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几次试着到仓房里去,想把李玉玺叫到屋里去住,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刚走到仓房门口,李玉玺就像一头雄狮,忽地从板铺上起来,将她按在煤堆上,使劲地折磨……这一切,金大山并不知道,他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妇女所受的折磨,更不知道李玉玺早已恨透了他。
该是种地的时节了。马筠建议:种一些玉米、黄豆、土豆之类的东西,一来,可以让金大山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二来可以贴补一下生活。金大山的全部收入是73.50元,要养活全家五口人,谈何容易?还有三,就是孩子们都大了,要返回城里,马筠和金大山都知道,那是永远不可能的。要让孩子适应乡村的生活,将来能独立生存下来,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锻炼他们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城里住的那些年,孩子还小,从小有保姆,后来是姥姥带他们,他们没吃过苦,没受过罪,更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或者说,不懂得人应该怎样活。
金大山同马筠一向是一拍即合的,两个人从结婚的那天起,不管双方的任何一方提出什么建议,对方一定表示赞同,这些建议的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许是这对患难夫妻自始至终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的缘故吧。
这一次,马筠说的很在理儿,金大山自然还是同意的。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金大山、马筠借来一辆独轮木架的手推车,装了一车的农具、水壶、午餐,全家人一起去开地。金露小,不能走远路,就坐在车子上,金大山马筠推着手推车,金雪、金雨跟在两旁,上坡时,帮着父母推车。
在一片坦荡无垠的绿草地上,他们找到了一块向阳坡的土地。金大山马筠夫妇用齐头镐一镐一镐地刨开草皮。顿时,一块块黑得流油的泥土,呈现给太阳,呈现给他们的微笑。金雪金雨也有任务,他们将黑土块上的枯草及草根拾起来,扔到泥土的边缘去。也许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劳动吧,他们干得很起劲儿,金雨是个好强的孩子,越是夸,就越能干,此时的她早已抬不起脚步了。金大山马筠都看在眼里,他们心疼孩子,就说:“小雨点儿可真能干,将来一定是个女强人,快歇歇吧。”
他们的本意是让孩子歇歇,免得把孩子累坏了。可是,金雨觉得,爸爸妈妈既然夸她能干,就应该有能干的表现,中途停下来算什么能干?平时也是这样,有时候,马筠借来两个洗衣盆,一个泡被单褥单,一个泡枕头枕巾等小东西,马筠要锻炼金雪金雨姐妹俩,让他们换着洗那些小东西,金雨却偏要洗那盆大东西,搓不动,哪怕只搓几下,她也要挑选大的重的干。有时候,邻居来看他们干活,马筠就对他们夸耀说:“我们家老二非常要强,比她姐姐还能干。”金雨听了,越发地能干起来,本来累得马上要倒了,假如没有妈妈这句话,她可能会立即倒下,歇上半个小时。可是听了妈妈的话,她仍然要坚持几分钟,仿佛要用事实证实妈妈的话是真的一般。
金雪坐在那棵小白杨树下,仰着脖子,使劲儿地喝水,金雨还是不停地干,一趟又一趟。
金大山知道孩子这个脾气,怕累坏了孩子,就下令:“大伙都休息,喝点水再干。”
一家人聚在那棵小白杨树下,轮流着喝水,有说有笑地聊天。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这里,将饭菜摆在地上,忘了带筷子了,就折几根蒿草,用毛巾擦擦,用来夹饭夹菜。那股蒿草特有的香气,沁人心脾,这饭这菜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吃饱了,喝好了,歇过乏了,三个孩子的疲惫荡然无存了。他们又飞到了草坪上,在草地上追逐着,打着滚,或采摘野花,或者用草做成草笛,响脆脆地吹着。草笛声声,如莺歌如鸟唱,传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经过一天的奋战,一块教室大小的土地,开发出来了。他们把它打成整整齐齐的田垄,远远看去,很像一行一行的诗句。当他们沐浴着黄昏的晚霞归来时,已是疲惫得抬不动腿了。
生活,没有太久的平静。就像大海,总有潮起潮落的时候。马老太病危了。马筠拿到电报几乎悲痛得要昏过去。她的母亲对她来说太重要了。马筠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马筠的父亲死得早,也死得很惨。他是在一次打柴的时候,被一个人打死的。他有一个酗酒的坏习惯,每天三顿酒,每顿一小碗,他的家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在这个家庭里,要想吃一顿像样的菜,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即便是这样,他依旧喝酒,哪怕一头毛葱蘸着大酱,他也能喝得有滋有味。他喝完了,就耍酒疯,耍酒疯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卖马筠。
“丫头片子,养多大也是人家的人,卖给大地主做个妾,俺还愁没有酒喝?”
马筠听了,藏到马老太的背后,哭喊着“救命”,马老太就跪在地上,求丈夫别这样做,说自己的亲骨肉,怎忍心网火坑里推?
老头子听了,不是被说服了,而是劈头盖脸一顿棍棒,打得马老太鼻子出血,昏倒在地是经常的事。
马老太挨打的时候,既不反抗,也不流泪,牙咬得咯嘣嘣直响,也不吭一声。等醉鬼走了,她恨恨地说:“作吧,等你死了,俺一个眼泪疙瘩也不掉。”
马筠心疼母亲,就跟着说:“他应该早点死。”
马老太立即翻脸了:“说什么话?他是你爹,你不能这样咒他。”
马筠不再说什么,她一边给母亲洗脸,一边在心里说:他死了我不哭!
马老太坐下了出鼻血的毛病,不管是做饭的时候,还是下地干活,经常流鼻血,流多了就昏倒了。马筠看到了,摇着母亲大哭,直到把母亲摇醒为止。马老太从心里恨透了丈夫,从那次教训了女儿以后,就担心把孩子影响坏了,不再在女儿面前说任何恨丈夫的话了。但她同女儿一样,希望丈夫早点死,并发誓,等他死了绝不为他掉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