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小筑头条版总第257期
雅风小筑欢迎您

绿色掩映下的丁北寺
文/韩桂兰

一条在芦苇丛中蜿蜒的小河,小河上的石桥连接着小河的两岸,桥的两端都长有两棵高大的槐树。大大的树冠交叠在一起,倒影染绿了满河的清波。
桥的西头,树影掩映着两扇大大的铁门,门虚掩着。推开门,信步踏进院内,只见一根根南北萦着的绳子,挂满了一幅幅在风中翻飞的彩色竼字经文,院子在靠近东南和靠近西南的两个地方各栽了一棵银杏,粗壮的枝干需仰视才可看清,翠绿的叶子间缀满了嫩嫩的果子,有风吹来,叶子沙沙作响,象极了小沙弥窃窃的嘻笑!
院子不大,不见香客,只有大香炉中香烟缭绕,清香四溢,冉冉升腾的香雾随风飘的很高很高。北面廊台有几大盆铁树,看那苍老的树干和绿黄色的叶片,就知道至少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
庙南是两扇不大的老式木门,从里打开就看到一座站立着的白玉石雕塑的地藏王菩萨像,庄严高大,长长的锡杖紧握手中,星星般的慈目览遍凡尘地狱。洁白的莲花台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变的有些灰暗陈旧。
门的右边有一条由西北向东南蜿蜒的窄窄的水泥路,掩映在两边合成的树萌里。
庙的地势分三个阶面,一层比一层高,第一进庙殿,保持着六十年代的房形,老式砖墙斑驳灰暗,门口高个子抬头就能碰到门框,伸手就能握着檐口,门内收拾的非常干净。两排老式条桌依墙依次摆放着,从上首开始供奉着土地公公,土地娘娘,还有好多公差罗汉金童玉女,对面朝北的单桌上供着苇袱仙公,宝剑在手,威武庄严!
踏进第二阶就是开始见到的庭院,抬头望望
香雾袅袅的天空,沉寂而祥和,朵朵变幻的白云在蓝天上飘荡,似一位位云游归来的神仙,站立在高高的银杏树梢!笑望着庙内虔诚跪拜的我们!
第三阶就是正殿,里面灰色水泥地面,墙壁是上世纪那种石灰和水泥混合粉刷的,虽然陈旧,却很洁净,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佛祖左边是观音菩萨,右边也是观音菩萨,东西靠墙边分别放着矮些的供桌,上面供奉的是很古很古的观音送子雕塑,还有一些供果。正殿东边还有两间,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端坐莲花台上,庄严肃穆,慈祥中透着不可侵犯的威力,站在佛前,敬畏由然而生。
最东边供奉的是和佛祖一般高大的文财神菩萨像,慈眉善目,美髯飘飘,硕大的元宝金光闪闪。
寺庙不大,古朴而庄严。望着供奉在佛前的一盏盏老式佛灯,一碗碗青茶,一束束鲜花,还有小佛机播放的佛音,就知道这里一定乡风纯朴,人杰地灵,物华年丰!
从庙门出来,晚霞布满了天空,一只只归巢的鸟儿在树枝间跳跃着唱歌。一个老者迎面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向他拜了拜,非常恭敬的问他,是不是这里的香供?他说是的,又问他这个幽静小庙叫什么名字,建了多少年?他静静的想了一会告诉我们,小庙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文革期间一把大火烧的只剩残垣断壁,现在的庙宇是过了几十年后才重新修盖的,至于叫什么名字,他也不知道,现在人们都尊称丁北小庙!
他还说:这里一直民心向佛香火鼎盛。菩萨经常显灵,保佑方圆数里风调雨顺!人民祈祷有求必应!
太阳已在晚霞里沉醉。我们依依叩别小庙众神,掩起铁门,望着门口透出的微黄的灯光,仿佛看到若干年前:一月,一窗,一僧人;一尘,一庙,一孤寂!
我想,或许我就是那个敲打木鱼的人吧!

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作 家 风 釆

宽缘,本名韩桂兰,江苏兴化人。热爱读书,喜欢把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用诗的韵味写出来,在不经意间传递仁慈、善良的正能量。作品散见于各微刊平台。
投稿请加芦苇总编微信:1528196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