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 与 粗 》
文/易 之 中
雅因为文,于是便有了“文雅”。粗因为俗,于是便有了“粗俗”。雅因为优,于是便有了“优雅”。粗因为劣,于是便有了“粗劣”。

梁山好汉,有雅将也有粗将。林冲雅,李逵粗。我们的大将,也有雅将与粗将。粟裕雅,世友粗。粗将可以打硬仗,雅将却可以打大仗。栗裕可以打淮海战役,但世友就打不了这种大仗。张飞粗犷,赵云雅致。张飞不管怎么打,还是粗犷。赵云不管怎么打,还是雅致。“德厚者雅也”。打仗也要讲德。伍子胥掘墓鞭尸,缺德也。缺教养也。孟良崮战役之后,厚葬张灵甫,有德也。有风度也。
微信群的群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势必导至群中教养与文化上的“良莠不齐”,“好坏参差”。有人用语雅,有人用语粗。有人斯文,有人粗俗。因此,在微信群上“骂人”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缺教养的丑陋也就不断出现。不管怎么说,怎么错,怎么罪,人家还是曾经的历史名人呢?但你的资格呢?退一步,那怕是对犯人,也不可以骂。骂人就是缺道德。再有理由也不能骂。骂人就是缺教养。
能量是有正负之分的。吃饱饭,会产生能量。如果这些能量是用来做好事的,就是正能量。如果这些能量是用来做坏事的,就是负能量。吃饱饭去骂人,典型的负能量。有人认为,我有理,为什么不可以骂人?有理也不能骂人。理是不能用来骂的。中华民族的词典里,还没有“骂理”一词的注册。理是用来说的,用来讲的,不是用来骂的。有理就可以骂人?不管你是多么的有道理,都不能骂人。骂人先输三分理。骂人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形象。例如“泼妇骂街”。在教养的字典中,也同样是找不到“圣人骂街”的成语。孔子从来不骂人,孔子只有教人。“教无类”。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教”,不是教数理化,而是“教道理”。孔子的“教”,其核心就是一个“理”字。教人做人的道理,教人做人要讲理。孔子的形象,是一种“儒雅”的形象。文质彬彬,是为君子。讲理是君子,骂人是小人。
粗言秽语,要坚决抵制。但有一种语言,是冷嘲热讽,是指桑骂槐,是言里藏刀。例如,鲁迅的语言,既不算骂人,也不是骂街。这种手法,是艺术,是投枪。首先,这些语言不脏,也不粗不劣。李逵是赤裸裸的粗,轮起双斧排头砍去。林冲是斯文文的雅,用枪把对手挑下马去。用疯刺的语言去反驳,也是一种后发制人。直接的去骂,婉转的去教,两者是有质的区别。骂缺教养,教有教养。周树人的语言很“硬”,郭沫若的语言很“软”。在语言的使用上,是可以“软硬兼施”。“硬”的语言,不等于骂。但脏的语言,粗的语言,劣的语言,就一定是骂。多用雅的语言,这是有教养的形象。常用粗的语言,这是缺教养的形象。做人说话,不可不察也。不可不戒也。
202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