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近期山东逸闻谈谈生活的真味(杂感)
文/俞祥明
有朋友要去山东滕州商业考察,临行之际,我戏谑地告诫他:到山东跟人打交道,多长个心眼――这几天,山东人的名声比大葱还臭。
何出此言呢?因为这些时日,号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的天空一下子乌烟瘴气起来。先是爆出多起冒名顶替别人上高校案件,再是11岁上学小屁孩领体制内工资多年。而且,追究下去,类似的丑闻估计会越来越多。
这与我们印象中的山东形象大相径庭。什么叫“儒家文化?”它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它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敢情是浪得虚名?无论是冒名领工资,还是冒名上学,从任何角度审视,都不是正人君子的行径。这绝对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掠夺,更是对人权的践踏。其危害程度,比鸡鸣狗盗之徒为甚。
按理说,山东诸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又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学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浸淫日久,儒家文化的精髓应该是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去了。
作为山东区域外的人是这样看待的,就连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也是这么自诩的。
半个月前的一次聚会,有几位经商的山东好友也在席。不知怎么聊起了“礼仪”的话题,南北方的客人各持己见,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地域特别讲究“礼仪”。
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有一位较为年长的山东客人,站起来,敬了在座的一杯酒,不紧不慢地说了下面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总是要教导我们见了长辈要打招呼要问好,过年的时候要挨家按户的给长辈磕头等,这是礼。小时候有要饭的来,妈妈一般会留人吃饭,也总是教导我这样做,这是仁。我爸有个结拜兄弟,他的爸爸妈妈过生日,我爸爸也一定要去,这是义。我爷爷冒雨给人去帮忙,因为他已经答应别人了要去,这是信。
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话,说得全体客人颔首称许,连连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孔子故里来的人。
那为什么才过几天就发生了这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呢?分析缘由,应该是此一时彼一时。
与我们长江三角洲相比,山东的开发比我们晚了些时日,以上提到的“冒名”黑幕,都集中在进入2000年最初的几年,这应该是山东改革开放的头几年。
原先紧闭的大门一旦打开,会带来什么变化呢?经济是大幅度地发展了,生活水平是有了很大提高了,但毋庸讳言,除了物质上的得益之外,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急剧的冲击。不少人滋生了这么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地位与尊贵,只有通过政治(当官)得到实现;只有拥有了财富,我们的社会地位也才会得到认可。
要知道,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事。于是乎,为名为利,心态失衡,乃至是非不分,道德底线失守,各种乱像随之诞生了。
实话说,当今时代,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荣华富贵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的,当然,这种欲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被欲望所掌控,甚至为了富贵失去本性,不惜铤而走险甚至以身试法,这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特别是那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手段获取的名利,更是为世人所不齿。
我们不一味提倡淡泊名利,但凡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相传有一首《半字诗》,内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其反映的意义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要认清现实,不要什么都追求十全十美,不能太贪,这样才能过得更舒服。
一如佛语所言:“万事只求半称心”。“半”字之趣,意在劝喻我们,忌满戒溢,知足自省,随遇而安,以从容,大度,豁达,平和及理性的态度,过一种自然,舒适的生活。
凡事遇“半”称心,琐事看淡,眼界放远,格局看大,心平气和,这样才不至于利欲熏心,意乱情迷。此乃生活的真味,也是一种为人心胸和智慧。我想,它的意义不止于山东一隅,其他地域的人也可以适用。
责任编辑:彭永征
俞祥明,笔名鱼乎,男,浙江省嘉善县人。中学教师。多篇作品发表在《当代先锋文学》,现为《当代先锋文学》驻站作家。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