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诗词
赠练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乾坤
谢石华
庄小乾坤大,
天高日月长。
五律.端午探母
谢石华
吉序正端阳,回乡看老娘。
床前能共语,身后胜烧香。
理发除头垢,开瓜佐饭汤。
明知来日少,不肯负余光。
渔家傲·地摊
张冠荣
东躲西藏提吊胆,南瞧北望防城管。
撑棚挪凳如贼盗,污市面,
转移稍慢被罚款。
两会传来新理念,摆摊叫卖风景线。
深化改革谋民富,齐心干,
盘活经济争奉献。
感党恩·庆党九十九岁生日
张冠荣
敢死率工农,
掀翻黑暗。上海聚贤筹初建,
南昌起义,井岗合兵鏖战。
反围剿受挫,骤移转。
万里长征,披肝沥胆。
北上抗倭赴国难。
逼蒋抗日,迎解放大决战。
天安五星照,新画卷。
(注:词牌原为"感皇恩")
赞小杜
孙希彬
一线民工不自哀,执镰妙手把诗裁。
更填锦绣短长句,宛若清照又归来。
端午节感屈原
孙希彬
大夫事楚志坚贞,忧国忧民一片心 。
江底沉身难附势,君前碎玉不污身。
离骚精彩华章在,天问恢宏绝句存。
赤子情怀今古颂,汨罗呜咽祭忠魂。
电风扇
车森
铁骨铮铮气势雄,排污去瘴逐蝇虫。
风姿尽展炎炎日,乐为苍生斗火龙。
七律.咏荷
王好
雅姿本当在瑶台,偏向凡间俗世栽。
塘静风微高士至,月明影动丽人来。
夜空映照青青竹,朝露香薰绿绿苔。
自去浮生无好句,西园能有几回开。
西江月·醉斜阳
侯建峰
窗外芭蕉病翠,案头翰墨生霜。
一支闲笔诉衷肠,缕缕春心荡漾。
常忆荷塘听雨,更思相拥闻香。
梦吹竹笛醉斜阳,一曲菱歌献上。
咏 锅
孙希彬
钢筋铁骨谁尊崇?其貌不扬但守忠。
火燎烟熏浑不怕,忍烧受焚济民生。
扬汤止沸不足取,釜底抽薪才可行。
任甩任背君不辨,逆来顺受自从容。
卜算子.兰因絮果
杜黎霞
寂雨彻三更,零落庭庭院。
多少深情不堪减,苦把红尘恋。
问语寄清风,谱个声声慢。
还忆当年月弯弯,剩却空悲叹。
临江仙.醉红尘
杜黎霞
玉影孤高空静,为谁这样牵萦?
曾经残断寄无凭。
几番成故事,了去也深情。
虽说今生注定,从来梦醉难醒。
郁眸兴雨怕无晴。
明知缘浅浅,枉惹泪盈盈。
二、诗歌
雨 夜
夏光辉
是谁
在深夜敲打我的纱窗
是谁
在梦里撩动我的心弦
是你
滴滴答答的细雨啊
惊喜了我的心坎
那连绵的雨滴啊
瞬间
把我的渴望倾翻
那墨色的翻滚的云呀
放逐了我的渴盼
那地面舞蹈的水泡
跳跃着丰收的秋天
那空中一道闪电
娇羞了花生的红颜
那飞舞的雨滴呀
把玉米装扮
来日的你
黄橙橙,金灿灿
秋实累累,浮现在我眼帘
回头去
且把二锅头斟满
轻推纱幔
醉了这个夏天
雨 夜
刘长虹
电闪雷鸣,
把我从沉睡中惊醒。
眯望着黑暗中的窗棂,
耳畔响起,哗哗的水声。
惊喜,赶走了朦胧惺忪。
打开屋门,
目睹了盆倾;
楞过神来,
憧憬着秋天的收成。
甘霖,
敲破了寂静之夜,
迎合了渴望的心声。
金灿灿,黄橙橙,
秋实累累,
正展现在眼帘之中。
一幅幅美景,
似特写,如长镜,聚焦定格,
昭示着粮食是百业之兴。
斟满一杯二锅头一饮而尽,
躺回床上,
迎接清新愉悦的黎明。
三、散文
父 亲
贾春燕
有人说父亲是一座山,永远都不会动摇;有人说父亲是一片海,蔚蓝而又深邃!但是在我的世界里,父亲似乎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称呼,除了有需要的时候喊一下,不开心的时候冲他抱怨一下,其他的好像就什么也没有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听说父亲三十好几了,爷爷才攒够钱给他娶个媳妇儿。我的出生原本是个惊喜,可最后却成了悲剧!我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这让原本就穷困潦倒的家庭雪上加霜。妈妈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打击,在一个天高月黑的夜晚,抛夫弃女远走他乡。
妈妈走了,家里又没有钱买奶粉,无奈之下,爷爷奶奶只好炒些面粉,给我弄些面糊糊。他们说,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天意吧!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
时光匆匆,很快我就开始上小学了。那个时候,我不愿意在任何人面前提及父亲!甚至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也有个父亲。刚上小学,有一次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冲我喊:“哈哈哈,一个没娘的瞎子,听说你爸爸是个神经病呢!”我委屈地流下了眼泪,那是我上小学第一次哭!放学一回家,我就哭着冲父亲喊:“你,你个神经病,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看不见就算了,我还没有妈妈,现在同学们都欺负我!”父亲听了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我闹,直到我哭累了睡着了,他都没有说一句话。
转眼间我上三年级了。有一次爷爷因为忙,让父亲去接我,我一放学他便等在大门口了。远远的,我看见了他!他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衣裳,从头到脚沾满了水泥,脸上除了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清了。他笑着,向我招手!并急着脱下鞋子,从袜子里拿出10块钱:“燕子,你看!我今天挣了十块钱呢!你不是一直说想吃雪糕吗?快拿着吧!"我哆哆嗦嗦地站在离他5米的地方,不敢说话,更不敢过去!忽然,一群熊孩子跑了过来,大声喊道:“你们快看哪,这是她爸!没错!这个神经病,就是他爸!"父亲走过来,想要拉住我。我一把推开他,哭着跑走了。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边追一边喊。可是任凭他拼命的喊,我就是不回头!直到再也跑不动了,才坐上父亲的自行车跟他回家。
后来我上了初中,渐渐的懂事了,开始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去努力。可就在那时,父亲却莫名的失踪了,好多天都没有回家。我开始愧疚,自责!星期天,为了找他,我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每一个村庄!可是我没有钱打印寻人启事,于是我就用手写了近百张寻人启事,每到一个村庄就贴一张。逢人就问,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父亲。百感交集的我,躲在被窝里哭了又哭。
又过了好几天,姑姑来学校找我,跟我说爸爸回来了,被人打的快不行了。我颤颤抖抖地写了个请假条,哭着跑回家。一进门,只听见他用微弱的声音说:“燕子,回来了?”他刚要起来,我赶紧让他躺下!用颤颤巍巍的声音问了一句,怎么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躺着。我想他应该好多天没吃饭了,就去厨房煮了一碗面。等他吃了面,给他喂了药,我才去上学。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嫌弃过父亲。尽管他状态越来越不好,经常犯病,需要我们一周两到三次喂他吃药,但他始终是我的父亲啊!尽管他犯病时会乱发脾气,甚至打骂我们!但他始终是个病人啊!如果他没有生过病,我相信他也会像正常的父亲一样,甚至他爱我更多!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即将中学毕业的学生了。回想起那个时候,内心对父亲有太多的愧疚。毕竟生病也不是他的错,而且一直以来,他也是尽其所能地呵护着我!虽然他没让我吃上丰盛的饭菜,没让我住上高大的楼房,甚至没能给我一个完整的家。但我不怪他!回想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是父亲一直扛水泥共应我的零花钱!尽管很苦很累,但他从来没说过什么!尽管满面灰尘,但他始终坚持风里来雨里去,干十块给我,干二十块也给我!而作为孩子,我既没有照顾好家人,也没有优异的成绩。除了自责我还剩下些什么呢!
这么多年我只记得父亲的不好,从来没有感激过他,也从未看到过他的心酸!也许,正是父亲这一种毫无保留的付出,让我忘记了感恩,又忘记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身处贫困家庭的我们,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扶贫政策。在政府和医院的帮助下,爸爸住进了精神病院,医药费和生活费也得到了保障。转眼间,他住进医院也有一年多了,只希望父亲能够越来越好,有一天恢复的像正常人一样。
前几天与身在医院的父亲视频,偶然发现他两鬓都有了白发,他明明才40多岁啊!看起来却像五六十岁的样子。想想这些年来,父亲一直工作在最底层,被老板欺骗,克扣工钱,甚至动手打骂,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日记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虽然我现在是个弱者,需要依靠别人。但以后,我要变成一个强者,成为别人的帮助和依靠。我知道这很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生活会好起来的!希望父亲的病快点好起来,也希望我超越优秀的速度能够超越父亲变老的速度!
回望历史,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的命运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我是不幸的,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还生了一双几乎失明的眼睛;我是幸运的,有幸赶上了时代的好政策,同时也拥有了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不放弃,我相信该来的都在路上!因为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生活努力且内心善良的人……
暗夜里的光
刘敏
“有人说父亲是一座山,永远都不会动摇;有人说父亲是一片海,蔚蓝而又深邃。但在我的世界里,父亲似乎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称谓......”
2020年6月21日,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词章铺天盖地,上面这段话是我在一个美篇《父亲》中看到的,出自初中生贾春燕之手。我与贾春燕有过两面之缘。第一面是在一场文学讲座上。那是去年新蔡县文联在蔡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问津阁举办的公益讲座,爱好者自愿参加,免费听课。其中一个女孩看上去眼睛不太正常,后听人介绍说是因患眼疾,视力几乎为零。她又家住农村,距离县城尚远,来去不便,能参加这样一场讲座实属不易。当时只是感其好学,精神可嘉,并未留下太多印象。第二面是在一次采风活动中。前不久新蔡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到实验中学采风,贾春燕参加了,并在座谈会上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诗歌《写给爸爸妈妈》:我画了一幅画/送给爸爸妈妈/都说父母挚爱伟大/可你们却远在天涯;我写了一首歌/唱给爸爸妈妈/歌里满是温馨的话/可你们却从不回家;我做了一个的梦/梦里有爸爸妈妈/盼望你们快快回家/陪伴我健康长大......声声呼唤,情真意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次采风贾春燕让我印象深刻,触动我的并不只是这首小诗和她的朗诵,更多缘自她脸上的笑容。她算不上很漂亮,但笑起来很好看。她还能笑得起来,这让我感到意外。我开始关注她,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来自新蔡县栎城乡九里棚村委贾田村一贫困家庭,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因无钱医治,错过最佳治疗期,渐渐地几乎成了盲人。雪上加霜的是,在她3岁时母亲不堪重压离家出走,8岁时父亲又因神经错乱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从此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奶奶去世,家里除了四面墙壁,就只有她和爷爷了。天道不测,造化弄人,爷孙俩一个年老体衰,一个几近失明,境况可想而知。然而时光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停滞不前,窘迫中贾春燕长大了,如今17岁的她在栎城中学读九年级。和众多姑娘一样贾春燕拥有了自己的花样年华,不一样的是她没有姑娘们引以为豪的“明眸善睐”,她的视力只有大约0.1,读书看字非常吃力,常常是书本贴到脸上才能模糊看到上面的字迹。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遭际,不该愁眉苦脸吗?可是没有,她脸上始终荡漾着笑意,眉宇间写着知足与快乐,整个人平和、宁静,散发着温润、明媚的光芒,让我在这次采风中看到了别样的风景。在此后的几天里,我心绪难平,似有一股魔力吸引我去靠近她,走进她,甚至我想拥抱她。于是我不揣冒昧加她好友,她很快通过。我看她朋友圈,看她美篇,听她朗读,我们像老朋友一样微信聊天,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贾春燕以前的昵称是“燕子”,现在改为“无忧无虑”。她说,生活本来就很苦了,再带着忧虑可怎么活呢,所以还是无忧无虑吧。
她开心地与我聊起写作和朗诵。这两大爱好让我原本黯淡无光的生命有了光彩,也让我有了前行的动力。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狼狈才好。她说。
写作上除了散文和诗歌,她还喜欢写信,为这还收了一个徒弟。她对我讲起收徒的故事--
我徒弟也出生在农村家庭,她上小学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基础很差,到了初中跟不上课,学着很费力。我们是七年级认识的,这个女孩很善良,她看我眼睛不好,处处照顾我,在生活中对我帮助很多。我看她成绩不好,就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引导她,她功课不会我就教她。慢慢地她成绩上去了,也爱学习了,再后来她就成我徒弟了。现在她已经进入班级前几名了。我们上课在一个班,住在一个寝室,每天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几乎形影不离,好得像一个人。
你主要教她什么?重点教哪一科?
也谈不上什么重点吧,只要她不会的都问我,我都教。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你也教她写作和朗诵吗?
不教这些,她基础太薄弱了,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吗?
经常考年级第一。
你哪科最棒?
语文,作文经常满分。我也有成绩不好的,英语就差得不能瞧,我这个暑假啥都不干了,要学英语,把初中三年的英语全过一遍。
收徒弟或许只是好玩儿,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不过贾春燕是有资格当师傅的,她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两次被共青团新蔡县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比起写作,贾春燕说她更热爱朗诵。她普通话标准,嗓音也好听,常有作品在网上发布,获得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她刚在朋友圈发布了新的朗诵作品,是席慕荣的《写给幸福》:“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她的朗诵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贾春燕还不乏幽默,她称班主任为“老班儿”,时常跟老班儿“讨价还价”,有一次他们聊起中招考试--
老班儿:加油!
贾春燕:中啊,考上一高了请我吃饭。
老班儿:好的,就这么定了!
贾春燕:耶!
她还很会自嘲,说曾经因为一件事不开心,哭得跟个狗一样。哈!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去上课了。其实哭很浪费时间,还影响学习,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哭着胡思乱想,不如笑着把该做的做好。这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从那以后我就像一个钢铁女孩儿,不自卑,不流泪。
然而再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何况她不同常人。因为眼睛“不好”,她遇到过很多苦恼和“难堪”,提及这些,她虽轻描淡写,却让人备感酸楚--
理科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这些年差不多跟自学一样,黑板上老师板书的啥也看不见。有一次老师写了一个化学方程式让我念,我看不见念不出来,老师只好让我坐下,当时我就哭了,趁老师不注意,又赶紧把眼泪擦干。
如果我能考上高中,我一定选文科,不选理科。她说。
说起上高中的事,她有来自世俗的压力,也有自己坚定的主张--
因为家庭和自身情况,我上学晚,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早读高中了,而我还在初中。很多人不赞同我继续读下去,说一个女孩子,眼睛又几乎看不见,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学会做饭洗衣照顾家人就好了。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要考虑的,不是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干什么,而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干什么。作为女孩子应该大方得体,凡事有度。但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尊重生命,不留遗憾。一些人不理解,视我为另类,他们眼里没有诗与远方,也不允许别人有。但是我不计较,我要勇敢地做自己,我不断地对自己说,可以哭,但也要记得笑,你只活这一次,一定要活得充实,活得美好。
活得充实美好,贾春燕做到了。依照她的状况,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她的日子潦草不堪,全然不是。她制作了很多美篇,其中一篇《都挺好》记录了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里面有许多或寻常、或充满仪式感的场景。比如她和爷爷吃饭的场景:两个素菜,两碗米粥,两个人吃得有滋有味;她过生日的场景:头顶纸折的“皇冠”,身着粉色的T恤,她端坐在蛋糕前,小小的蛋糕上写着“贾春燕生日快乐”;她赏花的场景:一片芳草地,一个姑娘,一朵明艳的小花儿,举到鼻翼旁,一脸陶醉的模样;她与徒弟一起荡秋千的场景:两个姑娘,一个摇一个荡,长发垂肩,春风满面......最打动我的是一张她和爷爷的合影,那是经过软件合成的照片,两人戴着明黄色的时尚草帽,米色的帽带儿在下颏处系成精致的蝴蝶结,煞是可爱。同样通过软件合成的还有一张她的自拍照,长长的头发,齐齐的刘海,粉面桃腮,红唇黛眉,明眸皓齿,极其美丽。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有两幅,一幅全黑的底色上飘着一点白,那白处是一个字:甜。另一幅全白的底色上飘着一绺黑,那是一行字:每天都要开心。一帧帧图片无声而真实地记录着她的成长、她的快乐、她的心事,呈现出她对生活的姿态,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一个少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不完美,并不代表它不美。我虽然眼睛不好,但还能看到一点点,可以用这仅有的一点点亮光去学习,去写作,去观察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而有些人完全失明,想要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永远都不可能,相比他们我实在是太幸运了。她说。
她一直强调她是幸运的。在美篇《父亲》中,她讲述了她与父亲的故事,讲述一个身患重病处于重压之下的父亲所能给予女儿的爱,读来令人泪目。尽管身处困境,但她仍心怀感恩,她写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身为贫困家庭的我们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扶持,在政府和医院的帮助下,爸爸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医药费和生活费得到了保障。 回望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的命运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我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拥有了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不放弃,我相信该来的都在路上,因为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生活努力且内心善良的人……”
的确,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对一个国家而言,多难兴邦;对一个人而言,多难也能够励志。她没有明亮的双眸,却有着清醒的头脑、澄澈的思维。如县作协主席谢石华所言:“她虽然视力是灰暗的,但心灵是光明的。”她的感恩、自强、乐观、向上,如暗夜里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北湖西园
刘久锋
微风,小雨,阴霾的天空,凉爽的空气。
这个周末,我卸下所有的包袱,来到了北湖西园,以期欣赏这里的迷人风景,欣赏这里湖水的微波,让身心得以放松,让疲惫得以消除。
北湖西园是北湖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新蔡庞大的水系联通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她东临开源大道,北依小洪河,向西绵延至今是大道,南边则是一条新开辟的道路,与洪河故道形成合围之势,形成了广义上的北湖西园。
其实,在我看来,狭义上的北湖西园面积远远小于广义上的面积,她小巧玲珑,更像是小家碧玉,乖巧、精致、玲珑、透澈,处处让人喜欢,却又不能有丝毫的亵渎之想。此可谓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北湖西园的牌坊下去,漫步在依水而建的人行步道上,欣赏着小雨飘落的天空下这碧绿的水面。此时,微风在这里显得毫无力气,湖面如镜,只见小雨滴落到水面上溅起美的波纹,一个、两个、千万个,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好像平静的湖面上撒下一张细细的网。偶尔几条不甘于寂寞的小鱼试图穿越那张无形的网,不时的向上跳跃着。只有那些水鸟,好像看透了一切,依然故我,在水中自由地游弋着。在湖水浅浅的地方,长着一簇簇青翠欲滴的水草。看到这一簇簇水草,脑海中立即想起《诗经》里的那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诗句了。这里的水草,我叫不上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诗经》里的那个“荇菜”。由此,我又联想到现代诗人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中的句子来:“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的情怀让人羡慕,此时的水草在雨水中,自由地舒展着,享受着大自然赋予它的生命,无忧无虑,油油的,翠翠的,在水底招摇着!
湖岸上的杨柳和芳草在雨水的滋润下,苍翠欲滴,碧绿可人。雨水落下,枝叶颤动了一下,然后那晶莹的水珠就又滚落下来,消失于土壤中。我站在湖边,向着远处看了看,满目青翠,满眼生机,所有的植物经历过几场雨水的滋润后,无不在怒放着他们的生命,还有那不知名的花儿,也在盛开着,怒放着,唯恐辜负了那句“生如夏花之灿烂”的美誉!

北湖西园的湖面不大,但是栈道倒是不少,曲曲折折的栈道浮在水面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而行走在上面,让人更易于亲水。我伫立在栈道上,如同伫立在水中央,欣赏着眼前波澜不惊的湖面,望着湖岸上青翠葱茏的植被,任凭雨水打湿眼睫和头发,思绪却随着天空中那对燕子而飞翔。“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此情此景,何其相似也!我兀自自嘲了一下!北湖西园的亭子不多,依水而建的仅有两个,成对角状,东南角和西北角各一个,古时所谓的“水榭歌台”,在我看来,与这伫立于水中央的亭子应该大同小异吧!立于亭子中,享清风徐来之快感,看雨燕双飞之曼妙,听雨打湖面之弦音,一时间竟然忘记今夕是何夕,“我欲乘风归去,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啊!有形的包袱已经卸下,可我的心情为何还是阴霾的、低沉的,没有一丝轻松与惬意?!
从北湖西园的牌坊处向西眺望,可以看到一处高高的隆起,像是山丘,人们说那是一处历史文化古迹!北湖西园的湖水,像是伸出双臂,把这处古迹紧紧地拥抱在怀里。这一拥抱,让这面湖水有了安全感,让北湖西园有了厚重感!这是一处考古学家鉴定的商周文化遗址。该遗址呈西北东南向,原为一个大遗址,后经水流长期冲刷分而为三,西称周冢,东曰黄冢,中谓平冢,三冢总面积为4496平方米。有如此历史文化遗址作背景,北湖西园兀自又平添了许多魅力!小巧玲珑的北湖西园与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址相依相偎,相拥相抱,岂不会引起更多的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关注!?
今天下午,我漫步在清澈的湖水边,栖息在碧绿的水中央,缓缓走在芳草凄凄的踏石路上,享受着清风带来的沁人肺腑的清爽,体验着雨打脸颊和睫毛的冰凉,而后又穿越在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里,思绪由凝重渐渐舒缓,脚步也由沉重变得轻松,但是我知道我的脸上始终没有一丝笑容。风景宜人,却打不开心门!直到驱车离开北湖西园,沿着洪河岸一路曲折向西,途经一桃园,下车购买桃子时,儿童稚嫩的劝卖声才让我脸上微微笑了一下。然后,我回头朝着北湖西园上那方被人凿得千疮百孔的周冢,深情地看了看!愿它一切安好!之后,“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听雨
王柳茵
天气预报说,黄淮东南部有大到暴雨。
昨天晚上散步的时候,还是细雨纷纷。丝丝的细雨润湿,清凉,走在公园里,草木欣欣,青翠蓊郁,伴随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小雨,很有点“杏花微雨江南”的错觉。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在一夜短暂的夏梦之后,起身凝视窗外,虽不能说是暴雨如注,倒也是雨声潺潺,未肯停歇。
夏季是植物生长的旺季,然而小区里的那一抹绿意,总是觉得让人不能尽兴。就像一棵树移栽到花盆里一样,总是绿得拘束,绿得有限,绿得畏首畏尾,不像在田野里,荷塘边,森林里,绿得坦荡,绿得彻底,绿得酣畅淋漓。
所有铺陈的绿,还是跟最近的雨有关吧!所有跟雨有关的诗,还是跟人的感受有关吧!
雨有春夏秋冬的分别: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细密轻柔的春雨,滋润着经春萌发的春意,绿得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初夏的雨,雨的缠绵,绿的随意,沾染了有约不来的闲适与失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的雨,雨中浮现的是离愁,是别绪,还有那一寸一寸的刻入骨髓的思念;“楚水结冰薄, 楚云为雨微. 野梅参差发, 旅榜逍遥归”是孟郊的雨,冬天的雨啊,清冽,凄寒,多么像我们我们出走半生迫不得已的怅然……
雨也有悲喜离愁的性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杜甫的呼唤,忧国忧民的诗人,将每一刻自然风雨雷电的变幻,都刻上多情的注脚,与天下苍生的悲喜同气连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苏轼的感叹,人生的风雨来得淋漓,也去得突然,独独是这颗心,在尘世里饱经沧桑,对着清风明月,慨叹里渐渐悟得超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李清照的冷清,回望这一世沧桑,爱情在时,鲜花着锦,酒入诗行,爱情不在,情非良人,思念成殇……
太多的雨,太多的诗,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与好友离别的伤感,“春潮带雨晚来急”是韦应物邂逅的静谧,“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李煜亡国的哀叹,“夜阑卧听风吹雨”是陆游报国无门的夙愿。其实雨哪里知道,雨在不同的时辰下,不同的地方下,却被无数听雨的人,赋予了无数的情思和悲喜。
雨本来是没有故事的,是听雨的人有了故事;雨本来是没有情绪的,是听雨的人,心境不同 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你看,人生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绪,总是与窗外的雨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其实雨,不仅仅是诗人的偏爱,也常常带着哲人的思考。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从雨水中看到人生的大智慧,是善利他人,不求私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的政治经验,天下无无全美,辩证的看待万事万物,才不会走上偏激的险峰。政治如此,生活亦该如此。
就像前一段时间河南大旱,万物焦渴 ,这时候的雨,就是人们心心念念的期盼;可是最近过多的降雨,导致了泥石流、山体滑坡,暴雨淹没了村庄,田野,雨又成为了人们的灾难。
《论语》中说:“过犹不及”,万事万物都应该有度。柔软过了是懦弱,勇敢过了是鲁莽,小心过了是犹豫,缜密过了是多疑…..事物最好的度,在于合适。合适于此时的需要,合适于恰到好处的分寸。
窗外雨声渐渐小了,停了,莫不是她听懂了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