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无欺
作者:宋今声

今年6月28日,是我在种羊场下岗2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我写了这篇杂文,名为“于己无欺”,抒发人生感叹,回顾岁月流年。
1964年,我16岁。是我失学后参加劳动的第二个年头。这年春天,我们村来了一个中专生,在大队担任会计工作,后来我听说他念起了大学函授。我几次想问他是怎么上的函授,但是,始终没能开口。从他的眼神里,我发现他有点瞧不起我。我爹早就告诉过我,人家看不起,你硬要往跟前凑乎,没价钱。
1965年春天,我曾经给吉林农业大学写了一封信,要求参加函授学习。他们回信说,我们学校开办函授教学,是面对农村在职技术干部,而且有名额限制,不招收农民学员。
此后十年,蓦然而过,已经是二十七岁的我了,又萌发了求学念头。于是,我给四平师范学院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求学渴望。结果,回信的意思与吉林农业大学相似。两次求学,两次失望,看起来农民是上不了函授大学了。但是,我继续发奋于劳动之余,刻苦读书的劲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坚定了。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点的是煤油灯;煤油也不随便供应。有时因为家里没有钱,买不起油点灯,晚饭以后,我就拿着书到生产队更房子里看。住在我家东院的邻居王宝珠,是大队机耕队拖拉机驾驶员,他看我干着活还用功读书学习,挺同情,就悄悄地给了我几回柴油。柴油点灯烟大光暗,但是,总比没有灯好。我的视力早衰,大概与这有关。
1966年年末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有一天晚上,已经被“夺权”的大队长杨光宇来到我家对我说,今声啊,待会儿你上我家去一趟,我有不少书,你都拿来吧,要不,明天都烧火了。听了这,我喜出望外,立即随他去了他家,把一箱子书全部扛了回来。回家一边整理一边看,里边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日知录》《粉妆楼》等二十多种图书;其中,有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言论集,对我影响很大。
随着读书视野的不断扩大,从书里也学到了一点先贤们求知的方法。开始系统地研读经史子集、古典名著、诗词文赋以及各种科学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除此以外,每年还订阅两份杂志,从而使自己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日后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功底。
我的勤奋自学,逐渐被社会有所认识。1990年,已经四十三岁的我,由基层生产队调到场党委宣传部门工作。乍进机关,见有人通过函授拿到了中专以上学历文凭,有点心动。适逢双辽党校招收函授生,我要求参加学习,种羊场主管者说,你不是干部身份,又不是副科级,不能参加函授学习。
过了两年,总场说谁都可以参加党校学习了,但是,学费不但贵了,而且自理。那时我5口之家,靠我一点微薄工资维持生活,尚且一年难开半年工资,怎么有能力上得起自费的函授大学呢?于是,我下决心不再考虑上函授的事了。 有人给我出主意,说花个千八的找找人,整个假文凭,也能转干晋级。我没有这么做。2000年6月28日我被“一刀切”下岗,因为不是干部身份和中级职称,有的待遇吃了愣亏!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没有用假牌子欺骗时光、玷污岁月。困厄缠身也好,融融自得也好,于己无欺,心地坦然。深识于2020年6月28日敬足斎

作者简介
宋今声,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四平日报特约评论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