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佐文按:承乏编校《马一浮全集》第四册,中有《阅改诗文评语》一卷,系马一浮先生为复性书院学生修改、点评诗文的记录,可供学习古诗文者参详玩味。因取其中评改诗作部分,略作整理。马一浮先生所作修改,原采用夹注形式穿插于学生诗作中,今将学生原稿与马先生改稿分别排列,以方便对读比较。
(题目为小编所拟。)

马一浮先生
37,王伯尹《湛翁夫子出示安谷道中新什次韵感赋》原稿:〔眉评〕原诗是律体,今作五言五韵,但可言“同韵”,不可谓“次韵”。
〔眉评〕古体用仄韵者,上句若连用平声押脚,则气格不健。〔上二诗总评〕前篇字面未稳者,稍易数字。后篇删去二韵,较为简洁。
40,王伯尹《恭读湛翁师〈普请掘花生三十韵〉赋呈》原稿:《读湛翁师〈普请掘花生〉诗,见因事示教之旨,敬呈一律》〔眉评〕题须改,始得体。“相”字平声,可用。“大”、“落”两字俱失粘,不可用。第五句费解。〔篇后评〕遣词太枯窘,寓意欠明白。不合律犹为小疵,不称题则近生凑。诗以道志,须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方有好诗,不可强也。改本但略示轨范,先求雅切,愿勿等闲看过。霜降前夕。
〔眉评〕前为硕井改诗,中有“俱是宝山山下客”句,切勿错会,以为贬辞。俗文每以“入宝山空手回”为讥人语,实大误。不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乃真般若义也。硕井尚未行,可以此告之。山谷《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广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人赏其雄放,不知乃自道其智证之境也。凡诗中用寻常景物语,须到境智一如,方能超妙。忌纯用理语填实,便嫌粘滞。
〔眉评〕起二韵翻原意,便有贞下起元意思,此诗之骨干也。入题悉依原意,稍易数字,句格便不同。铎、略二韵不可用,非特称誉过情,失之夸忲,亦非修辞之道也。谢灵运诗:“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又“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张谓张良,邴谓邴曼容也。《汉书》:邴汉有清行,兄子曼容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故古人诗中于不慕仕宦者,往往以张、邴称之。〔篇后评〕篇法结构颇合,但句格尚疏,用字欠拣择,却许有诗人之志。诗亦人人性分内所有,唯须学而后成,“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即比兴之旨。诗贵神解,亦非自悟不可。五言且先从选体入,(“选体”之称实未当,以汉魏直至齐梁,其体格亦数变矣,但习用久,姑仍之。)以治经之余力为之,亦涵养性情之一助也。乐亡则乐之意唯寓于诗,故知诗然后可与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