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岁月
文/常工
第十八章 玉米丰产坑

第二天我吃过早饭就直奔佟林家,佟林大哥看见我进了院子,从屋里走出来,拿起镐边说边递给我,你摸摸看快不快?我接过来一看,刃口开了有半寸宽,镐头重新按的,还垫上了半个旧鞋底,按得十分牢固,摸了摸镐刃非常锋利。佟大哥告诉我:中午回家休息时,你再磨一磨,这样刨茬子时就不那么费劲了。
开工了,于连江二哥还是挨在我的旁边,看得出二哥还是担心我跟不上。我跟二哥说:放心吧,今天你们落不下我了。家伙俬好使唤了,手起镐落,根须全砍断了,一镐一个,土坨还很小,镐背轻松一磕沙土全没了。玉米生长到中期根部四周长出次生根,次生根须发达,有利于吸引营养,又起到抗倒伏的作用。只有镐刃锋利,才能像快刀斩乱麻一样轻松砍断。工具得心应手了,不但进度加快了,干起活来也轻松了许多。心情好了,不由想起《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话:子贡问为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难怪社员们干活的工具,使用后都要收拾得很干净,挂起来放好以备再用,有些工具用得顺手了,一般轻易不肯外借。一上午我始终同社员们一样,一趟刨四条垄,进度不仅没落下,干活的过程中没有感觉到累。就这样干半天磨一次镐头,半个月下来,镐头磨得锃亮。
一进五月初,整个大田播种即将进入高潮,可也就在播种玉米的关键时刻,公社的工作组下来了,要在我们生活队抓“丰产坑”试点。所谓的“丰产坑”玉米种植方法,就是在横垄地上划出线,穴距80厘米,用锹挖30厘米深的方坑,点上粪肥后四个角播种,一穴保证4株苗。这种种法是又费力又误工,两个人拉一长绳,一个人划线,然后按垄分人,一人挖坑,一人点粪,一人点种覆一土,一天也种不了多少地。试点面种近30垧地,40多劳力也得干半个月。为了抢墒播种,赵忠喜队长组织了20多名女社员,负责划线、点种覆土的活计。把主要男劳力调配到其它地块开展常规作业,保证了试点进展和春耕播种两不误。
我因为和公社工作组的人员熟悉,赵忠喜队长把我留在试点播种地块,我这回是点粪,一个人点两垄,挖坑进度慢,点两垄也绰绰有余。年纪稍大一点的农民私下里很多怨言,有的说种了半辈子地,也没见过这种种法,真不知道是那位专家做错梦了。有的说一穴四株,这不是扯淡吗,到时候地可咋铲呢?社员们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可是说归说,地还是要种,我和社员们在种种不解中,按照公社要求种完了高产试验田。(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