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任:郭晓春
副 主 任:陈淑红 胡爱君 范永武 马占河 高永臣 张慧 姜永孝 马利
群中收集:王景云
执行主编:luohong苍狼

《论诗歌的雅俗共赏》
文□/孙述考
2016.12.16日13时30分至14时43分作
诗歌,作为一种文体,自古以来被人们理解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和词赋具有同样的心理认同。相对而言,词赋在对雅的要求上比诗歌更严格一些。正是因为诗歌介于雅和俗之间,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一方面在于诗歌的创作群体,写诗的人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学历、不分民族,只要热爱生活,擅长写诗基本的技巧,都可以成为一名诗人。另一方面,因为诗歌既高雅又通俗,所以它拥有广而众多的受众。这个受众群体中也是没有各种限制的。雅俗共赏让诗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出自明朝孙仁孺 《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谓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因此,在这里的雅不是一种普通的美,我们可以理解为雅致、格调高、水平高而优美,雅很显然,不像小家碧玉,而更像有品味、有涵养的大家闺秀。正是因为诗歌的这一特定属性,决定了诗歌较高的文学地位。在古代,上至宫庭下到民间一些隆重活动,诗歌成为人对神祭祀时、君臣之间文字往来、宫庭吟咏娱乐时的一种重要文体。登大雅之堂,奠定了诗歌的文学地位。

在周朝时,诗歌就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诗经》中共收录160篇,大部分是民歌。其中,一种诗就叫雅,雅是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的古代周朝,把贵族创作的诗歌和少数在民间创作的很有品味的诗歌,直接更名叫雅。这也从历史上找到了诗歌在雅的界定上的一个见证。
诗歌雅俗共赏中的俗,通俗易懂的意思,而不是庸俗,更不是低俗。诗歌为什么要通俗?这与诗歌具有一种交际的属性有关。因为,诗歌一种语言形式,是诗人创作出来,让别人赏读的。从诗人本身来讲,诗言志。即诗歌是表达或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既然如此,诗人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别人从他(她)的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引起一种思想或心理上的共鸣。本于这一点,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就要照顾到受众的理解能力。因此,通俗易懂是通往读者心灵的一座桥梁。
春秋时期,有首歌曲叫《阳春白雪》,又名叫《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汉刘向在《新序》卷二《杂事第二》中说:“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这个典故告诉诗人们,诗歌并不是越雅越好,曲高和寡。所以,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读懂自己的诗,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当代诗歌,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各种诗歌样式争奇竞秀。诗人们用自己的审美和独特视角关照生活,感慨人生,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以飨读者。为社会创作出宝贵的精神食粮。只要诗人们在创作过程中,把雅俗共赏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观,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既高雅优美,又通俗易懂的诗歌,而且会流传久远。
最近我写了《诗论》、《诗歌泛论》、《诗歌为谁而写》、《关于当代诗歌》、《论诗人的担当》、《让当代诗歌之花盛放在祖国大地》、《用诗涵养中国》、《论当代诗歌与世界接轨诸问题》、《打造当代诗歌的诺亚方舟》、《诗人是诗意生活的缔造者》、《让诗思与生活同飞》、《论诗歌与宗教》、《论诗人的孤独》、《论诗歌的再创造》、《论诗歌是诗人与灵魂的对话》、《论诗人的特质》、《论诗歌的三重境界》、《让诗歌走进人民群众中去》、《从诗歌的渊源的庄重性说开去》、《诗歌纵横》、《论诗歌的出发点与归宿诸问题》、《论诗歌与生活》、《论诗歌是对母语的继承与发展》、《煮了一百年的诗》、《论诗歌与人类文明》等诗歌论述文章,反复阐述诗歌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家可以在网上各种诗歌平台去搜索阅读,或许对诗人们,尤其是年轻诗人有所帮助。
今天下午,我写了以上文字,供诗人们和朋友们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2020.6.28.)



再 会
黑龙江省桦南县诗词
20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