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祖塔, 悠悠乡愁
来源:美丽新宁乡

“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我的家乡——祖塔,是这么一个留住我悠悠乡愁的美丽乡村。她坐落在宁乡西部佛教圣地、禅都古镇大沩山下,古老宁静,流水声,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完全盖过了人声。那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一湾溪水从村前蜿蜒流过,缓缓地流入碧波荡漾的青羊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千百年来,祖塔在清脆悠长的禅声和佛光的庇佑之下,从大沩山上抖落下来的名胜古迹,一直被祖塔人民口耳相传。

祖塔,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祖塔上大沩山密印寺,要经过一座小木桥。乍一看此桥跟普通木桥没什么两样,不过两三米宽,一二十米长,可它有千多年的历史,这桥名叫回心桥。据说唐代一个名叫灵佑大师的僧人,受江西百丈禅师派遣,来到沩山兴建寺庙,他风餐露宿,枯坐七年,毫无进展,于是下山来,打算回江西去。走到这座桥边,看见一个白发老婆婆,正将一根铁棒在一块丈大的磐团石上磨个不停。灵佑问她磨这铁棒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一根针绣花。”灵佑说:“这行吗?”老婆婆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灵佑顿时感悟到: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能把铁棒磨成针,难道我一个年轻人,连个寺庙也建不起来吗?于是他回心转意,重上沩山。经过百般努力,最后终得各方支持,把沩山密印寺建成了,成为密印寺的开山祖师。从那以后这小小木桥便叫回心桥,因此而名扬千载,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祖塔人民不畏艰难、不怕困苦,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回心桥的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寺院,只七八间房子,白墙黛瓦,名叫裴公庵。这个裴公庵,是为纪念唐朝宰相裴休而建造的。裴宰相虔诚佛教,曾任潭州(现长沙)节度使,奏请朝廷敕建沩山密印寺有功。后来他退了休,还率家人来到沩山,参加寺院建设。所以裴公庵虽然不是很大,但名声不小。
距裴公庵不远的一个山头叫接龙庵,是为灵佑大师圆寂后建塔而设的。从接龙庵往下走就是同庆寺。寺后有一座塔,灵佑祖师圆寂后,就长眠在这座塔里。祖塔,就是以这座塔命名的。在大炼钢铁和十年浩劫中,经历了1110余年的古迹,被毁于一旦。但上世纪90年代末,在政府的支持下,祖师塔又重新修建,塔址于原祖塔乡政府院内,塔身是白玉质地花岗岩构成,莲花瓣塔座,宝坛塔身,宝葫芦塔刹也是由一莲花瓣托着,很是漂亮,此塔于2005年由宁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朝宰相裴休死后葬在大沩山上。裴休墓位于回心桥上沩山的来旨坳端山上。虽然经历了千载风霜切割,裴休墓仍然显得十分豪气,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因为祖塔的山明水秀、如诗如画的风景,还孕育出了唐朝的一代诗僧齐己。齐己自幼家贫,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为同庆寺放牛度日,寺僧爱他聪慧,常教他识字念经,谈诗论文。他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后来出家,开始了他的诗僧生涯。大诗僧齐己曾写过一首《早梅》。他把这首诗送给当年的风流大士郑谷先生看,并向他请教。郑谷先生看后,帮他改了一个字,即把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一字之改,使这首诗更为切题,全诗大变,别开生面。齐己立即拜倒在地,并说:您真是“一字之师”啊!这就是当今《辞海》上“一字之师”的来历。
祖塔,美丽的湖光山色
家乡的美景首推黄材水库。黄材水库又名青羊湖,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湖南省修建最早的大Ⅱ型综合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土坝工程之一。

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来到沉寂了整整一年的青羊湖。夏天被湖水覆盖、秋冬干燥冰冻的河岸,仿佛在一夜之间,神奇般地开满了紫云英。一片连着一片,她们既没有薰衣草般的张扬,也没有格桑花的绚丽多姿,可那霸气、坚强的身姿,展现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深深地令人折服。紫云英大概只有一个月的花期,可她们恣意怒放,似是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此时的你如果来到青羊湖湿地,躺在这片花毯上,对着暖暖的春日,你会敬重生活如此美好!去年冬天,青羊湖出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位,热爱生活的家乡人民,在水库边种满了油菜,阳春三月,风和日暖,闲庭信步在羊湖湿地,阡陌上野草摇曳,油菜花绚烂,蜂飞蝶舞,牛羊撒欢,风情旖旎之至!

转眼,梅雨季节到了,邀一友人、依坐庭栏阁楼,听雨煮茶,无论哪个角度映入眼帘的都是生机勃勃的美好,你似乎能听到茶树伸展嫩叶的声音,似乎能听到水珠儿争先恐后地跳着蹦着朝他们的母亲湖奔去的欢快声音。此时的你定会觉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沉醉在这“交响乐”中。
夏天,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早晨,湖面还是水汽氤氲,你可以约上好友带上孩子,泛舟来到一片竹台,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插上一排小杂树铺上野草,然后躲在后面垂钓。此景正如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静下心来不一会儿,就会有鱼儿上钩了,孩子们对钓上来的鱼会惊喜得大呼小叫。家乡人习惯用柴火灶、山泉水煮上鲜活的鱼,奶白的鱼汤里翻滚着鲜红的辣椒圈和碧绿的蒜叶,再配上紫苏,那是我们祖塔独有的珍馐美味。傍晚,你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湖边浅水区游泳,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平静安详的湖水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不到天黑你绝不想上岸。

到了晚上,河边凉风习习,不管白天多么炎热,晚上从来都不需要吹空调,此时你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坐在院子里拉拉家常,看着孩子们追追赶赶,在皎洁的月色下,你还能见到菜地里、草地上星星点点的萤火虫飞舞,听取蛙声一片。村前饭后一幅画,晚饭后,纳凉大树下,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秋天的青羊湖是收获的季节,用她丰硕的果实回馈人们。大山向我们展现了十里画廊的美景。此时,如果你来,顺着林荫小径,能看到挺拔苍翠的松树、红叶翻飞的枫树、金黄金黄的银杏……淡妆浓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画笔!爬到山顶,可以观看壮丽的日出、看云雾在山峦之中翻滚,也可以观看火红的晚霞、瑰丽的夕阳。此时的青羊湖水位退了,正是渔业工人捕捞河鱼的时候,捕获的满仓鱼儿蹦着跳着,眼睛应接不暇。秋季雨水稀少,原来被湖水淹没的稻田显露出来,那里密密麻麻全是田螺。此时,带上孩子,提上水桶,随手一捡就是一桶,如此快乐的亲子活动,满载而归的成就感,孩子们定会乐不思蜀。

渐入大寒,此时如果你来,幸运的你也许能在山上观看美轮美奂的雾凇和冰雪奇观,徐敞的“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描写的大概就是这么一番景象吧!清晨当你站在湖边,只见白霜把一层松土顶起来,像一排排银色的牙齿,一脚踩下去,会发出“咔嚓咔嚓”清脆的声音,留下我们长长的一串脚印,这是我们孩童时最喜欢玩的游戏。此时的青羊湖畔,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家乡人叫野油麻的花开了,放眼望去,湖畔一片雪白,仿佛一夜之间下了一场大雪,让你真切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梨花开”的神奇景象。此时,可以和孩子们在这个儿童乐园里尽情嬉戏!

祖塔,丰富的土特产品
善良的祖塔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了千亩茶林。它们依偎在几乎常年云雾缭绕的云山怀抱之中,所以这里出产的云雾茶外形紧细,卷曲秀丽、色绿香浓、味醇形秀,从冲泡到饮用都透着生机和禅语的气息。这里出产的七星椒,如同淳朴的家乡人民一样,醇厚中透着热情,也像家乡人民的生活一样红红火火!
尤其是祖塔的手工红薯粉,那是一种文化。勤劳的祖塔人民经历春去秋来,不断辛勤耕耘才生根、长蔓、结蒂;红薯收获以后,又经过仔细清洗、粉碎、淘沥、沉淀、晾晒后方可出粉。出粉还是个技术活儿,经验丰富的老农把淀粉调制、搅拌、揉和成面后,由大师傅在大火炉灶旁边端瓢捶捣,粉条牵线而出,经过沸水成型,方能捞出冷却、上挂,然后选择霜冻天气速冻成型。当你还在温暖的被窝里赖着不想起床的时候,晒粉的农民早早地拿出红薯粉放在外面霜冻,当太阳升起时,他们要一根一根开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做粉越来越多,这样纯手工做的粉市场上很难买到了,手工制作的粉与机器制粉的口感截然不同。手工粉柔软、细腻,机器制粉粗糙、生硬。在祖塔,我们还保持着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如果你想吃正宗的手工粉丝,只要你来祖塔,就可以如愿以偿。
“靠山吃山。”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竹笋、蘑菇、蕨菜、香椿,味道鲜美极了!住在水库边的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库鱼,当然也可以换一种口味,把鱼买回来腌制,然后挂起来风吹几天,再放在柴火上熏干,独特的柴火香味满屋飘香、百吃不厌!特别是火焙翘背鱼、泥鳅、腹肌子等特别有名,用辣椒爆炒,加上大蒜、生姜,堪称祖塔一绝!
祖塔的腊肉能与火焙鱼媲美,从年初开始喂养小猪,到过年的时候杀年猪。用红薯、大米、蔬菜煮熟喂养一年,这样的猪肉口感完全不同,吃不完的肉熏制成腊肉。祖塔腊肉特点是肥而不腻,还特别香脆,用它炒腊八豆,或者炒各种坛子菜,每一道菜都能吃出不一样的风味,每一道菜都令人垂涎欲滴,那真是地道的“妈妈的味道”。

祖塔的黑山羊和正宗土鸡与火焙鱼齐名,黑山羊是主人在大清早就把它们放到山上,在山里吃野草、树叶,一直到天黑才回圈的放养山羊;正宗土鸡也是自家母鸡孵蛋、饲养、吃的是绿色蔬菜和湖边的虫子、沙粒、喝的是山泉水,所以它们的味道特别鲜香、甜润!当然,祖塔的土特产不止这些,家乡各种特色的美味佳肴,那是舌尖上的祖塔,每一种美食都是独一无二的味道。
祖塔,有着千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苍山不墨千秋画,青羊无弦万古琴。”愿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永驻人间,千年祖塔,留住我们悠悠乡愁。

作者简介
卢欣,宁乡市沩山祖塔人,小学语文教师,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象山县作家协会会员,象山县政协缨溪诗社会员,象山县朗诵协会会员,象山县教育系统“立三”讲师团成员。爱生活,爱工作,爱朗诵,爱诗词,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将普通的日子过成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