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
第一次,以书信的方式与你交流,会不会觉得我矫情?为此,我特意删去了缀在名字前 “亲爱的”三个字。这几个字的存在与否,其实不影响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以为,这三个字若是存在,反而会流于形式。而称呼中不用小名“胡途”,我想这封信极有可能会公开,还是郑重一些好。
你一定会说:“妈耶,好好地又写什么信……”
是这样的,D K,
6月6日那天,我在区法院旁听一场庭审,现场审理的是近些年的一种新型案件,“套路贷”你听说过吗?就是非法的不受保护的民间借贷,以欺诈手段,使受害人的债务如滚雪球,可想而知“套路贷”的危害性了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与世界和谐相处,仍然会有犯罪——却没想到他们那么年轻,最小的还不满二十岁。
我不否认他们的智商,反而认为他们是聪明过头,尤其是为首的被告人。利欲熏心、不够善良,试图不劳而获,而无知是他们最致命的伤,当然也有成长环境的因素。那些在被告席上站成一排的“90后”,当他们在诱导、恐吓,甚至殴打借款人时,可能没想到已经触到了法律的“电网”。但凡懂一点情理,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多读几本书,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一本好书,是对灵魂的一次洗涤;当懵懂迷茫时,书会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继而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从社会发展现状看,眼界比情商重要;读书使人内心充盈,不空虚,不枯萎,浑身有一股潜在的力量,这股力量会激励人不断进取和成长;重要的是,读书更是靠近,靠近圣贤、儒雅和情趣之人。
那几个孩子,如果多读书,是有机会找到可靠的谋生方式,是不容易误入歧途的。如今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耷拉着脑袋,等待着法律的严惩。
DK,在庭审现场,我会不由自主想到你,想到你的时候,内心是安宁的。彼时,你可能正在学校、租住房、打工餐厅三处奔波,在国外待了四年之久,家里经济上已感吃力,这时候,你主动提出去找工作,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继续研究生的课程,用以贴补在罗马昂贵的日常开销。
半工半读,使你提前进入社会,是国情完全不一样的欧洲社会,个中酸甜苦辣我很难体会,你又向来报喜不报忧,总是炫耀式地说你在外面混得有多好,好像人人都喜欢你似的。
而你在今年早春写的几篇自传体故事时,又暴露了客居他乡的不易。你说到恐怖袭击,说到难民,说到地震,说到几次三番的搬家,甚至说到肚子吃不饱……不过,你似乎夸大了事实,并且你的文字过于沧桑,这与你年龄和经历不符,可能是为了让故事好看一些吧?当思想达不到那个高度时,D K,我们不故弄玄虚好不好?
我的朋友都说你写得有感觉,可我知道,里面错别字成堆,语法不通,结构混乱,说起来又和读书有关。不过也不能怪你,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就没有读书的氛围,而你又随了我,书读的少,却总想跃跃欲试造文章。
让人欣慰的是,今年春节,我在你收拾好的旅行箱里看见两本书:刘慈欣的《三体》,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这两本我都没读过,据说反响挺好的,尤其是《三体》,让深奥枯燥的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变得浅显易懂,还详尽了一些科学细节,读了总会获益吧。
希望你能再读一点经典散文,凡经典,是和完美、典范、经久不衰相关。读书,倒不是为了写作,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写作,你有你的专业,用雕刻工具一样可以表达——你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于你而言,在缺少语境的欧洲国家,读书更是必要的,我担心你离母语越来越远,而汉语的魅力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超越的,我们应该为母语而感到骄傲。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犹太人的聪明是超常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百分之六十是犹太人。
近年,国内在全民阅读上也逐渐形成气候,各地都有读书会、阅读公社等。我因喜好写作,周围自然有不少读书人,在这样的氛围里,妈妈已然是早你一步养成好习惯,即三日不读书,就觉得枯萎,觉得面目狰狞。
读书,使我觉醒,希望觉醒后的我能影响到你,再带动我们家庭。一个家庭的建设不仅仅在经济上,更要有精神层面的;一个家庭不能总是忙于琐碎,总要有文化的传承。
你看,我绕了弯子,用传统的方式,和你讨论读书的话题,可谓良苦用心。有点絮叨,本意绝无说教。
愿书籍是你精神的必需品!愿书籍是你不离弃的好朋友!
妈 妈
2019.6.16
作者简介:臧玉华,女,安徽铜陵人。2015年开始写作,在《散文选刊》《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新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篇,有作品入2018年《中国年度精短散文选》。2016年加入中国化工作家协会,2017年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2018年安徽中青年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