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临空经济区2019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起步阶段先期管辖新庙、燕矶、杨叶、沙窝4个乡镇。市编委核定区机关行政编制35名,到位13人(含班子成员),事业编制因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未核定,暂到位4人。市政府拨付5000万元开办经费,因正逢年终结账,为保乡镇基本运转,去年底已支付2700余万元。此外,根据市审计局初步审计结论,还承担着燕矶、沙窝两个乡镇近2亿元债务。

(全市二季度项目拉练 王立、刘海军等参加拉练领导现场听取吴楚大道扩建及景观绿化项目介绍)
面对起步阶段的困难,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不等不靠,冷静思考破解制约临空经济区发展的短板和问题,努力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国土空间不足与项目用地需求的矛盾,前期机场建设已占用大量用地指标,并将机场核心区内基本农田调到了杨叶、沙窝等乡镇,全区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和资源十分有限。二是基础条件薄弱与区域竞争力的矛盾,全区目前均为农村地区,辖区内除一条203省道外,基本没有完善的城市道路等设施,相比周边较成熟的白潭湖片区、大冶区域的基础设施落后很多,竞争优势不明显。三是快速建设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矛盾,起步阶段大量基础设施、园区配套工程亟需动工,需投入数百亿资金,依靠自身财力基本不可能,只有通过贷款、发债、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压力较大。四是大拆大建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矛盾,以往一些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现有大规模征收拆迁也将带来不同利益诉求,加之大量征迁群众集中迁入安置社区,村民转变为社区居民,总体社会治理和维稳压力陡增。五是招商引资与产业承载力不强的矛盾,全区产业园区配套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几乎空白,暂时还不具备产业落地的“七通一平”条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针对以上困难和压力,全区紧紧围绕“七抓”,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建设发展。

(鄂州机场场平工程完成90%以上,场道工程陆续开工)
一是抓机场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们2019年7月在筹备期间已接手机场建设,提出了服务机场无障碍施工的目标。目前,核心区施工作业面(含净空取土区)移交已由接手时的不到4000亩扩大到1.7万亩,土方回填作业由前期每日2万方左右,提高到最高每日28万方左右,累计回填土石方4380余万方,机场场平工程已基本完工,场道工程四个标段陆续开工,综合楼、航站楼等航站区及配套工程7月份也将全部开工,机场“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可如期实现。在全市疫情有所缓解后,区指挥部主动对接服务,推动鄂州机场在全省重大项目中第一个安全复工复产,返岗率、复工率、达产率全部达100%,对全省疫后恢复建设起到了积极引领示范作用,3月底省长王晓东专题调研鄂州机场建设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省商务厅领导带队调研湖北自贸区扩区和综保区申报等相关工作)
二是抓“十四五”谋划。疫情期间,区领导班子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谋划。在全力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抓好救治和阻隔的同时,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针对全区起步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为最大化发挥好紧邻机场的区位优势、利用好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推动建设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区情,对标研究、深入谋划,初步形成了全区“十四五”时期“一港、两区、三园、四点、五横、六纵、七个强功能项目、八大产业集群、九项工作创新”的发展规划与思路,为快速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一手抓建设发展一手抓民生保障 李忠禄同志面对面听取群众信访诉求)
三是抓项目策划。为以最快速度弥补全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短板,争取让更多的好产业落户,在市发改委指导下,全区统筹策划了“五横六纵”道路、医院、学校、综保区(国际货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区配套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目前已全部入库,计划今年陆续启动实施。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力争在相对较短的2—3年时间内完成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改变全区面貌,提高区域产业、人口承载力,实现“筑巢引凤”,为产业导入奠定基础。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尹彬同志到省级贫困村杨叶镇坪石村走访调研)
四是抓要素保障。一方面,抓机遇争取政策资金。坚持“危”中寻“机”,抓住国家支持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提前研判分析,精准策划准备,通过扎实、细致、高效的前期工作,成功向上争取到棚改贷款资金16亿元、银行中长期贷款5亿元,第一批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评审通过28.2亿元,6月8日已发行7个项目21.2亿元,发行通过率100%(全省评审通过率平均水平30%),发行规模占全省16%,排名第二(第一为武汉),有效缓解了起步阶段建设面临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早谋划争取用地保障。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目前,已报批回用地1500亩,符合组卷条件已上报省厅审批的2800亩,将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不包含鄂州机场及其配套工程用地)。

(召开全区征地拆迁动员大会 全域打响征地拆迁攻坚战)
五是抓征地拆迁。研究出台了房屋和企业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召开全区重点项目征迁动员会,全面打响征地拆迁攻坚战,涉及27个项目,计划拆除3472户。自挂牌以来,已签约1169户,拆除1046户,其中,机场核心区剩余14家企业评估全部完成,拆除6家;S203项目拆除547户、迁坟约4000具,1301亩用地已交付1000余亩,施工单位全线进场施工,道路作业面已形成;塔台及雷达站项目已拆除14户,235亩用地全部交付;燕矶安置点二期21户已拆除15户,363亩用地基本交付,杨叶安置点二期470亩用地交付200亩,施工单位均已进场施工;再生水厂项目停工近1年时间,91栋房屋现已全部拆除,90亩用地完成征收,施工单位已实现无障碍施工。机场航油码头项目20户全部拆除,7月份将动工建设。

(各项目征地拆迁平稳快速推进 努力腾出空间、拆出指标)
六是抓招商引资。研究起草了《临空经济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落地的实施办法(试行)》,聚焦塑造航空货运枢纽和全球供应链中心这一目标,初步确定了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航空物流三个主导产业。目前,正在跟踪洽谈新科宇航、波音亚太航材、蔚蓝航校、日邮物流、华大基因等14个拟入驻产业项目。其中,总投资27亿元(6个机库)的飞机改装维修项目近期可签约并拟于8月份动工建设;顺丰产业园一期3平方公里计划8月份开工;投资115亿元、占地面积1600余亩、单体建筑面积67万㎡的顺丰分拣中心工程,已完成桩基工程招投标,7月份拟启动建设。

(积极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洽谈 推动双方合作深入开展)
七是抓投融资模式创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守红线,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学习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验,在全市首创“F+EPC”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目前,经过前期策划,已谋划了总投资63亿元的项目。其中,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中国一冶、中铁开投、中铁上海局等社会资本,投资36亿元分别建设将军大道、文塘路、燕花路、花马湖西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27亿元的花马湖北侧产业园、“三中心”周边及将军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已完成,将于近期进行挂网招标。

(大建设大发展阶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邀请中南财大教授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讲座)
下一步,全区将认真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二季度项目拉练总结会精神,以“五做”为重点,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引进。一是继续做好项目谋划与政策争取。围绕中央支持湖北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结合发展定位和特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加快湖北自贸区扩区和综保区申报,力争争取到更多上级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二是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专班协调、主动服务,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全力保障好顺丰分拣中心、飞机改装维修项目、航油码头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全域征地拆迁。始终把征地拆迁作为项目建设的先行官,坚持签约、征地、拆迁、清表同步一体推进,以最快的速度拆出发展空间,拆出发展指标,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四是跟踪做好产业落地开工。加大对外推介、跟踪洽谈力度,强化用地要素支持,以最优的产业政策、最优的营商环境、最优的工作作风,争取洽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五是统筹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群众关心的业、教、保、医等热点难点问题,落实落细各项保障政策,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让临空经济区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