风采:

赵子青,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亚运村支行,喜欢读书,喜欢文学, 喜欢写作,对语文教与学颇有心得,爱写散文,文笔清新自然,文采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