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起朝歌
文//心照不宣
抬望眼廊桥遗梦断缘飞雁
捡拾起幽兰芝华月光宝颜
笑应难阻花开花落多鲜艳
温一壶冰心流年捻诗对酌
有谁怜惜却不怜惜岁月活
都说人生苦短岁月当如歌
珍惜芳年赋予每一个时刻
誓将每刻都散发出光和热

虽然也许生命中会遇困惑
却不会把追求的脚步阻隔
温一壶红尘岁月捻花对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寥落
春山翠秋水气韵恢弘磅礴
都未能静止住岁月悠长河
秋有明月与水共长天一色

花花雨
文//心照不宣
预知惊鸿一场奈何情深意往
人归去昨日闺楼已空泪薄凉
难尽缘无常情似风过涓水淌
红尘情劫难逃几次人瘦花黄
总有几段旧爱昙花一刹芬芳
风扬逸香换几人浸入梦未央
迎送挥手间遗留落一抹惆怅
逐流随波俗尘满溢浮生畅享

烟雨不屑谁道情去缘往返想
再次错过相逢有联多失荒凉
渐忘乎彼此间所有爱恨痴狂
今宵一别两宽细数几许神往
梦中依然美丽一如初见模样
早知陈事梦一场意犹如冰凉
多少个冬往春来百花满青岗
谁不都是隐埋强忍涟漪澜伤
领悟引出感叹泪盈滴珠两行
世事无常有人一世来日情长


【察体诗】
启初是由察哈尔人兰草先生先行的改良诗体形式。
就是:字数随意,但句子必须一样长。句子里楔进成语,抑或一个不出现结构助词或是不可以“言不尽意”的兴致之作。从容吟和字数相等,避免了在声律要求平仄的种种弊病,把自觉地运用声律与晋宋以来诗歌中讲究对偶的形式,都纳入了诗歌文本中。形成了具有格式要求的新诗歌文本体例,当然,察诗不代表古诗之庚续,也不是独出心裁一种玩文字。它有着强大的内容量和思想含蕴。超越现实,或关注现实,或驰骋想象于广阔的天地万物之间,或穿插于历史、神话、梦境、幻境、故事秩闻等表面上看相互没有多少逻辑联系的意象,却是匠心独运,构成了一幅“诗画”相宜的、起伏跌宕的诗歌文本。其诗妙处在于以明确的抛弃隐喻的现代诗特点,而直接进入内质。有点如武术中的“截拳道,指哪儿打哪儿,就事论事,可随时道出心灵之声。
除了林庚之外,台湾的商禽,也做过此类的切齐诗但他们没能成千上百首地续写。郭小川、闻捷、何其芳等人,在诗作中也有此类句式,兰草先生却能成百上千首的坚持了多年。察体诗的律动以及内在神韵,就在于看似随意,其实并非胡乱编排随意组合。
真正写成精品十分困难。兰草先生说:一直追求每首的结构形式上不一样,融合:古诗、新诗、民歌、俗语等集成功夫,是写好察诗的关键。相信未来的创作,察诗会进一步地从技巧、语言内核、词组的相应对衬等方向努力。也许在不久将来,察体诗一定会写进中国诗歌史。
每一长句七字以上,且尾字押平水韵。常习之,优化成前部十八句,后部四十二句。为六十句一个甲子年序。诵吟可按个人习惯品味,网络推波助澜,在我写和发表前可能还有其他作家,就暂谦居第八个吃螃蟹的人。



【作者简介】
马汶庆.网名:心照不宣
河南洛阳市.现定居广州市
历经风起云涌.砥砺烟升雨萧
揽阅朝代更替.纵思世人兴衰
抬望眼云卷云舒.坐山观潮起潮落
仰眸看日升日隐.平目观花开花谢
目睹繁华落尽话苍茫.追逐海角天涯忆过往
多篇作品常散发在:
兰苑文学
草帽诗社
梅兰诗社
手机搜狐网
抱犊乡土文学
北京新时代网
北京周慧玲文苑
穆棱河作家在线
江子彦美篇平台
今夜有声FM平台
轻吟低诵红韵雅舍
公主与王子的故事
都市头条哈尔滨头条
曲水流觞文学诗刊编辑部
三木秉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平安六刊
中国国风网
中国诗歌网
中国网易新闻
中国今日头条
中国先锋诗人大会
中国金榜诗词经典
中国搜狐.新闻平台
北京头条.城市金榜头条
中国报道网杂志社.新闻版
美国媒体//重归伊甸园平台
最具人气诗人全国网络大奖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