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美丽的青龙山景区,松涛阵阵,看见满山坡的油松、满沟的洋槐。原生态森林与人工栽植树木交相辉映,远望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蓦然想问起,这树是谁种的?这是我们下乡知青种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城里的青年一批又一批地奔向了农村。1963年9月15曰,70多名天津市的知识青年首批来到青龙山。此后的几年时间滦州、古冶等地的知识青年也先后来到青龙山林厂,总计有千余人。年龄最大的有20多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在2019年秋季,30多位满头白发的老哥,重回自已年青奋斗、生活过青龙山,相拥相亲,交谈慎欢。
“那时条件艰苦,我们就住在延古寺内,后因人多住不下了,就搭的工棚”
“我们吃的是玉米面、红薯面,细粮很少,都是自已做饭”。
他们用一把大镐,一把铁锹,一书包树种子,春夏种树,秋冬挖坑,迎风淋雨,流血淌汗。青龙山的每一条山岭,每一山坡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现高高耸立的松树就是你们业绩,青龙山永远铭记您们!后人也会铭记那难于忘怀的“知青坡”与“知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