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瑛 Yingdeng_Klein:笔名和曾用名,毛毛、樱子。资深文化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现为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理事.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荣誉副主席,国际联合报社执行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作协会员、欧洲华文诗会会员,国际田园诗会副会长、栖心晓筑文学社荣誉社长、凤凰诗社欧洲总社会员等。长期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和驻外机构工作。为人谦和,文字优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爱!现居德国。

邓瑛诗选:
《你我——爱的记忆》
尘沙四起,风烟漫城,
你我在时光的洪荒里,
不期一遇。
你把千年的沧桑踩于足下,
我把三生的守候握于掌心。
四目相合,
是鸿蒙初启的震撼,
一线灵犀,
穿越秋水长天,
止于唇角莞尔一笑。
你轻轻抖落
千里奔袭的微尘,
我悄悄拍净双肩
栖落的风烟,仆仆风尘,
就此关于门外。
只以素心如简,
共钓一室清幽,
闲来读书点茶,
兴至红袖添香,
一盏清茗,
品鉴浮沉人生;
一卷诗书,
读遍世事沧桑。
结庐在人境,
心远地自偏,
栖于斗室,
亦有雅弦可知意。
弹一曲琴瑟相合知弦音,
叹一场梁祝化蝶知情深。
这一世,
与你红尘邂逅,
本是宿命的安排,
只以一颗初心,
途经你的悲欢。
你以满目柔情,
葱茏我寂寞的时光,
我以步步惊心心,
落入你相思的局。
任光阴流转,
依旧于水样华年里,
把岁月赐予的风霜,
亦或美丽,合拢,环抱。
那些薄凉或者温暖的痕迹,
都是你我一路爱的记忆,
不求其倾国,
不求其倾城,
只求其倾一世安心,
相守共老。

《回望告别》
回望告别的那个瞬间
看见一朵野菊正在构思
于是,我写了若干行
即将离开的秋思
我总想知道
那些与我过往的命运
物是人非之间
红尘滚滚
虚空还是星辰
抑或告别与相逢
这是苦春的时候
那个叫孙建军的诗人
发话,说曾经相识
并且也促膝笑语
把当我们老了那首老歌
唱到娱乐尽头的时候
世界就会诞生
数不清的诗人
你可能已经忘淡
现在好不好的寒喧
但我必须想念岁月沧桑
连同你的记忆
所以,不论回眸是春
还是,转身遇秋
猛然的意象
那就是你,还是你

《转身遇秋》
八月,未央。
秋风已经开始急着挥手,
一些别绪,一些离愁,
忽然就蓄满了
那一枚莲叶的心,
枯黄的过往,
渐远渐轻薄。
曾经,
有多少花红柳绿,
而今,
便有多少山寒水瘦。
看万千繁花
一颦一笑落去,
只把颜色交还岁月。
独坐黄昏,
等你翻手为云,
将我这一季的心情
一字一墨的种满,
无论悲与喜,
盛与枯,
都是前世的落笔。
如果,
我曾在路过的夏季里,
不小心
把回忆染满了衣襟,
也只是不说疼痛
不说想念,
只愿转身遇见秋时,
恰好有一朵野菊花在绽放。

《你是我心中的念念不忘》
你是我眼里的山高水长
你是我轮回三生不舍的守望
你是我魂魄归返迷恋的原乡
这一生
再不要那离情惆怅
这一世
再不许那忧思绕肠
就让我 为你
书一笔爱意绵长
就让我 为你
守一世地老天荒
烟火的岁月里
把爱的传奇娓娓吟唱
有你的远方
是我今生执着的向往
就让你我
醉在这红尘的道场
于彼此的心海里
漫步徜徉
相爱的路上
尽管也曾走的跌跌撞撞
尽管也曾尝尽人间凄清悲怆
还是要 把尘世的喧嚣
小心埋葬
我愿 为你
等到白发苍苍
也不要
再把纯洁的爱恋深深隐藏
即是上天注定的一场缘
你我又何必去苦苦抵挡
只把那颗漂泊的心
于你清风明月般的眸底
妥善安放
水湄紫陌 柳飞烟巷
是我们携手走过的
一世情长
月华如霜 挑灯西窗
锦瑟华年 共舞一曲
云水霓裳
不惧世事沧桑
不羡鸳鸯成双
有你的每一天
都是我梦里的天堂
——选自《文学沙龙》

【评头论足】
转身遇秋 依然美丽
四川| 孙建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怀春抑或悲秋,是中国诗词中长久被书写的题材,因为这是生命之于时间的记忆,是怀念与希冀的诗意表述,因此而成为永不枯竭的主题。
邓瑛从微信寄给我这首新作《转身遇秋》的这一刻,我们正各自栖身于欧美大陆,她刚从北京回到德国法兰克福,而我居于探亲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但是,仅仅诗题中一个秋字,便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此前,作为青年时代的诗友,我们已经实实在在的“失联”了二十多年。
我们是在今年7月底,“华人头条”一位诗友所编辑的《华语诗社》第十一期作品雅集中重逢的。手机接通惊喜之后,便以微信倾听并述说,一时几多感慨,如同那首歌曲发问一般: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残酷却又神秘,这时的它,却又仿佛依然守望在那里不离不弃,让我们的重逢依然如故,就像1997年“金秋笔会”挥手一别,诗友们各自奔波,多位前辈鹤驾升仙之后,我们依然命定般的《转身遇秋》。
邓瑛这个夏秋之交的旅程,可谓行色匆匆,联系上她时,她正在北京完成最后的日程,而我正急于飞往北美,便只能将本就意外之重逢而无机会晤面留给遗憾了。
邓瑛在离开北京返欧那天,诗之灵光悄然于心底而至,不然我便没有眼前这首好诗读:
“八月,未央。/秋风已经开始急着挥手,/一些别绪,一些离愁,/忽然就蓄满了/那一枚莲叶的心,/枯黄的过往,/渐远渐轻薄。”
不是秋风在着急着挥手,而是诗人依依不舍的必须与这一程时间道别,当然别绪离愁,莲心过往,定然无处安放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诗人意象用得巧妙,所以极富感染力,足见邓瑛才思敏捷,文笔老道。古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论,诗歌创作功底不足者,恐怕不易将秋的诗境写好。
这就又让我回想到“金秋诗会”了,那是由已故著名诗人孙静轩发起,德阳市委宣传部和《星星》诗刊联合召开的,四川著名和实力的老中青诗人五、六十人云集,自然是激情燃烧的时光。
当地组织者盛是热情,抽空安排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活动,全体来到当地驻军射击场,来了一次与诗无关的打靶比赛。结果不出意料,三个军旅出身的年轻诗人,欧阳江河、雨田和我,包揽了前三名。
那时邓瑛是一个落落大大方,爱说爱笑,天真活泼的阳光女孩,她与另一个女孩一起,穿上戎装,端起步枪,扛着靶牌,策划大家照了一张高唱“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合影照,并在此次特殊的重逢中,将我早已忘记的这张老照片发给了我,相当珍贵。
——选自《人民作家》第145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