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东沟
李桂花 文/图 诵/玉华
春末夏初,我们又去了一趟东沟。后来的几天里,东沟优美的田园风光,东沟人的守望情怀,在我的心里不断发酵。新的时代给了大山深处的农民新的愿景,当东沟人走向远方的时候,那新世界、新大陆是他们永远不能割舍的追求;而当东沟的子孙们遥望故乡的时候,那故乡仍然一如桃源般美丽。

桃源仙境美东沟
东沟位于怀来县北部山区,它的西面是长安岭下的小北川;东山的后面,就是赤城海陀山谷、北京松山景区。这里,是怀来县又一条风光宜人、生态秀丽的大山沟。这片地方隶属于王家楼回族乡,从南到北包括金家口、西坡、瓦房、于庄子、东庄子5个村子。但在我的概念里,从土木镇的石河村开始,一直到东庄子,甚至到赤城县的赵家窝铺,南北跨度达40公里的这条大山沟,都应该算做是东沟的领地,东沟实际上是纵贯百里的绿色长廊!
东沟藏在深闺,低调奢华。那里除了大山外还有泉水。在海拔1000至1400米的山巅上,有6万余亩蕴藏着野性之美的原始森林。那满山遍野的山杏林、山桃林、桦树林、山杨林、椴木林,还有密密匝匝的榛子林,生机勃勃,层林尽染,气势恢弘,气象万千。山上有野蘑菇、山野菜等几十种山货,密林深处还有柴胡、生麻、麻黄、智母等30多种常见的名贵中草药材。而且进山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峰回路转之处,村落俨然,田园宁静,泉水淙淙,偶尔会遇上三五个耕作于田里的农夫,拉着青草饲料的一辆马车或者膘肥体壮的一群绵羊。
这里有我们想要的一切,她超限度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然、追寻田园的文化诉求。多少年来,东沟是城里人梦中的香格里拉,是骑行者眼里的百里画廊,是拍客镜头下的诗意山林,是城里人追捧的绿色、无公害菜篮子。春天,东沟有潮水一样涌向天边的雪白的山杏花和粉红的山桃花;夏天,东沟有满坡的圆白菜和满沟的土豆秧、红红的野百合和五彩格桑花;秋天,东沟有能与香山媲美的漫山红叶,能与大兴安岭媲美的金色白桦林;冬天,东沟有能与《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辋川别业图》比肩的禅意山峦。
幽静奇美,远离喧嚣,东沟是上天降落在怀来大地上的桃源仙境,是京西北旅游资源中尚未开发的一片净土。
——东沟,实在是美极了!
龙泉滋润金家口
金家口,位于东沟五村最南端,经过京礼高速松山隧道口顶天立地的高架桥之后,就能隐约望见金家口牌坊。
在村口处,一眼清泉从汉白玉雕成的青龙口中潺潺流出。龙泉口是有故事的景点,相传清康熙五十九年,这里干旱少雨,民不聊生,当年发生强烈地震,震后就有一股泉水从一个犹如青龙的口中流出。这泉水甘甜清纯,经年不断,到目前为止,金家口人畜饮水以及种植庄稼依然使用这股山泉水。龙泉水冬温夏凉,得大山之灵气,引得不少城里人专程来这儿取水饮用。
金家口的民房依山而建,村里的道路刚刚拓宽改造过,路面平展美观,路西砌起了几米高的石头护坡,保护山坡上村民行走的安全。村里盖起了不少新房,路东有一座装修很讲究的农家院——“金鸡山庄”,据说那里的野菜宴很出名。村里的老人说,过去村里有3个生产队,300多口人,从土地承包以后,有能耐的人都到外面发展去了。这里地薄地少,好年景一亩地就产300来斤玉米,人们的生活太艰苦了,外出打工、做买卖、搞工程比守着山沟强多了。现在村里人很少,冬天就10来口,沟里冷,人们回城里窝冬去了;夏天20来口,总得回来种种地。
我为这龙泉滋养下的东沟人勇闯世界的奋斗精神所振奋,千米高山遮不住他们遥望理想的目光,九曲十八弯挡不住他们迈向新生活的脚步。大山深处的农民有胆略有智慧有勤劳的双手,他们的生活理应更富足更舒服,他们的世界理应更广阔更精彩。我又为东沟人坚定不移的故土情结所感动,耕地再少也得有人播种,人口再少也得守住家园。

西坡种上了养生菜
西坡村规模很小,民房也都建在山脚下,村里每一条街巷都干净整洁,安安静静。村委会外墙上贴着2016年硬化路面的说明。村委会的北面,有一条山水从高高的田埂上流下来,流水哗啦哗啦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村里显得格外响亮,这泉水滋养了村里一座山泉水厂。山脚下狭长的田地里有五六个人在劳动,地头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
我发现村民的院子和地里都种着一种类似芍药幼苗的菜。跟一位锄地的村民打听,她说她回来就是帮外出打工的儿子收拾一下这片菜地,他们种的都是苦菜,20块钱一斤,一年收割一茬,一亩地能收五六百斤,卖上1万来块钱。我百度了一下,她说的这种苦菜也叫“苦龙菜”,是一种山野菜,生长于海拔300-1200米间的山地林缘灌丛以及山坡疏林或草地中,幼叶可以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在健康生活、科学饮食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中,山野菜一跃而成为了养生菜,被摆上了大雅之堂,成了公众追捧的长寿菜。
由传统种植转向市场引导,改变习惯,变换思维,东沟人追赶新事物的脚步令人欣慰。

袖珍瓦房大榛子
瓦房村的村名写在一块巨石上,村口有一座小小的龙王庙,大山环抱,古树成荫,龙王庙安静肃穆,庄重典雅。这里是村里人举行祈福庆祝等重大活动的场所,龙王庙给瓦房村增添了一种祥瑞温暖的气氛。村口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用特大号红色字体写着“大榛子采摘基地”。大牌子旁边,三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地面,填埋沟汊,村里人说,这是在修建村民健身场地。他们说,东沟五个村里头瓦房村最小,耕地最少,村里就剩10来口人了。
瓦房村周边的高山密林里有大规模的榛子林,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与杏仁、核桃、腰果并称为“四大坚果”。榛子,有平榛与尖榛的区别,个子比较小的叫尖榛。瓦房村的大榛子属于平榛,皮薄仁大,吃起来有一种天然的香味,是远近闻名的山野货。每年一到10月份,会有不少人来这里采榛子,有的人可以采到好几袋子!
看着村口新盖起来的用瓷砖装饰墙体的三层小洋楼,看着坍圮的土坯房旁边新盖起来的一座座砖瓦房,想着那座温馨的龙王庙,很为瓦房人热爱生活、安土重迁的情怀所感动,我期待着这个袖珍古村落早日成为网红旅游村!
通衢链接于庄子
于庄子村的南边有一个岔路口。这个路口向西通往长安岭、小北川,向北通往东庄子、赤城县,是东沟里重要的交通枢纽。进了于庄子村,新铺的柏油马路油黑洁净,路两边的民房整齐有序,一幅21世纪新农村应该有的美丽祥和景象。村民说,他们村耕地多,主要种植圆白菜和土豆,家家都种20多亩地,生活还不错。他们还骄傲地说,村里的圆白菜走得可远了,都销往北京、山东了!秋后出售圆白菜的时候,那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岔路口那儿,外地的大卡车、大货车都排成了长队,人们连黑夜都在收割圆白菜。
说到楼市,于庄子人又骄傲地说,东沟是避暑的好地方,大伏天夜里还得盖上棉被子,住在村里就跟住别墅似的,根本不用空调、电风扇,哪还用到城里买楼房!村里盖了不少新房,专门等着沙城人或者是北京人来买呢!
我们的东沟人勤劳淡泊,超脱豁达,他们在没有红绿灯、没有大酒店,没有烧烤的浓烟和游乐场的尖叫,没有摩天大楼和音乐喷泉,没有超级工厂和大型超市的桃源里,用淡泊与淳朴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用智慧与力量耕耘着幸福的黄土地,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东沟首都东庄子
一进东庄子,就仿佛是河伯看到了大海,从峡谷来到了平原,这里好像是整个东沟里面的北京城!
房屋行列整齐,街道宽阔笔直,村容村貌美观时尚,主干道的墙壁上都喷绘着大型壁画和醒目的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治家格言、尊老孝亲故事,都描绘在壁画中了。向远处望去,南北两面山坡上一层层梯田、一条条地埂参差错落,轮廓分明,秀丽迷人,很像云南福建和江西的那种梯田,有“航拍中国”的诗情画意,更像现实版的“桃花源”。
村民说,东庄子是东沟里规模最大的村子,耕地特别多特别好,每家都有30多亩地,行情好的时候,跟外出打工挣得差不多。最累的事情就是秋后扒土豆和收割圆白菜,那时候,几万斤的土豆、几万斤的圆白菜,都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从地里收拾回来,还要卖掉或者是储存起来,累得人连笑一笑的空儿都没有,白天晚上连轴转。要是碰上下雨天,收圆白菜的大卡车在路上等着,他们必须冒着大雨去地里砍圆白菜,一点儿也不敢耽误。圆白菜一遇到秋雨就会迸开,很快就会烂掉臭掉,那损失太大了。
圆白菜和土豆是东庄子的支柱产业。这里的圆白菜长得磁实圆润,甜脆可口,营养价值极高,很受外地菜商欢迎,好多城里的上班族都来收拾村民残留的圆白菜,有的还挖回脆嫩的菜根。这里的土豆也是个大型好,煎炸蒸炒,怎么做都有一股浓浓的家乡味道,行情很好。
东庄子的确是个好地方,环境好,空气好,是养老养生和旅游的绝佳选择。村里现在还有300多人,是下面4个村子人口总和的好几倍,这里有诊所有集市有气派的村委会,是东沟里面的小康村。年轻点的村民也跟其它四个村一样,大都出外闯荡或陪读了,但是留守村里的人种菜、种粮、搞养殖,一派安居乐业、蒸蒸日上的祥和景象。眼下,山上的森林灌木都绿了,梯田的土埂也都绿了,田里的幼苗抽出了新叶,东庄子永远是一幅恬静幽美的风景画。有山水田园,有村落炊烟,有花香鸟语,这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最爱的诗意家园。
走出深山,走向城市,是东沟人必然的选择;留住青山绿水,留住良田沃土,留住美丽乡愁,又是东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维系灵魂的根脉。远走高飞,留守田园,两难而两全,东沟人坚定不移地守望着两种幸福,拥有着最圆满的精神世界。这厚朴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化作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和山桃花,化作清凉甘甜的龙泉水、广袤蓬勃的原始森林和生机盎然的庄稼蔬菜,化作晨辉晚霞和清风明月,轻轻飘进无数东沟人香甜的梦里!

驻站作家简介:李桂花,河北怀来县人,爱听诵读,爱文学,爱生活

平台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