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稀有树种 结出奇特果实 惠及家乡父老
——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柳条沟村黑果花楸种植基地见闻
记者:邵涌河 吴可心
来源:赤峰日报第三版
日期:2020年07月04日

(花楸林人工除草)
绿油油的楸林、敦实实的树体、密麻麻的幼果,这便是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柳条沟村黑果花楸种植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两脚刚踏进这片叫八家梁的特色种植基地,顿觉眼前一亮。但见黑果花楸树种列伍成行,长势茂盛,果实累累。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国华介绍,这片面积为210亩的黑果花楸种植基地,是由喀喇沁旗淑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辟的。2017年,该合作社负责人皮淑芹等经市场调研,得知黑果花楸走俏国内外市场。经试种后,于2018年在村里帮助下,流转土地210亩,将原产于北美的特色树种黑果腺上花楸引进柳条沟村八家梁种植。两年多来,平均亩产黑果花楸3000斤,亩销售收入12000元以上。

放眼望去,一位农家女正在茂盛的黑果花楸林里查看幼果长势。经介绍得知,她就是这片黑果花楸种植基地主人——喀喇沁旗淑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皮淑芹。

走近皮淑芹,见是一位中年女性,两只眸子放出坚毅的目光。得知记者采访特色种植的意图后,绿树掩映中皮淑芹拉开了话匣子。2017年,她和丈夫等在央视农广天地节目里得到信息:种植黑果花楸前景看好。因为,别名“不老莓”的花楸果富含花青素、黄铜、多酚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对高血压、心脏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有防治功效,黑果花楸被国家卫健委批准为新的食品原料。于是,皮淑芹通过网络和电话进一步了解黑果花楸种植所需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相关技术等情况,并安排丈夫赴辽宁丹东一家黑果花楸公司实地考察。在对种植基地、库房储存以及深加工生产车间等了如指掌的情况下,于2018年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开始流转土地。他们一共流转了两块地,一块是40亩,另一块是210亩。流转过来的40亩地栽植黑果花楸树苗7500株。结果,由于干旱,树苗全部死亡,造成损失6万元。面对挫折,皮淑芹不气馁,没退缩,在210亩地所栽植的大树苗上精耕细作,大做文章。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大树苗长势喜人,并于次年结果,黑果花楸种植获得成功。花楸林里,难掩内心喜悦的皮淑芹望着一棵棵花楸树和密麻麻的花楸果实,高兴地合不拢嘴。

举目远眺,成趟子的黑果花楸树郁郁葱葱,幼果累累。皮淑芹介绍说,黑果花楸树结果率高,且没有大小年之分,树的寿命长达50载。正常情况下,一棵树结果10斤,亩产果3000斤,每斤售价4元,亩收入1.2万元。如果将黑果深加工,收入就更可观了。2019年合作社收获花楸果3吨多,全部与内蒙古草原王酒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深加工,生产的黑果花楸健康酒深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

蓦地,两位在树趟子中间挥舞锄头除草的农民身影映入眼帘。皮淑芹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黑果花楸绿色无污染,林间管理全部人工作业,不用一点化肥和农药。上前与一位农民搭话得知,他叫魏子树,56岁,在合作社打工两年了,年收入1.2万元。他还告诉记者,像他这样沾合作社光脱贫的在村里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当属魏子亮,他是个聋哑人,智力也不健全,皮淑芹听从村里安排,接收他进合作社打工。皮淑芹每天向他支付80元工钱,逢年过节还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据沈国华介绍,柳条沟村全是山地,干旱严重,产值较低。仅以八家梁为例,过去种玉米,亩产1500斤,获纯收入500元。微薄的收入留不住人,村民纷纷走出山沟外出务工。淑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黑果花楸,带头调整了种植结构,闯出一条特色种植新路子,为全村父老转变观念增收致富做出表率。该合作社仅用工支出一项就让村民大得实惠。2018年用工15人,其中10人是贫困家庭劳力,用工费用支出高达27万元。去年用工费用1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近4万元,加上两年向村民支出6.3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使黑果花楸树成了合作社和大伙儿的“摇钱树”。新产业带来新希望,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被吸引回来进合作社务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大幅增长,特色种植大大加快了富民强村步伐。2018年和2019年,皮淑芹先后被评为王爷府镇最美扶强带贫典型、喀喇沁旗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带贫减贫带头人。

面对每亩比过去种庄稼增加万余元收入的变化,面对乡亲们一张张乐开花的面颊,皮淑芹并没有小富即安。目前,她正在雄心勃勃地谋划黑果花楸产业的未来,准备扩大花楸果深加工规模,增加深加工品种,除主打黑果花楸白酒品牌外,还将上马黑果花楸啤酒、黑果花楸饮料、加工出售花楸原果等,让黑果花楸这一特色产业惠及更多父老乡亲,让黑果花楸深加工产品给更多的家乡人带来健康、富有和喜悦。

【评论】
让特色种植之花 芬芳飘溢
作者:邵涌河

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在种了不知多少年、收入微乎其微的玉米地里,大胆调整种植结构,经过市场调研,把北美的黑果花楸树种引进塞外喀喇沁旗并喜获成功,产值和收入与传统农作物相比出现天壤之别,富了自己,惠及乡亲,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一个靠特色产业增收的奇迹。

曾几何时,瞅着市场撒种子,根据需求调结构,是我市农民增收的“金钥匙”。近年来,全市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丰硕成果,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等产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大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进程。然毋庸讳言,加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譬如,农业经营转型难、农业生产增产难、农业产业提效难等。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之一,必然是农民增收缺乏增长点。因此,寻找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突破发展瓶颈,特色种植产业不可小觑。事实证明,像皮淑芹这样解放思想、放开胆子,因地制宜搞特色种植,农民就能增收和致富。反之,不顾市场行情如何,年复一年跟传统农作物打交道,必然增收缓慢,拖脱贫攻坚的后腿。因此,特色种植孕育着一地金黄和增收梦圆,应积极推广和大力扶持。倘皮淑芹这样的新型农民多起来,倘适合本地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特色种植业风生水起,何愁不能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特色种植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农民腰包就鼓得快,脸上乐开花。诚然,搞特色种植,必须在认真研究市场行情和本地适应情况前提下进行,不可盲目和草率;搞特色种植,存在投资大、风险高等问题,需要在土地流转、项目补贴等诸方面予以帮助和扶持;搞特色种植,必须形成一定规模,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畏首畏尾伸不开腰,必须让特色产业集中、集聚、集约,方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农民增收普遍缺乏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我们需要敢想敢干会干的皮淑芹,需要类似黑果花楸这样的特色种植产业。因为,特色种植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时,就是农民增收致富之日。

(黑果花楸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