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上行随想
侯万福 我的大学 2016-09-28
主播/玉华

时序入暑,北上。去感受那属于北国的辽阔气度和清凉。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森林、额尔古纳河流的绵延、五大连池的火山群、根河的亚洲第一湿地。一路上,一碧千里,奇花异草遍野,犹如油画一般的世界。今记起,其情景鲜明如昨。
一
飞机降落在海拉尔机场。我们顿感这里风清气爽,天高、天蓝、天空像被雨水洗过的一样干净,云朵像棉花一样的白。在机场等了一会儿,我们又乘大巴继续前行。我们在内蒙古高原上穿行。走了一会儿,久思久盼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出现了在眼前。不到草原,怎知草原如许?到了草原,才知道什么是辽阔,草原是如此的美丽动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概念在具象中得到了完美诠释。碧绿的草,像绒毯一般连成一片,轻柔起伏,远远地望去和蓝天接壤。绿草、骏马、牛羊、蓝天、白云、湿地、湖泊,合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卷。眼前之景物,使人顿感天地之阔,苍茫高远。身临其境,生命也产生了强烈的敏感,这也许就是美学家阐释的那种审美的愉悦。

美是客观的,大自然之美和生命的畅想曲交汇,达到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一到呼伦贝尔就为这草原的景色迷住了。绿的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丰美的牧草、成群的牛羊、纵横的河流,远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色的耀眼。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斑斓华美,如诗似画。额尔古纳河弯弯曲曲静静的流淌着。绕来绕去,宁静柔美,每处河湾都是一处绝美的风景。它是草原的生命之源,流到哪儿,哪儿就有草茂花繁。看到此景,我忽然想起了席慕蓉写的那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晚上,我们住在了额尔古纳河畔的俄罗斯风情小镇上,河对岸就是俄罗斯小镇奥洛契。房子上上下下全是木头搭建的,屋里散发着清香的松油味儿。在这里,我们享受着北国的凉爽。走到屋外,天是那么的透明,满天的星斗密密麻麻的眨着眼睛,好多年没有见到这繁星似锦的情景了,在祖国的边陲,星星离我们这么近。

二
公元1719年——1721年,在中国的北方德都县西北23公里处,有一处火山爆发了。火山口迸射出来的岩浆,凝固成焦黑色的岩石。岩浆流过的地方,似一条黑色的河流,形成的褶皱与凹凸伸向远方。大自然在渐变中产生的巨大力量而形成的突变,留给后人解读和观赏。因火山熔岩堵在了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这里还有十四处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及大面积石龙熔岩,形成了壮观的火山群。火山爆发的一瞬间,不知吞没了多少生物和植物,大地良田。人们站在火山口遗迹处,注目思索: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
大兴安岭森林,真是壮观。远远望去,茫茫林海,树木参天,起起伏伏。我们乘着车子,在林中观赏着这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树木。森林是树的村落。在广袤的大兴安岭,大片大片的松、参天的柏、密密的白桦。极目远眺,树的村落形成了一条绿的屏障。浩瀚的森林滋养着丰富的宝藏。松软的植被,踏上去像海绵一样。阳光射进林中,一条条光柱同人的遐想连结在一起,折射在林的大地上。通向林中的路,是人们走出来的。多少年来,树的年轮和历史的车辙,静静地阅览着人们踏过的足迹。小时候,读过曲波写的小说《林海雪原》,那书中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是人民军队在林海中剿匪,现在想起来,没有那时的剿匪,哪有如今人们安宁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站在这里饱览大自然的壮美。林海啊!不单单是树的村落,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传奇。

四
根河的河水,滋润着北国千里大地。草原、湿地,静卧在阳光下,甜美、柔情地铺展在黑色的土地上。湿地是鸟的故乡,鸟在这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时而直击长空,时而俯冲大地,舒展的翅膀充满着搏击的力量。蓝天、白云、湿地、花草之间,不时传来它们美妙的吟唱。天高任鸟飞,必须要有一个和平、自由的苍穹。没有乌云,没有骤雨,有的是缕缕地和煦温暖地阳光,鸟儿才能飞得很高很远,但是无论它们飞得多么高远,也不会忘记故乡。故乡是生命的起点,没有起点何谈远方。大片大片的湿地。湿地的入口处竖立着一块刻有“亚洲第一湿地”的巨石。文字告诉人们,这是中国最美的河谷湿地。清澈的根河静静的流淌,曲水环抱草甸,湿地上花草摇曳。鸟儿在湿地上飞来飞去,在迎接着远方的客人。客人们看着天边的鸟儿,在目视着远方。

五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好多好多的湖。湖水像一面面镜子,在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炫丽的风景。距满洲里四十多公里处,有一个内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呼伦湖。呼伦湖,水面很大,长约八十多平方公里。从湖边望去,碧波荡漾,湖水和草原相连,给人一种浩渺连天之感。湖中有舟,湖中有鱼,湖中有影,湖中有景。浩渺的湖面给人留有无限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