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眼里有你看不见的那片海(组诗)
文/安安静静
1、母亲的端午
在五月,草木属于女性
风吹与不吹,都是本来的样子
婉约、娴熟、隐忍
比如粽叶
母亲腿病,烈日下
仍然趔趄着,林中抽取粽叶
裹一些有棱有角的粽子
形成黔北的端午
也是母亲的端午
把煮熟的粽子,首先
奉几个上神位
她坚守勤劳的力量
也信奉神的庇佑
又把另一些送给左邻右舍的刘爷爷,张婆婆,她故意多包了一些粽子
送给对面工地上的外地人
就在她送出粽子,摇摇晃晃走回家后
偷偷往乌青的腿上贴了几张膏药
又吞下几片止痛药——
母亲爱得隐忍、也爱得痛苦
她没听说过屈原,也不知道泊罗江
所以她的爱
也从未绝望
2、自画像
在烟熏火燎中
忙碌
在安宁静怡的黑夜
写几行文字
偶尔仰望星空,时时脚踏实地
闲时翻翻旧书
也种花草、看电影、听歌、发呆
做梦都是活着的
工作时是一台电力十足的
机器,没心、没肺、没笑容
闲下时是一只独自发光的
小虫,有眼、有光、有灿烂
有时,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偶尔
爬上井沿,重重地摔下来
偶尔跳到草尖,狠狠地摔下来
有时觉得快要葱郁出一大片草来
有时又觉得整个人荒芜成一片沙漠
更多的时候
还是活成了一棵树,抬头仰望天空和
流云,学会伫立不动
懂得怎样一声不吭
最喜欢八月
倾听稻田里星辰之下的
鸣唱,如同喜欢
一首一首的诗,抚慰着心中
最柔软的部分和
最幽暗的角落
3、石子
这里是我的故乡,却是你的远方
你来见我,辛苦你走了许多路程
我并不能给你什么,比如这大山里
清晨的露
夜晚的雾
以及深夜亮着的灯火
甚至满山满岭闪亮的萤火虫
我却不能捉一只给你
照亮你回去的路……
我们村庄里有一条干净的河,
河里有许多被鱼儿摸得圆滑又
好看的石子
你就捡一颗去
4、相交
我和我的顾客
只隔一张桌子或者
几把椅子,却像隔着一堵墙。
我们都是被困在
玻璃墙里的人
目光相碰时
点头、微笑
一转身就形同陌路
我看见他们匆匆地
来了又走
他们看见我静静地
忙了又歇
我们的生活是两粒
飞舞的尘埃
偶尔相碰又
分开
在玻璃墙的两面
我们彼此在反光中
看见各自掩饰的倦容
5、起床书
睁开眼
把他放在我身上的
左手悄悄移回去
然后起身,他的右手翻了过来
半梦半醒地
在半空摇,似乎想抓住什么
我便把脸伸过去
让他右手捏捏
还没走出卧室,均匀的呼吸夹杂着鼾声回荡整个房间
这些动作和声音,如同
太阳每天都从同一个地方升起,
然后又从固定的方向落下
如同川岩河的水,流到我们村庄时
平静得没有波浪
也没有水声
6、一碗羊肉粉出山
从遵义一个村庄
上路的一碗羊肉粉
需要有冰袋保鲜三到五天
此去有干山与万水的咬合
风起时的来路经过露
也穿越雾
大山的羊肉肥美
它们的前生,是山里的羊
从山泉流淌地方出发
羊肉洗净,中火炖锅
加入深山采集的中草药和
秘制的本地的辣椒
注如诗歌的清泉,旺火
加时间为配料,用芫荽和香葱
添几抹绿意,这碗带花瓣和蔓草的
黔北风味,遵义美食
就在你所在地方的餐桌上 灿烂
或浓或淡的乡愁,在舌尖
也在眼角
7、种菜记
锁了门,又打开
进屋看看
有没有猫啊,狗啊,鸟啊,蝴蝶啊,蜜蜂啊,被锁在屋里
有一亩二分地,离家不算远,但在
山顶上
爬上山,还剩一些力气
用锄头挖开泥土,撒下些白菜籽和
青菜籽,如果你在对面的山上看见
一定以为我在晚霞中 翻找落日
对于能不能长出白菜和青菜
我有绝对的信心,土地忠诚,
季节守信。而对于
日落之前,能不能下山
我没有绝对的把握
8、多年后
多年后
我会不会还在这里
在这里,种一块辣椒
种几根四季豆和
几棵黄瓜
会不会还喜欢来看它们慢慢生长、繁茂
开花、结果
我想,会的。
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
村东头的最早、最美的朝霞
因为站在这里可以看到
山那边最后、最美的落日
因为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条
人来人往的路,多年以后
或许会看到你
摇摇晃晃地在路上
打听一个人
9、河卡拉的奇石
经过这里时,请你学会宽容
宽容一墩一墩的石头,立在路两傍
甚至头顶,它们
在绝壁上凌云
在山川间架雾
在流水里沉默
在车轮下安静
你不必为从它身上奔泻而去的
流水,寻找热烈和奔放
你不必追问,围绕它们的峡谷和大山
为何冷静而沉默
很久很久了,它们各自在这里
造化
你只需向敬畏神一样对它表达
敬畏
古老的阳光从它身上滑过
在它的身体里挤出油汁
它长出春夏和秋冬
你细细聆听,每一墩石头里面
都有鱼虫花鸟的和鸣
如果你不信,就到它所站的位置
大喊一声。
看看这石头、流水、山川如何
回答你
渺小而孱弱的声音
(注:洞卡拉,地名,是贵州遵义凤冈县境内的一处奇观)
10、培养菌菇
我的繁忙,像夏天墙上爬山虎浩浩荡荡的藤蔓,纠缠了墙面多年
只想躲进菌包,造一场盛开
我要换了这灰褐的宿命
用潮湿了多年的土壤,培养伸向天空的
翅膀。月光,微风,清露
都在你盛放的笑容中枯萎
我偷得浮生半日闲
去给你找一座山谷
种天堂,种妖娆
让情根蔓延
等你的花朵开得轰轰烈烈
就从它里面取走养分
供养我身体里锈迹斑斑的
骨头,以及
走失多年的影子
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安安静静,原名:安凤,80后,贵州遵义凤冈人。有多首诗作发表于《遵义日报》《遵义晚报》《贵州政协报》《贵州作家微刊》等,爱阅读、爱诗、更爱生活。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