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爷爷的讲述 ,效罗看到二叔冯麟阁也在认真的记着这几条,笑着想:“爷爷、二叔和我,都是军人,像三姐她们,那就是在听天书呢。”
“在左大人大张旗鼓备战之时,也就是一八七四年三月到一八七五年三月,我按照左大人的安排,派出了十几队人马,进到北疆去摸清道路和供水,为大军进疆作准备。这一年带回大量的信息。根据各队汇报的情况,我还要亲自再落实一下。”爷爷说:“新疆驱敌之事天大呀,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所以经过准备,一八七五年三月,在大部队开动之前,我带五百人马,悄悄地出发了。
从酒泉出发,走了七天。途中经过一片几百里的戈壁大沙漠,那真是飞鸟皆无,风沙忽起,鸡蛋大的石头随风吹来,人拉着马匹才能慢慢挪动。到了哈密,哈密已在我先遣部队的控制之下,张曜提督言及急需毡毯,用于水渠堵漏,以利灌溉。我先入疆部队已经按左公布置开始屯垦作业。告辞了张曜,我们又深入向前。此行最关心的是对吐鲁番的摸底,因为这里是南线开战的必经之路。从哈密到巴里坤,经七角井,大石头,到大木垒。再往前,就是敌人多的地方了。从奇台到吉木萨尔把情况摸了一下,就转向后方。“走西线,这里的敌人多,可这里的敌情也很重要啊。”大家商量后,决定走西线。这就得经过古牧场就是米泉,绕过乌鲁木齐到白杨沟,然后再到达板城,再向前走,就到了去南疆的三叉路口-吐鲁番。”
“ 我把人马分成三队,一队前锋,自己居中,再有一队断后。每一队之间间隔一天时间,每队有人前后联络,这样前后呼应,避免中了敌人的埋伏。一切还算顺利,可快到吐鲁番时,前队的指挥副将张达和他的五个随员忽然失踪了,前队没了指挥。问题很清楚:“几百号人马,目标大,不能在这里久居。张达一定是被敌人俘获了,这太危险了。”我也知道危险,可我也不能丢了将官就跑:“这都是我的爱将啊,怎能放下不管。于是我决定离城二十里,安营扎寨。”
“ 老天爷总是眷顾咱带兵的人,正好在吐鲁番城外小山上有一个兵营,原来是清兵的营盘,后来被那阿古柏的军队占领,最近风声紧了,他们把军队都集中到城里,这兵营就腾空了。这个兵营的位置极好,居高临下,四面的动静都能看见,我下令“夜里进驻。”
说到这儿,爷爷开始放慢了话语,他边想边说:“你们说这张达怎么啦,还就是中了敌人的埋伏,被俘虏了。任敌人怎么严刑拷打,他就是不说话。后来,干脆咬断了自己的舌头,什么也不能说了。他那几个亲兵,和他一样,宁死不屈。一个亲兵在那酷刑下,一直是哈哈大笑,毫不畏惧。可后来,他屈服了。敌人拿来了一把弯刀,喊叫着要叫他断子绝孙!他害怕了,因为他想起了家里几代单传,老爹老妈望眼欲穿的样子。‘没有了这男人的根,我这一脉,就断了香火。我不就成了太监?这不都丢净了祖宗的脸面了?’人就是这样,他不能违背了祖宗。可若战死,不就什么都没事了吗?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大则无畏致天,小则畏缩似泥,英雄和懦夫,皆是那一闪念而已。那个亲兵就交代了。敌人这回可掌握了我们的情况,那个敌酋思前想后,觉得这几百人马,打不下新疆来,攻打吐鲁番城就不得了了,要是把清军的头领擒来,那是头功啊。所以就要张达的亲兵引诱清军攻城,‘不管在那个城门,只要是攻城就行。’声言他只要是按计划去做,就把张将军放了。”
爷爷讲:“ 这人哪,他对疼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耐力也是有极限的。我们老是要对那些忍不住拷打,做了违心的事的人,大加指责。其实这是不对的,谁都有忍不住的极限,因为你是个活生生的人。可是,真正让人软弱的往往是他头脑里的,支撑他生活的信念和那些传统的一下忽然出现的想法。”
“ 我连夜布置,因为这一个多月,已经掌握了哈密到吉木萨尔,环乌鲁木齐西线的道路,敌军的大概布置,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吐鲁番的防卫以及到托克逊和到鄯善的道路状况。第二天,分出三拨人马,前队去探查托克逊的道路,后队去了解鄯善的道路,待救出张将军后,从这条道路返回。中队再分成三个小队,每队抓一个敌军的士兵,回来审问,以下最后的决心。晚间,各队回来汇报,吐鲁番到托克逊的路极好,大军南下没有问题。但是从吐鲁番到鄯善道路崎岖,极难行走。抓来了三个俘虏,都交待了极有用的情报,他们说,‘吐鲁番到鄯善的道路,一出城有一段九曲沟,两侧有绊马索,陷阱,竹刀坑,走水中无事。若无水时,万万小心。吐鲁番城中兵力两千,全力守城。有五百机动人马,随时出动。前几天抓住几个清军,关在牢里,听说自己把舌头咬断了,硬着呢。’正说着,就看见一个张达的亲兵满身血迹的跑回来,向我哭诉着,‘提督啊,救救张将军吧’。”
老法师当年的战斗经历,清晰地展现在冯麟阁的眼前,这个不怕死的八字将军,那心也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忽高忽低的紧张或松弛着。
“有部下提醒我,这个亲兵回来的有些蹊跷,我当时救人心切,并未向心里去,这就釀下了大祸。我听从了手下的‘围魏救赵’的计策,首先派人进城观察敌人的防范,然后带队在南门外造声势,似乎清军要攻城似的,再派身手好的士兵二十个,翻那土城墙,进去营救被捕的四个弟兄。最后队伍在东门外做接应。”爷爷抬起头来,看着大和尚笑道:“释信大和尚,就是当年进城的高手之一。”那个青岩寺的大和尚接过老法师的话语讲开了:“我就是当年黎提督身边的亲兵,我们经历了整个收复新疆的过程。可后面的事情,发展的完全出乎黎提督的预料,真是触目惊心啊!”
释信连跳带比划的讲着,在人们眼前又出现了吐鲁番的战斗场面。黎提督让王新满偏将带了几个身手好的士兵进城去探路,观察敌人的动态,然后下令:“我到南门,晚上七点,佯攻开始。进城的弟兄打通东门,有队伍在那里接应。人员救出后,全体人马马上撤离,向鄯善进发。”这回,那城中的敌酋太狡猾了,可能是想要抓住清朝的大官,他下了决心吩咐所有人:“一切按清军的计划来配合。”原来,清军的计划,被那个叛变的士兵想办法又送了进去。晚上,那门前冷冷清清的,大门紧闭,只有拉长调子的更夫,不时地喊几声。七点正,南门外一声炮响,清军在大门外喊起杀声,火把通明,把个吐鲁番城里乱了个天翻地复。清军对着城上开枪,还扛着梯子,那攻城的架式做的可是不假。敌酋跑到南门城上,喊着话:“我要见你们的长官。”没有人理他,可他已经瞄好了黎提督,回头喊着:“开门呀!”只见那提督和身边的几十匹马“扑噜扑噜,”纷纷掉入了陷马坑里。士兵马上向城上射击,城上的敌人并不还击,人也全不见了,“快快,救人,救大帅。”人们乱成一堆,从坑里,拽人的拉马的,忙的不亦乐乎。
释信大和尚说:“当时东门打开,张将军已经救出。一听说丢了大帅,我们都快疯了!”“快找大帅!”最后清点,死伤十几人,马匹十几匹,可唯独找不到黎提督。“不行,先回山上兵营,再做计较。”后队的副将黄金额做了决定。这回可是百密一疏,这吐鲁番城的四门外,都有陷马坑。还是当年清军自己挖的,有暗道通向城里。时间一长,队伍里就没人注意这事情了,出了事人们才想起来。一个个的后悔呀:“妈的,我们就是些蠢驴!”
兵营里一片寂静,大家都默不做声,可心里都知道:“大帅是凶多吉少,没有了大帅,我们该怎么办?”张达坐在床上,那眼睛瞪的快掉出来了:“啊,啊啊!”他在问大家:“提督哪去了?”王新满偏将此时倒冷静下来:“敌人既不趁乱攻击我们,还不还击,说明他们的目标就是大帅。我们此时绝不能乱了阵脚,一定要救出大帅。”将官们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你争我抢地要进城去:“各位将军,谁也不要抢,我刚从吐鲁番城里出来,路熟城里的情况也大致知道,我去吧。”
王新满挑了十个武功高强的士兵,另外叫那个张将军的亲兵来领路。”这个士兵长得身高马大,可这时候佝偻得象个老头,低着眼睛谁也不看。路上,他实在受不了,跪在王新满的面前:“王偏将,你杀了我吧。”其实,王新满早就看出他就是变节的人,对他说:“我不杀你,咱们一起救大帅吧。”这吐鲁番城墙全是干打垒上来的,有点斜坡,新满的人全是蜻蜓点水似的就上了城墙,又悄悄地溜到城里去。他们想:“去那里找呢?”那个士兵琢磨着说:“先去牢房吧。”这士兵想起来:“那个敌酋问过我,你那首领性格如何?我当时回答他是刚烈有加,然后他好像在那里自言自语,放几天再问,磨磨他的锐气。” 王新满点头:“好,就去牢房。” 那士兵这时心里已经自责的,就想有个地缝钻进去。“我这是做了什么事啊!想救张将军,可又害了黎大帅。这,糊涂人做糊涂事,做下这让人唾弃千代万世的事来,哪还有脸面再见父母,再留人间!”今天,这才算是清楚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救出大帅,再交代自己的罪责,任由处罚。
西域这里土房甚多,在城中房上七拐八绕的就到了牢房的外面,“进院儿,快,进去找。”王新满飞身进去,他们一间一间地察看:“噢?这里还有水牢!”到了最后一栋房子,发现了五六个守卫在看着门。“嗯,应该是这里了。”“怎么办?杀将过去?”这时,那个背叛过的士兵悄声说道:“等等,王偏将,我有一个想法,要救提督,外面大军要想离开吐鲁番,就不能惊扰敌人。”“噢?你也是这样想的?”原来,王新满偏将在大营里和那些将军们把情况分析来,分析去,自己心里就有了计划:“要救统帅,又要大家都能脱身,只能这样办了。”那个亲兵对王新满说:“偏将,我这想法是······。”“那好,我信你。咱二人就齐心协力来办好这件事吧。”说完这些话,那个亲兵的自信又回来了,他直起了身子,大踏步地向那几个看守走去。守卫操着汉语问:“哎,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哪能再回去,就在你这里当兵了,那当官的已经答应了。”就在他们聊着的时候,王新满从房顶上掏了一个洞,顺着房梁立柱下来,黎提督就在地上被捆着,腿上有三处被刀坑里的刀穿透的血窟窿,向外流着血。“大帅,大帅!”王新满悄声呼唤,然后对房上招呼着:“快,绳子,下来一个人!”王新满把提督身上的绳子解开,连忙给他脱衣服,“快,快呀,”三下五除二,就把提督穿的内外衣服和自己换了过来。也不容提督再问,喊着那进来的士兵:“快快照着大帅的伤口模样捅我几刀!”士兵拿着刀,哆嗦着下不了手,王偏将拿起刀来对着自己的两条腿捅了三下,让人把他捆上。然后说:“快叫大帅带着人马穿出东门外的水沟,我在这里,等咱们大军来救我呢。”那士兵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王新满催促他们:“快走啊···!”黎提督此时懵懵懂懂的被人从房顶上救出去,只记得那句话:“我等着咱们大军来救我呢。”
当走到吐鲁番去鄯善的路上,黎提督才清醒过来,才明白了王新满偏将的良苦用心。那条路上崎岖不平,在一段沟里设置了很多的什么陷阱,刀坑,队伍通过的时候极慢,看着两边的土沟,他明白了:“啊,新满换我,是为了稳住敌人,这个地方敌人要是追来,我们还不是全军覆灭!”黎厚泽痛心疾首:“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出我来,又为了能让这几百个弟兄顺利地回去,才这样做的。”一路上,黎提督的脑子里,就是这样一个念头:“打到新疆去,救回王新满。”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