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为助力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和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根据本刊举办的《2020中华诗影(诗词摄影)作品大赛启事》的相关活动安排,我们在本平台举办义展助卖活动。并首次推出义展助卖第一辑—-革命老区红安县专辑。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纪念黄麻起义三十五周年》一诗中云: “卄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洪波。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
今天,我们愿与各地诗词/摄影组织和广大作者一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更多地以诗影、诗词、摄影作品为各地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和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助力加油,再奏凱歌!
唯如此,才能体现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杜鹃遍野红如火,皆是英雄血染成。
且看今朝才俊踊,脱贫喜报赛彤云。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都”;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红二十八军的整编地;是董必武、李先念二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的故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郭述申、郑位三、方毅等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

红安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这里先后被中宣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等。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来这里考察研究,被外宾称之为“山地游击战圣地”。

目前有近300多个省内外机关团体及大专院校、部队院校在县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红安革命历史博物馆、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等地挂牌建立了“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次来此参观游览,接受教育。海军工程大学已连续多年先后组织学员前来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称红安是“一所没围墙的大学”。

红安景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了红安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同时,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以大别山革命斗争史为基本素材的影视剧有《风雪大别山》、《挺进中原》、《大进攻序曲》、《中原突围》、《黄麻惊雷》、《黄安战役》、《天台山情话》、《青年董必武》,电视片有《血沃中原》、《北上先锋》、《将魂》、《董必武》、《李先念》等,长篇报告文学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有各类传记100余部,歌曲《再见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安红》等100余首,戏曲《风雨情缘》等10余台。
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遍布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据统计,除“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外,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坪长胜街革命旧址群”等3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等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
红安红色旅游线路推荐:
第一路:武汉——李先念故居——董必武故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黄麻起义策源地七里坪——天台山风景区——河南新县或大悟县宣化店或武汉。
第二路:麻城——董必武故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黄麻起义策源地七里坪——天台山风景区——河南新县或武汉。
第三路:河南新县——黄麻起义策源地七里坪——天台山风景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武汉或麻城。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必武故居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故居现存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有正房一进六开间,两侧厢房各一间,砖木结构。整个故居包括院子、走廊、堂屋、卧室、灶房以及陈列室等。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曾任国家主席,故居位于红安县城西南20公里的高桥镇李家大屋。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围墙、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风景优美,四面环山,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明清风韵---长胜街
七里坪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七里坪长胜街充分的保存了清末初小镇的建筑特色、黄安县苏维埃经济公社、鄂豫皖苏维埃银行、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等旧址也保存着当时的风貌。

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红安绣活

红安绣活是流行于红安一带、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民间刺绣艺术。2008年6月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安绣活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一种平常的生活实用品,又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妇女们都把它作为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把它作为人际交往礼品。过去,红安姑娘出嫁之前都要绣上几百双绣花鞋垫,出嫁时带到婆家。人们从新娘绣花鞋垫的多少、做工的精细、花样的难易,来评判新娘的聪明和灵巧。
刺绣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很长,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时尚审美反映。湖北的刺绣有很多进入了市场。而红安绣活也不落后。红安绣活的作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她很传统,很能够反映自古以来人们的积极想象与勤劳创作。她都永远的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旧有很多的见证着仔细地品味着,回味着……

红安大布
红安大布是革命老区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珍品,数百年来当地农民就有纺纱织布的风俗,战争年代红军将士用大布制作军服被单,出现过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解放后,很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
红安大布床单包装精致,是具有红安特色的乡土礼品,也是新世纪最新时尚的馈赠佳品,实用于人际交往,物美价平,深受消费者喜爱。
“红安大布”采用纯棉花为原料,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纺织防缩精致而成,具有冬天保暖,夏天爽汗,春秋适用的特点,它柔软舒适,经久耐磨,防蛀防霉,干净卫生,清洗方便,雅俗共赏,集民间工艺和适用性为一体,具有保健作用,为现代家庭生活优良用品。

洗涤方法:采用中性洗涤剂浸泡,机洗、手洗均可,脱水后可熨平烘干也可自然凉干,干洗也可。

探访知青茶场 重温知青岁月
——红安县知青茶场采风

红安县知青茶场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知青返城后,逐步荒芜。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杨敬宇退休后,回到知青茶场,看到荒芜的茶场,决定创业扶贫。“我爷爷是革命烈士,我是名老知青,我有信心让茶场重焕生机。”

如今红安县知青茶场重获新生,还为村民创造福利,成为远近闻名创业扶贫模范和绿色休闲旅游景区及青少年红色传统教育基地。

在知青茶场可以看到“知青岁月”展览图片和实物,还有知青小菜园、知青蜂场、“知青动物园”等等,说是500多亩的茶场,俨然象一个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