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乾隆帝的一个拆字重迭联
文/张正军(黑龙江)
乾隆帝与宠臣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某次出游。纪无心赏花观景,眉头紧鎖一副愁容。于是帝问曰:卿有愁思?即而一个拆字重迭上联脱口而出: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顿悟,赶忙叩谢曰: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大学士此下联无疑对得十分贴切工整。龙心大悅:准卿放假一月返籍省亲!

有学问真好,对联真管用,看來它比金銀都神通。是也!即然说到对联,那就容朽多絮叨三言五语吧。
我华夏泱泱大国,对联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笫一副对联出于五代后蜀末帝孟昶之手。时值新春佳期孟昶号召群臣写些吉祥话语以示庆贺。但文武群臣所述所写皆不令其满意,于是孟昶思之片刻自撰一联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他开启了华夏文坛之先河,首创中国史上笫一联。也就是说中国文坛对联(楹联)文化始于五代,
继而兴于宋,盛于明,普于清,延于今。

五代孟昶之后,各朝各代对联圣手名家层出不穷。如:宋之王安石,苏东坡,秦少游,李清照等等;明之朱元璋,唐伯虎,祝允明等等;清之乾隆帝,纪晓岚,和珅等等。特别是大清朝,对联(楹联)文化已走出深宫幽苑,进入普通百姓之家。″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传某次乾隆爷下江南,见一地景色特美,诗趣澎湃,随口吟出一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不料被附近一位农妇听到,她竟然可以立即对出下联:山里松柏长年翠。此联此妇深得潇洒天子贊许。

到了民国,于右任,鲁迅都是对联(楹联)高手。"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后人仰敬传唱。到了新中国周总理,毛主席哪个不是对联的大家呢?如周恩來早在南开读书时作为座右铭自撰一联自醒自警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又如毛主席讽刺那些不务实际,空耍嘴皮者之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堪流千古,万代不朽!
当今盛世对联(楹联)更如一朵奇葩,江南塞北处处开花,白山黑水地地飞香,诗协,联协,雨后笋生。时下我这明水小城也诗协,联协,迎运而兴。每临大事,要事,盛事即可恭奉、呕歌、逢迎!并且须眉巾帼英雄辈出。如耿(存志)大师,康(平)大师,于(薇)大师等等。那也是窗户眼儿吹嗽叭,名声在外哟!
以上从兴起传承角度对对联(楹联)文化略述一二。之下再对对联(楹联)之型式絮道点滴。说到型式,可用百花齐放,日新月异,奇特扬香來形容绝不为过。本文开头的拆字重迭联当为一种奇特。且看:画上荷花和尚画(唐伯虎),书临汉帖翰林书(李调元)。这是谐音回文联。再看:海水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消。这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意变换停顿可读出十几样的奇特之联。再看:烟鎖池塘柳(乾隆),炮鎮海城楼(纪昀)。上下联各短短五字却全面包容五行(金木水火土)于其内。堪称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琳琳种种万万千千对联(楹联)奇艳无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流芳溢彩,夺目靓眼!

驻足停笔吧,容朽以一首顺口溜作为结束语吧:楹联文化源远深,孟昶首创到如今。诗词联赋歌盛世,繁花似锦号长春。

作者简介:姓名: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