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当下
——《张脉峰诗词选》读后
靳 欣
我不敢称脉峰的诗是“诗史”,但至少那是《诗词之友》方方面面的诗意表述,是他本人心灵成长的历程与本源。
如果要了解《诗词之友》组织了哪些活动,发生了哪些大事,乃至于了解张脉峰这个人,他的交往,他的关注,他的情之所寄,我是推荐直接去读他的诗作。他的诗朴实无华,但是意味深长,好读。我这里不引用,只是建议。
他说“如何能真正做到诗意栖居,乐享诗意人生,将更值得我们去努力追寻。”诗也许在远方,那是可望不可即的美好。其实也更在当下,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回首便是。
脉峰看上去往往杂务缠身,事必亲躬,忙碌而干练。但他如果不是栖居于诗意之中,根本无法用那样淡而有味的语言去记录、去呈现、去幻化成花。而这,便是多少人刻意追寻的诗意人生。就在眼前,翻开他的文字,原来如此。
我认识张脉峰大概有二十年,虽然联系不多,也算是《诗词之友》二十年的朋友。十年前,我写脉峰,题为《与诗词为友》,那是《诗词之友》的十周年,一转眼,竟然又过去了十年,今年是《诗词之友》二十周年。这才发现,诗词既是他的朋友,原来也就是他本身。而我们,与诗词为友,与脉峰为友,与天地自然为友。
他说:时间过的太快。诗,让我们永远年青。
年青,不是把流失的时光找回来。而是,那颗真萃、年青的本心从来都与我们不即不离。看夕阳西下,看云卷云舒,诗心常在,在缤纷变幻之中,万相依然。
《诗词之友》是张脉峰与诗词结缘的一个平台,是他不忘初心的一个寄托。二十年不离不弃,他成就了《诗词之友》,《诗词之友》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一本杂志,基本上一个人操办。二十年,他就跟养个“宝贝儿子”似的,无怨无悔地付出,不求回报。就刊物而言,《诗词之友》已经刊出近百位封面人物以及他们的专辑,并且设立“吟坛先锋”栏目,刊登了二三百位诗人的作品小辑。此外,他还坚持一年编选一本大型诗词选:《世纪诗词大典》(共十卷)、《中华诗词家名典》(共六卷)、《百年诗词精选》(共四卷)、《百年楹联精选》、《中国诗词年选》(2017卷)等等。
这几乎把当今整个诗词界的所有人物“一网打尽”。
在《诗词之友》这个平台,除了办刊、编书,脉峰最擅长组织活动。
我对脉峰的敬佩更多的是坚韧,而不是辉煌。淘尽黄沙始得金,经历了过程,结果自然成。如《圆觉经》所说: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削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2002年,我们一起策划了中华诗词的首届“青春诗会”,这后来成了诗词界的品牌。他发起创办的“北京之春”、“北京之秋”、“世纪之春”、“世纪之秋”、“重阳雅集”、“迎春雅集”等等诗词笔会,有的也被诗词界沿用至今。他还创意发起组织系列诗词函授班、研修班,连一直被引用的宣传语,都是他拟写的。
《诗词之友》十年时,我曾写过一篇访谈他的《与诗词为友》一文。我问他十年之后的这二十年,又搞了多少大型活动,他如数家珍:“炎帝神农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魅力草坪”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诗咏承德”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国粹杯”全国诗词大赛、“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等等。而且,配合相关大赛,编选获奖作品集、举办采风、笔会活动,系列组合,活色生香。
《诗词之友》目前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七十多家工作站,发行、约稿、收集资料、举办活动,一呼百应。
2017年,张脉峰倡议发起并举办中国诗词春节联欢晚会,在承德,请我主持,我拒绝了。就我个人而言,自己离开诗词界七八年了,不想介入任何诗词界的活动。就这个活动而言,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虽然后来听到一些成功举办的消息,但我只是感叹张脉峰的辛苦。并且以为,辛苦了这一场之后,不会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8年新历年初,张脉峰又跟我说起“诗词春晚”的事情,是第二届,还是请我担任主持人。我勉强同意,不是看好这件事,而是感动于他那一份坚韧,事成事不成概不罢休的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届中国诗词春节联欢晚会,是2018年2月1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随后的宣传铺天盖地。且不说晚会本身散发的种种正能量,单是看着脉峰一个人在那里跑前跑后便是一道风景。说风景,似乎有些轻描淡写,不足以体现他的艰辛。之所以说风景,是难得他那种举重若轻的态度。办晚会的种种杂事不胜枚举,他都能一个人处理得井井有条,对事、对人,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演出之后请大家聚餐,后在春节期间安排聚会,既有秩序又有人情味儿,确是我欣赏的风格。
我本来是要给他新出版的《张脉峰诗词选》写篇读后的。但是我自己读了之后,却说了这一大篇杂七杂八。能感之,是写诗的质素,是“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不得已在”;能写之,是能力,脉峰二者兼有。诗无达诂,况且,他的诗就在那里。我的读后感就是:请您自己去读,值得!
(靳欣,女,笔名尽心,1972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任职北京海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

(张脉峰,诗人,作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诗词之友》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