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牛郎织女》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老友皆知的优美民间传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故事颂扬了分居两地的夫妻(恋人)对爱情的忠贞。但是,春梅老师有一篇现代版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另类传说之牛郎
春梅

牛郎本是村里有名的泼皮、无赖,是个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主儿。
一日,他在山中闲逛,正赶上一波儿仙女在碧池里洗澡。他偷窥多时,不觉色心大起,眼珠一转,生出妙计。于是,趁人不备,抱起一套衣服就跑了。仙女(织女)没有了飞天法宝——仙衣,只能呆在原地发愣。牛郎回家换来一粗布衣,让织女穿上,领回自己的家。
牛郎甜言蜜语,软磨硬泡,正赶上织女青春期叛逆,在和王母闹别扭,也不想回天庭。两人拜堂成亲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羡慕牛郎娶了个好妻,缺什么,用法力一变就有,蜜月期刚过,织女的法力消失殆尽。两人便常因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断吵架。
每天吃过晚饭,牛郎就指使织女做家务,收拾碗筷、洗衣、拖地,还要在昏黄的油灯下替他补袜子。织女,本是天庭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下嫁于牛郎,是为了和他看星星,看月亮,看花开花落的,不是来当牛做马,端茶倒水,还得给他洗大裤衩儿的。织女的肠胃吃不下糠,咽不下菜,每天得吃山珍海味,补充营养,才能保持自己的容貌。牛郎本来就穷,现在更雪上加霜。牛郎最看不惯织女穿白色拖地连衣裙,一天洗三水,浪费了不少雕牌儿洗衣粉……反正,各种的看不惯。 每次吵架,织女表现的素质特别高,一不哭,二不闹,三不上吊,躺在吊床上,敷着世上最贵的面膜,哪儿凉快哪地方呆着,顺便看天边云卷云又舒。
牛郎苦闷不堪,此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牛郎对分手的向往。终于,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牛郎哭丧着脸,坐在自家院子的井沿儿上喃喃自语道:“我错了,真的错了。”说着,“扑通”跳进井里。他倒不是寻短见,而是去拿藏在井底的仙衣。牛郎把仙衣扔给织女,织女漠然接过,她早对人间情爱之事心灰意冷,于是穿上仙衣,飞跑了,没有回头。牛郎也不去拦她,他知道,她想要的那种幸福,是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织女飞走后,牛郎冥想,可不能做赔本儿的买卖,织女在这儿白吃白住了一段时间,得多少敲诈他一笔钱财。牛朗深知王母娘娘最疼爱织女,于是找王牌编剧写剧本,渲染牛郎织女如何恩爱,控诉王母娘娘如何狠心拆散,自己如何痴情,舆论民情如何义愤等等,这个版本广为流传,地球人都知道了。
所有人都认为牛朗委屈,从而引起了凡界对仙界的怨恨。这不再是牛朗织女个人等等恩怨,而升级为仙凡两界的社会矛盾。众口烁金,迫于压力,王母为了维护仙凡两界的和平共处,也为了织女和自己的名誉,更为了顾全大局,尽快息事宁人,不得不给了牛郎一大笔封口费。经过牛郎死皮赖脸的讨价还价,最后还答应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让他再去织女那儿领一笔赡养费。织女舍不得自己辛苦织云彩挣的钱都给这个没良心的,所以每年都哭一场。
后来,人们慢慢地知道了真相。可惜,织女和王母早已受到伤害。人们终于在现实中清醒,牛郎究竟是怎样的牛郎。
后来,凡是不学无术,不劳而获,靠女人养活自己的人,统称为“牛郎”。

作者简介: 春梅,喜欢写作的数学老师。生在泰山脚下,热爱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