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美是军旅
文 || 赵国峰
援疆的夜晚寂静而漫长,一个人,思来想去;一杯茶,喝了又续;一枝笔,写了又改。总想写些过去的人和事,看到电脑桌上的军队领带夹,那身笔挺的绿军装、藏青色的领带、标有五星的领带夹,油然而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3年12月22日清晨,家乡刚刚飘过一场雪,18岁的我,穿上一身绿军装,胸戴一朵大红花,肩背绿色军被的背包,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也告别了我曾经代过课的学生,带着亲人的嘱托和学生的祝福,乘上了西行张家口的列车,从此踏上了从军之旅。一路上,默默无语,也许是我中考落榜的失意与彷徨,望着车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排排白杨随着滚滚车轮的飞奔,家乡的小村庄渐行渐远,性情中人的我,似乎流下了两行清泪,在迷茫的旅途中,也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另外一个方向和希望。
23日晚上,两辆蒙着篷布的军车,把我们青龙七十多个应征入伍的青年从张家口北站拉到了团部礼堂,明亮的灯光把“八一”军徽照得格外闪亮,一股自豪之情涌上心头,把一路上的颠簸和疲劳一扫而光。随着接兵连长的一声令下,七十多人分别再次乘上军车,分到了一营、二营和炮营。深夜里,我的新兵排长让我使劲握他的手,憨厚诚实的我使出了最大的力气握了又握,就这样,我被分到了大功二连。
新兵连的生活简单而富有朝气,起床—训练—熄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齐步、正步、跑步三大步伐训练,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一天一个五公里越野跑;晚上,熄灯号一吹,还要进行体能训练。说句实在话,刚从小学代过课的我,真有些吃不消,浑身上下像散了架。只能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来自我解嘲罢了。也有我比较得意的事情,那就是我的第一篇散文诗,在新兵连的墙报上发表,至今还能想起几句,“穿上这身国防绿,头顶八一军徽;我骄傲,我是人民的子弟兵……”,想想那时,年轻的我是多么的幼稚与可爱。
“三月里三月三,新兵蛋子下了连”,经过三个月的摸爬滚打,我们新兵连的日子结束了,分到了战斗班,也许是机缘巧合,我的新兵排长还当我的排长,他是湖北松滋人,看我有点文化,一直鼓励我报考石家庄陆军学院。因为代过课的原因,战友们一直叫我“教师”,连排长私下里也这么称呼我,这也是我在连队不是秘密的绰号。不爱体育的我,对军事训练一窍不通,拿部队的顺口溜说“投弹二十五,打靶不用糊”,投手榴弹三十米及格,打靶跑靶了,当然不用糊靶纸了。就这样,在战斗班工作了三个月,我又被分到了炊事班,干起了炒菜、做饭、养猪、种菜等杂七杂八的后勤工作,拿我的新兵班长的话说,“教师”又当了“老炊”,而我却反驳说,“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这样,我在部队真的干了两年半的“老炊”。
后来,我刻苦训练,勤奋学习,正如我的排长所愿,我真的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院后勤干部训练大队,也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军官。一路走来,感谢我的班长,教会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感谢我的排长,一直激励我考军校的理想不能放弃;更感谢我的战友,亲如兄弟的情谊让我终生难以忘记。斗转星移,时隔二十六年,尽管我们各奔东西,没有联系,但我仍然从心底里,说一声珍重,道一句平安。

有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而我在部队整整当了十三年兵,谈不上后悔与不后悔。回首军旅往事,无怨无悔,是军营这所大熔炉,让我百炼成钢;想起当兵的日子,回味无穷,是军营这所大学校,让我学习成长。人生最美是军旅,火红的军旗,给了英勇顽强的意志;闪亮的军徽,给了我拼搏向上的毅力。
一转眼,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已经十四年了。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那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军人素质,已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挥之不去。军号嘹亮,军旗猎猎,军歌声声,我自豪,我曾经是部队的一个兵!
作者简介:
赵国峰,河北青龙人,张家口市审计局干部,当过兵,驻过村,援过疆,喜爱文学,爱好写作。偶有几篇拙作在中国散文网、新疆《援疆干部与人才》《河北审计》《新疆审计》《巴音郭楞日报》蔚县雪绒花原创文学、尚义县鸳鸯河畔文学平台发表,愿与各位文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