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 (朱志才通讯员:李正秋)扑下身子干实事,一心为民解难题。对于南召县崔庄乡周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恒伍来说,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20年如一日,心中装着百姓,肩上扛着责任,初心不改,砥砺前行。?xml:namespace>
杨恒伍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不忘初心,秉公办事,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建强基础促发展,重抓产业保增收,全村实现凝心聚力谋发展,艰苦奋斗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加强组织建设
杨恒伍深感全村党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抓班子带队伍,作表率树形象,建强基层组织。其一,优化党员结构。选配文化水平高、思想水准高的年轻人员作为培养对象,增添组织活力。20年来,共发展年轻党员20人,其中12名都是大学生。其二,公平公正办事。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贫困户确定、基础设施工程、民生政策救助等方面,公开透明,依法办理,抱着一颗公心、党员信任、群众满意,五年来该村没有一例越级上访现象。其三,团结吸纳乡贤。工作之余,杨恒伍充分征求老干部、老模范、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为全村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与大家合作共事的能力。全村22个退职村干部,没有一个拉倒车,全部支持拥护村两委工作。

树立清廉形象
周湾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落后,是全乡重点贫困村之一,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杨恒伍上任之初,面对全村父老乡亲立下了“廉洁状”:“当好全村发展带头人,为村集体事业绝不花村里一分钱!”2013年,周湾村硬化入组道路,杨恒伍带领村委班子到县交通局、去市发改委立项目、跑资金,坐车、吃饭全部自己掏腰包。有人问他:“恒伍,为大家办事,坐车、吃饭应该由村账开支啊。”他淡淡一笑,我不能食言,为老百姓办事坐车吃饭钱我还能付得起。就是这种廉政硬朗作风,20年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村级公共开支零支出,自己为公垫支3万余元。
建强民生基础
脱贫攻坚,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是关键。杨恒伍深感全村基础条件落后是急需破解的难题。2019年,为27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真让这个身为20年村支书犯了难。贫困户靳安刚全家5口人,老家无房子,且自己对危房改造不积极、不主、不配合。杨恒伍10多次去靳安刚家做耐心细致解释工作,最后征得靳安刚同意,在县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靳安刚才建起了新房。为此,杨恒伍挂帅跑了三个月。正是这种锲而不舍、一心为公的精神,全村3年来共实施危房改造84户,实施“厕所革命”500户,实施户容户貌整治110户,硬化道路6000米,新修水渠3500米,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新建村部两层44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发展支柱产业
家底薄弱,产业匮乏,是制约周湾村发展的瓶颈。杨恒伍带领村两委,审视村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方位发力,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大跨越。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发展苗木花卉180亩。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每年5万袋规模递增,现达到50万袋发展规模。同时发展养猪场2家,年存栏突破300头,养牛专业户2家,年存栏50头。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抒写为民情怀
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第一时间去办。这是杨恒伍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2014年夏季,适逢天降暴雨,周湾村绞坡路组出现山体泥石流滑坡裂痕,严重威胁该处6户24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时暴雨时断时续、险情十分危急,杨恒伍心急如焚、如坐针毡,一边动员群众安全转移,降低受灾风险,一边向上级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实施移民搬迁。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经过市、县立项,6户移民安置房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搬迁户王满周见到杨恒伍,激动地竖起大拇指:“我这辈子都得感谢您,不是您,我永远都住不上新房!”回想当年的此情此景,让杨恒伍仍有几分余悸和感动。
2018年春夏之交,单身汉王德献,60多岁,生活吃水困难。杨恒伍组织动员党员结对帮助送水,一时解决全村11个单身汉吃水困难。2019年,贫困户杨恒庆因爱人常年卧床不起,眼看别人家的稻秧全部下地,自己因缺劳力而栽植不上,杨恒伍知道后,动员党员群众20多人,抽水、整地,两天时间把杨恒庆的3.5亩水稻全部栽上。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杨恒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关心群众疾苦、竭力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
“周湾村依托位居黄鸭河畔的优势,村里统一征占200亩河荒地,挖掘地域文化,打造高端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谈及下步打算,杨恒伍洋溢着满脸自信。
由于杨恒伍干劲十足,工作出色,周湾村连续五年被南召县评为无访村,周湾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南召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杨恒伍同志被河南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被南阳市委授予“十佳百优”支部书记、被南召县委授予“红旗杯”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