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黄尖镇花川村楹联》 周阳生
前几年吾为黄尖牡丹园写过新编丹顶鹤与牡丹花的神话故事《双丹奇缘》,在《盐城晚报》征文中荣获唯一的金奖。今应友嘱欣为亭湖区黄尖镇花川村撰联。该村地处黄海世遗湿地,紧邻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其村境:牡丹花开国色生韵,绿色村庄天香添彩。
(一)
上联:黄尖显花川,双丹国色皆入画。
下联:绿水彰湿地,一境天香总关情。
(二)
上联:风薰花川秀,仙鹤呈祥瑞,
下联:日暖绿水流,牡丹贺太平。
[相关诗文链接]
《行香子-鹤归来》(外一首)
江苏 周阳生
[题记]立冬季节,是丹顶鹤从第一故乡扎龙到第二故乡盐城湿地越冬的地方。此时的鹤乡,能欣赏到冬阳的绚丽,能领略冬风的萧瑟,能感受冬雨的缠绵,能感受到冬雪的绝唱。能看到芦荡万鸟飞,群鹤舞霓裳的盛景。
翅驭冬云,
羽舞鸿惊。
梅香溢,
霞霓双翎。
花魂冷月,
寒宇飞汀。
抚琴松间,
天上律,
伴繁星。
千姿百态,
风情万种。
湿地幽,
独立娉婷。
引诗梦境,
玉圃芳亭。
故乡情牵,
飞千里,
曲盈盈。
七绝-鹤归来
周阳生
一群丹顶映冬阳,
双羽连云舞霓裳。
红蓼风前移桂影,
绿依湿地我家乡。
[链接]《双丹奇缘》
江苏 周阳生
传说唐朝年间武则天登基时,在冬季命皇苑中的百花盛开以庆大典。百花园中惟牡丹不遵皇命。武皇大怒,将牡丹逐出皇苑,贬至洛阳。然牡丹一到洛阳便争艳怒放。武皇闻讯怒不可遏,下旨火烧洛阳牡丹园。
百花仙子得知牡丹仙子蝶翼有难,急忙私下到昆仑山巅瑶池找西王母娘娘的大弟子一一白鹤仙人凤馨羽,下凡去营救他的心上人。
白鹤仙人双羽生风,穿过蔽天火烟,奋不顾身地救出牡丹,不敢回瑶池仙境,而是飞向了遥远的黄海湿地避难。蓝天白云之上,获救的牡丹仙子搂着白鹤,其感恩的泪染红了鹤顶,其焦骨的炭渍染黑了鹤尾。使得原本通体白羽的白鹤变成了黑尾丹顶鹤。白鹤仙人也因私自下凡营救牡丹仙子,触怒武皇,被武皇告到天庭。玉帝迫于武皇的淫威,而将白鹤仙人从昆仑山的瑶池贬到了黑龙江的扎龙。
痴情不改的白鹤仙人,念念不忘对心上人蝶翼的关心,苦练瑶池派"鹤羽神针"、"金蛇狂舞"、"风雷万钧"等绝技神功,以保护牡丹仙子不再受到武皇的武士追杀,心甘情愿地每年初冬来、初春去地往返于扎龙和射阳两地探望保护心上人,诉说相思之苦,离别之情,此情此心有诗为证:
泪湿花笺怨别离,
心怨武皇淫威欺。
恋情两地永牵挂,
花开时节长相思。
白鹤仙人因受天庭处罚,每年只能在无牡丹花期的季节往返射阳栖息几月,以慰其对牡丹仙子的思念之苦,此责罚远胜于牛郎织女每年七夕还能鹊桥相会。但白鹤仙人虽不能亲见牡丹仙子在花期的国色天香和姹紫嫣红,只为祈福蝶翼能在射阳湿地繁衍传奇、流芳百世。牡丹仙子也是日夜思念白鹤仙人,有诗为证:
不见君面为谁狂?
花开花落心惆怅。
相思之苦赛黄连,
羡慕织女见牛郎。
丹鹤与牡丹的双丹奇缘,感动了西王母娘娘,西王母娘娘派遣了司鹤仙女娟子来到湿地射阳,用"一个真实的故事"点化了昔日的大弟子白鹤仙人凤馨羽一一丹顶鹤,让白鹤仙人与牡丹仙子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现如今湿地"丹鹤舞九天、丹花秀三春",每逢牡丹花绽放的季节,同时也能欣赏到丹顶鹤的霓裳仙姿。
后来,蝶翼和凤馨羽虽又千年成仙,但仍思念曾经避难的第二故乡一一射阳湿地,所以它们不恋瑶池仙境,双双又回凡间,蝶翼成了"千年牡丹王"回归牡丹园,凤馨羽成了"长寿祥瑞鹤"飞舞鹤故乡。有诗为证:
双丹奇缘千古奇,
忠贞爱情两相依。
君卿原为天上客,
如今湿地成故里。
不远万里救丹娘,
惹怒天庭心无期。
相聚湿地梦成真,
黄尖鹤吟胜关睢。
七律-《牡丹亭记》
一一汤显祖逝世404年祭
江苏 周阳生
牡丹亭记醉莎翁,
玉茗堂中写四梦。
草草花花君独爱,
生生死死境相通。
三分春艳杜娘影,
一段伤心泪雨濛。
曾掐檀痕寻道友,
世情万象曲无终。
[后记]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代为:(1550-9-24~1616-7-29)。汤翁与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同年逝世。国家主席在2015年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把汤显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随后将汤翁的生平和作品与莎翁相提并论,并在英国、墨西哥、法国等20多个国家巡回举办展览。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017年1月7日以"中国利用莎士比亚宣传自己的剧作家"为题,报道了中国在2016年纪念莎翁汤翁逝世400周年的活动。《人民日报》评论员何鼎鼎2016年10月13日发表"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的随笔,他说:"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剧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最为著名。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
汤显祖,写剧作诗时认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而用"。但他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尽管他用韵随意,不讲究曲律,但后世文人却无一不称赞其才华横溢。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1959年拜访江西"汤家玉茗堂碑"时曾作诗赞:"
杜丽如何朱丽叶,
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当丽句锁池馆,
不让莎翁在故村"。
可见莎翁汤翁旗鼓相当,杜丽朱丽不相上下。也说明了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的道理。
汤显祖诗云: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汤翁生活在封闭落后的明朝,比莎翁生活在伊丽莎白时代不一样,汤翁能写出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杜丽娘,比莎翁笔下的朱丽叶更为可贵。
汤显祖对自己的评价是: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一生四梦,得意之处惟在牡丹。他在《七夕答君东》一诗中写到:"
玉茗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他感叹"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可汤翁又怎能知道,在他逝世4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穿越时空,将对他的赞美仍在延续。中国的一家越剧团创作了《寇流兰与杜丽娘》,让莎翁作品中的罗马将军与汤翁笔下的杜丽娘相遇。这部越剧在英国伦敦首演,随后到巴黎和法兰克福巡演。中国新华社在2016年12月份推出了《当柳密欧遇上杜丽叶》的动漫音乐片,里面的歌曲以动感说唱和中国戏曲交替呈现、相映成辉。歌词包括"我把东方笔墨化作爱的能量,你用西方语言讲述世事沧桑"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文学的自豪感,和激励着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原力意识已觉醒,并在自信的大道上一路高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