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世界诗人名人展总编辑老男孩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著名作词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张藜2016年5月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张藜的追悼会本周日在八宝山举行。张藜创作了上千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山不转水转》、《篱笆墙的影子》等著名歌曲读者耳熟能详。《我和我祖国》作曲是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秦咏城,后由张黎填词,现在已成为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被全国各个音乐学院定为必修的歌曲教材。
张藜1932年生于大连,1948年考上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走上艺术道路,后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工作。
1978年张藜调到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由此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张藜与作曲家徐沛东合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1989年11月,张藜和徐沛东合作为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创作歌曲《亚洲雄风》,其中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激昂奋发,家喻户晓。这首《亚洲雄风》当年可以用街闻巷议、老少通吃来形容,其传唱度和影响力远超过施光南为北京亚运会谱写的会歌《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至今还被很多人误认是当届亚运会的会歌。
今天凌晨,《亚洲雄风》原唱者韦唯发微博悼念:“张藜老师一路走好,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挥泪忆深情。《亚洲雄风》为在天堂的您再次歌唱。”
曾与张藜合作过的作曲家许镜清也感慨:“我们从90年代初开始合作,创作不下50首作品,其中《女人不是月亮》、《半边楼》、《火辣辣的娘们》等歌曲,至今依然广为传唱。他的词作构思独特,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朗朗上口,既新颖又富有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唉,生命有限,张藜先生已驾鹤西去,愿他一路走好。”J227
张藜名作
张藜一生共创作歌词千余首,收入他作品的唱片和盒带600多种,为三十多部电视连续刷的主题歌和插曲写作歌词。他与乔羽、闫肃被誉为当代词坛的三驾马车。被人们广泛熟知的就有——
《红太阳照边疆》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
《党的光辉照延边》
《我和我的祖国》
《亚洲雄风》
《篱笆女人狗》
《辘轳女人井》
《鼓浪屿之波》
《不白活一回》
《苦篱笆》
《女人不是月亮》
《半边楼》
《苦乐年华》
《情债》
《山不转水转》
《小英雄哪吒》
《西游记》(动画片版片头片尾曲)
《昨夜下了一场雨》等等。

秦咏诚(1933年7月—2015年6月25日),作曲家。辽宁大连人。曾任旅大歌舞团创作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研究生班。后任辽宁歌剧院创作员,辽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辽宁分会副主。作品有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音乐《创业》等。声乐协奏曲《海燕》1981年获第二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音乐)铖良奖。
2019年6月,《我为祖国献石油》(薛柱国词、秦咏诚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缅怀《我和我的祖国》词曲作者张藜、秦咏诚
文/ 作家亦君
誦/ 郭 丹
“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近日,新华社联手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短短几天,这个问题就列为知乎热榜的第一名。通过对回答的词频分析,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是《我和我的祖国》!如今,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不断被唱响,华夏子孙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已经诞生整整35年了!我曾问一些人:是否知道这首歌的由来和作者?回答多是一脸茫然。这也许是歌曲传播的一个特点:优秀歌曲经久传唱(也捧红了歌星),但词曲作者却少为人知……
我是个歌词创作的爱好者,也写过几百首歌词,我始终认为,“祖国”是文艺创作永恒的、最重要的源泉和主题。但“爱国”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假大空。生养自己的父亲母亲、家乡的山川草木、伴随自己成长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的民族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都值得每个人深爱。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吸引:那真挚深邃的感情倾诉、娓娓道来的无尽回味、简明通俗的诗样词句,优美动人的美妙旋律……像是对人们心灵的轻柔抚慰,又如一束光瞬间照彻心底的记忆,令人抑制不住有歌唱的欲望!因此,我将这首歌做为研学的重点,尽可能多地阅读与作者相关的书籍资料……如此经天纬地的作品,怎么可以不知晓、不了解她的作者呢?文明的社会里,这也是对知识、对版权的基本尊重!
《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是张黎。其作品远比他的名字传播更久。他早年是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翻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名的《战地新歌》(集体署名),里面就有他的词作《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党的光辉照延边》,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鼓浪屿之歌》、《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等,也都是他的作品。
张黎1932年出生在大连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少儿时受喜爱音乐的哥哥的影响。但快乐童年是短暂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他受到屈辱和惊吓,有一次还差点被日本兵打死,以至一段时间听到“日本鬼子”几个字就哇哇大哭。12岁时家道中落……16岁参加解放军后,成为一名文艺兵,并进入东北鲁艺学习。那些年,也是他无忧无虑、热烈而快活的日子。但从25岁起就被打成右派,在没完没了的批斗检讨、下放改造中艰难度日,就是写作也不能署名……这种日子长达20年!直到1979年才到了北京,成为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导、中国音乐文学会副主席。
尽管人生坎坷,但张黎对祖国的挚爱丝毫未改、歌唱“最亲爱的祖国”的追求也始终不变。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悠长的“歌”,使得张黎潜移默化、积思蓄愤,养成了鲜明的个性。他的创作天赋和才华之火从未泯灭,一直苦苦追求、终生不悔……这些都促进了他的艺术灵性升华和堪称杰出的创作。
歌词创作,是一门门槛低、容易写,但又很“难”写好的艺术。歌词界泰斗乔羽先生这样解释歌词创作的“难”:歌词虽然简短,却可以大到无限,方寸之地可容纳一个大千世界……他高度评价张黎:有着特殊活力,他的作品“既不能模仿也无法代替”。
张黎出名是在55岁以后,属于“大器晚成”!其实,他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早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他不讲究吃穿,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只为写词而痴迷。他说自己心中常有“五苦”:“苦于不新、不真、不广、不深以及深入不浅出”;我的“歌词是用生命写成的”。他不仅能把作品写得十分优美,还能写出很多人想说而说不出的内容。他乐感极强,熟悉音乐艺术,善于把文字与音乐结合。所以,其笔下常常溢出独特的构思、社会的深刻哲理、人间的大爱大美……
《我和我的祖国》的作曲是秦咏城,1933生。曾任辽宁歌剧院创作员,辽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他在29岁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海燕》。早期也为歌词谱曲,许多歌曲社会也十分熟悉,如《我为祖国献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
张黎和秦咏诚相识很早。“反右”时,张黎曾写了一首《向左进行曲》,就与秦咏诚开始了合作。两人有着诸多共同点:年龄相近,分别于1932年、1933年出生;都是生长在大连的汉子,有着大海般宽阔的情怀;都是新中国前参加革命工作;都坚持写“情”,真情、深情、浓情,常常令人感动不已;都坚持写“美”,自然美、祖国美、感情美,总是令人美不胜收……能创作出《我和我的祖国》这样深情而富有内涵、轻盈而舒缓悠长的歌曲,并成为传世经典巨作,是他们走过千山万水后的精神收获,是在同一信念下的心灵默契,是在共同追求中的艺术感应,也是一种罕见的人生之缘!
写歌一般是先有词后谱曲,但实际上国内外很多经典名歌,却是先有曲后填词的。而填词对于词作者来说,创作难度更大一些,挑战性也更强,要有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及对音乐的良好感觉和把握。《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一首填词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源自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这是秦咏城1962年创作的。由于意境美、旋律美,又适合吟唱,张黎十分喜欢。1984年的一天,张藜打电话给秦咏诚,表示想为这首曲填个词。当时秦咏城正在北京学习,于是来到了张藜简陋狭小的家里。按照张黎“有两个转调,怕群众唱不了”的意见,秦咏诚将上行的原调改为了下行的曲调……秦咏城自己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改动,令他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于是,不到20分钟,一首乐曲就创作出来了!
炽热的曲谱令张藜爱不释手。但他没有马上填词,而是在兜里一揣就是半年……1984年中秋节前,张黎去广西,一路冥思苦想,烟头把火车卧铺枕头烧了个洞都不知道。住进天门山招待所,中秋之晨起床推开窗户,晨雾中的巍巍大山、山下静静流淌的大河,一下子都涌到他的眼前。憋了半年的思绪,被眼前的美景一下打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走过的万千山川河流……随即化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当天晚上,张黎在联谊会上第一次朗诵这首词,词一出口,自己的眼圈先红了!
《我和我的祖国》是张黎的“厚积薄发”,更是他的真实思想情感的迸发。他调动了一生的积累和沉淀,娴熟运用比拟修辞和韵律节奏,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将深沉的感情变成了华彩的词章。配上秦咏诚的大气、舒展、悠扬的旋律,直击人们的心灵……李谷一拿到这份心血之作后,以卓越艺术家的特有的慧眼看好这部作品,肯定地说:“《我和我的祖国》能流传出去!”于是此歌成了她的保留曲目,一唱就是30多年,逐渐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不少人研究如何让一首歌红起来:词好、曲好、配器好、歌手好、推出时机好、有行政力量干预……都有一定道理。但能不能经久地传唱、真正受听众喜爱,根本在于作家的修养、情怀、境界,以及对生活的熟悉了解。有些作品很优秀,但最初却并不耀眼(《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作品),一旦被群众了解并喜爱,就会被广为传唱;而有些作品,属于虚情假意、勉强造作的欺世之作,由于违反艺术创作规律,尽管有行政力量去“抬”去“捧”,最终都是徒劳的!人民群众和“时间老人”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张黎、秦咏诚分别于2016年、2015年逝世!两人离世的时间也很近……
如今,他们在天之灵一定会十分欣慰!倾注他们心血和一生情感的《我和我的祖国》,已在中华大地唱响,而且会世世代代地响彻九州云天……


金牌主播郭丹简介:(美国)
郭 丹,英文名Diana,旅美华侨。历届美国华人春晚总主持人,主持过洛杉矶中美电影节欢迎晚宴,以及洛杉矶华人各种大型演出活动。主任播音员,从事播音主持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洛杉矶华语电台新闻主播主持人。
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金牌主播,世界精英朗诵团常务团长,世界诗会好莱坞总社总社长,世界爱情诗刊总社总社长,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大赛终身评委。
在喜马拉雅FM拥有个人创作音频平台—— 郭丹朗读书吧 。
多年来,主播过新闻、评论、通讯、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类体裁、题材的作品,多次担任新闻重点报道主播任务并获奖。擅长播音主持写作,喜欢绘画、音乐、编织和烹饪。
2000年曾担任新加坡第四届“陈焕生杯”华语大赛评委。2002年名字及业绩被收录进《中国当代播音员主持人大典》。
2019年其作品《淡定自在,风骨犹存——我和美国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不解之缘》被收录进在洛杉矶出版的《情系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纪念文集》。
2020年1月,因主持北加州Modesto市政府为中国新年举办的新春联欢晚会,获得了Modesto市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2.1世界口罩日】形象大使,荣获2020【2.1世界口罩日】世界人类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