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下的银城》
文:金贵妃
早些年,听家乡的亲友们说:资江五桥的合成,打造了银城资江堤岸的至美风光。
多次回乡,俗事里忙碌,一直不曾好好地去资江河畔一睹它的风采。
五月份回家数日,在侯哥的启发下,如是在某日的黄昏,我们驱车来到银城的西流湾资江堤岸。
银城,为湖南省益阳市的简称。我出生在资江河畔的上游,在银城生活的时间很短,除了儿时大码头、将军庙的记忆,对西流湾却很陌生。

登上岸边的“中国交通”游船码头,站在墩船一隅,看对岸“三台塔”(现名“清水塘塔”)青黛倒映,资水涟漪,三桥车水马龙,孤帆只影缓缓向东,不禁心旷神怡。

晚霞渐渐倾于河面,金轮泛水波光潋滟。花草堤上,行人渐多。堤上,一座时尚的玻璃屋将我的眸子吸引,我好奇地问侯姐,她说是“WC屋”。我笑:这座掩隐在花间栈道里的小屋,算不算文明城市里一种别样的音符呢?
侯哥钟情于文字、驾车、旅游和垂钓。停泊在资江岸边的“中国交通”墩船,被我戏称为他的“钓鱼台”。一杆子下去,夕阳下的他,俨然如稳座江边的“姜太公”。我想:钓鱼对他来说只是消遣,更多的是激发灵感。黄昏下的江风渔火,对影成双。看鱼儿靠拢,不是诗意上钩?
我们在墩船上将斜阳托在手心,看黄昏渲染的江河两岸,堤间栈道上来来往往的游人,我看见了那些行走资江的人内心的那份惬意。

我和侯姐、母亲三人上岸,沿江堤风光带徐徐向资江五桥信步。清风拂过的紫薇花、格桑花暗香徐来,清新扑鼻。
宽敞的步行道上,华灯隐约地开始闪亮,与天穹那端的北斗星相映成袂。江风撩动脸庞,微觉凉爽。不远处,有货船的汽笛声还有广场舞的音乐声连成一片。堤坝有三条行人干道,道上芳草溪溪,树木秀美。上游处,江中琴线纵横,五桥跨越南北,正是流光溢彩的时候。

接近五桥,岸边又有一座青黛色古塔。我们看不见古塔的名字,于是,在猜想。后来,在矿友新舫的告之下才知道是“斗魁塔”。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西元1747年,与对岸清代建成的三台塔隔江对峙,遥相呼望。它们像伫立资江两岸的青衣卫士,又如打坐历史长廊里的清风道长;纵使资水绕过千年,堤岸素颜又换新貌,它们依然如故的两两相守,隔河镇江。它们是益阳的历史,更是资江的守护神。
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资江两岸护堤太长,又全是土堤,经常需要筑堤护坝。每每春汛到来时,资江两岸的危屋更是危如累卵,常有洪荒之忧。那些常住岸边的居民只好逢年过节地在“关王庙”、“白鹿寺”、青塔边祭拜水神,祈求平安……!
母亲边走边回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资江两岸尚无桥梁,只有资江一桥在建中。南来北往的人们、车辆,全靠轮渡、轮船运送。那时,母亲在橡机参与土建工作,每天总是早出晚归。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赶着上轮船,刚到船上,却听得后面有小孩在叫“妈妈”。母亲回头一看,原来是老三悄悄尾随其后正怯怯地站在岸边。母亲诧异地将女儿拉上船来;那一天,母亲早早收工,还给老三买了她最喜欢吃的“油碗糕”。

几十年过去,资江两岸已拥有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四桥在青龙洲建设中,座落在我儿时老屋的地盘上。
桥梁是路的组成部分,是跨越天然隔阻的通达之路。有了桥梁就有了两岸的和欢与便利。
眼前的五桥,早已灯火通明,车流如注。其桥身一条条拉柱,色彩交织,斑澜如翅,大有“凤凰展翅”的形象。夜幕下的“西流湾大桥”几个遒劲带光的字眼点亮了游人的内心。

我从它的桥下悠悠地走过,资江之水凌波而来。岸边的广场还有文昌阁的屋宇,乃至江边的游人,大写了资江沿途新生的旖旎风光。我虽不曾见这段资江的历史真容,更不了解它的前世。但儿时停泊在青龙洲的木排、乌蓬船却一直封存在我的神识里。我所走过的资江一段堤坝,就像人生中的一截时光,更像眼前的“西流湾大桥”,让我读懂了资江的今生。
资江,是益阳的母亲河。沿江风光带因水而建,因水而兴,48.5公里防洪坝的修建改造,重塑了银城富饶美丽的两岸绿色家园。

益阳中心城区的棚户区原来主要集中在资江两岸,经过近些年的改造,逐渐成了林立岸边的大厦高楼。长堤护坡不仅坝堤高筑,更坚如磐石,不再有洪疫之怵。
离开银城N年,归来时,烟月不知人事改,灯火已照曲水台。
益水益美益阳,夜幕下的银城,给我这位千里回乡的游子构勒了一幅陌上资江又一千年的画卷。在这轴画卷下,我庆幸:我依然是这片净土的主人!
2020.6.27写于顺德
(图片来自网络、自拍,感谢支持!)

摘录求索老师留玉:
五桥落彩虹
/求索
散文《夜幕下的银城》以隽丽的文字,描绘了益阳市沿江堤岸“五桥”的美!
会龙山大桥又称“益阳大桥”,也叫“资江一桥”。于七二年修建,七四年通车。
“五桥”叫“西流湾大桥”。两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这到这座桥时,感觉大气恢宏令人耳目一新。
益阳的五桥:会龙山大桥、清水潭大桥、龙洲大桥、青龙洲大桥、西流湾大桥。这五座桥梁将南北城区连成一体,成为益阳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桥的合成,打造了银城资江堤岸的至美风光!
2024.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