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西安市作协的全体同仁
一一西安市作协某领导在2020年某次作协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系虚构)
文/魏增刚
全体西安市作协的朋友大家好:
首先,让我们再次对新入协会的新会员表示热烈欢迎。
加上新入协会的会员,我们西安市作家协会的成员就一千余人了。我们知道西安市市民新市民加在一起就接近一千万人了。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呢,正好一万个市民中有一个作家,我们每一个作家就是万中数一的,学校把教师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叫老师;社会上呢,我们作家被叫做老师,我们呢,在社会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我们是“万中数一的有趣灵魂”。
我们再次看到我们这几年招收的新会员中,有更多的网络写手。我国人口已达到十四亿之多,我们这么庞大的国度,需要大量的新的作家产生,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就应运产生了众多网络写手,我们作协把这些写手吸收进来,是顺应时代的。充实了我们单薄的作协队伍,也为我们作协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与血液!当然,也使得广大分散的写手有了交流交往的平台,有了心灵的归宿!
在这里,我反复提到作家一词,大家可能不习惯,慢慢地就习惯了。
可以说,我们要有新时代的胸怀和视野。每一个取得任何一个作协会员证的会员,都是我们新时代的作家!尽管如此众多,但相比较社会的需要和庞大的人口来说,我们还是少得可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观念的更新,以后将有成倍的作家涌现,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文明的体现!
问一下大家,我们取得了作协会员证之后,我们不是作家是什么?我们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作家,我们要那个会员证干什么?我们还站在作协的队伍中干什么来了?我们自己不敢说自己是作家,还指望别人叫我们什么?所以,我们要敢于胜利,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陈规,勇力潮头,勇于担当,引领周围,做生活的天使!

我们大多数会员来自基层。比如小魏,他老家在商洛,经过多年奋斗,在西安买房,娶妻生子转户口,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市民,经过一年奋斗,写且发表了大约300余篇散文杂文诗歌,去年入了西安市未央区作协,又经过一年奋斗,又写且发表了300余篇散文诗歌杂文,今年入了西安市作协。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勤勤恳恳,写作上成绩颇丰,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全体作协成员的自豪!当然,如小魏这样的成员,我们是列举不完的。我们中还有比他们更出色的,成绩更大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些人是在业余创作啊!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我们又给予了他们什么呢?可以说,我们常常小气的连个赞连个掌声也没有!
尽管时代已步入了新时代,但凶残,冷漠,麻木依然就存在在我们身上,我们周围。梁晓声多年以前就说过,“人的真善美如水土流失一样,在源源不断地流失着,许多年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可是我们的素质能不能提高?”作为作家,我们要打破沉默,打破冷漠,呼唤人们真善美的回归!引领社会风尚向着好的方向前行!当然,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让我们都记住爱因斯坦的名言吧:“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如何,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走正确的路。”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通过作品,教育别人!
是的,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之中有中国作协的会员,有陕西省作协的会员,更多的是西安市作协会员。有获各种奖的,有出了数本书的,有上纸刊的,更多的是网络上的作家,我们既然是一个集体,我们之间就没有贵贱贫富地位的区别,尽管有知识上认识上的差别,但人格上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既然是新时代的作家,我们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宽广的心胸,有年青的心脏!不要摇头摆尾,不要拍马溜须,不要搞小动作,小圈子,打破狭隘的小农意识,和庸俗的小市民意识!吸收世界上一切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我国的传统现代文化,用这些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用这些文化塑造自己的灵魂,创作出无悔于自己人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杰作,引领时代!鼓舞起社会大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一百余所高校,居全国第三。西安,是陕西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我们西安市的作家,是西安市文化界的精英!是最有知识的知识分子!应该成为市民精神世界的导师!应该成为全西安市乃至全省3000余万普通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当然,作为西安市的一些媒体介质,应该从我们西安市作协中择优选取稿件发表于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上,可以说,不从我们作协中选取稿件是愚蠢的,是心胸狭隘的,是自私的,是对自己平台介质对人民群众不负责的表现!一个地方的媒体不从地方作协选取稿件,不深入作协,不与一个地方最先进的文化接近,他能出什么精品呢?他能把自己的媒体介质办好吗?如果能办好,那真是一句空话!当然,首先,我们自己要团结,要提高自己的品质,要走向群众,把“西安作协”的牌子打响!举高!
我们要团结协作,相互取暖,抱团取暖!要团结媒体介质!同媒体介质一块把一部部一篇篇优秀的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奉献给西安市民!奉献给这个古老又现代的城市!
西安,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王维等在此居住过写过大量的诗篇。鲁迅在这儿写过文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文艺方针首先传向了西安。柳青在西安市长安县扎根14年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就了《创业史》;路遥在西安陕北准备了3年写了3年,用生命写就了《平凡的世界》摘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陈忠实自己劳动,自己做饭自己吃,在白鹿原老家写就了巨著《白鹿原》摘得茅盾文学奖;贾平凹凭着《秦腔》摘得茅盾文学奖!李星说,同时代的作家,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不会使人感到突然。他们甘心贫穷,甘于忍受寂寞,甚至忍受着世俗的偏见与疾病的折磨为西安,为陕西,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他们的追寻着,我们要如他们一样,对人民负责,对文学虔诚,把自己文学创作搞得风风火火,为他们为西安市民为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把无悔二字深深地镶嵌于飞逝的时光与这块深情的土地之中,使得它能保存得长久一些!
朋友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文学依然神圣,文学可以让我们长久!让我们更加团结起来!以巨大的热情与年青的心脏,以宽广的心胸与不灭的干劲,为文学创作不懈奋斗吧!让我们把一篇篇一本本文化精品竭力奉献给普通劳动者吧!让我们坚持主旋律创作,勇立潮头,敢于胜利,敢于打破,敢于担当,敢于走到时代中央!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向文学胜利的彼岸!让我们把路遥的话作为我们的座佑铭吧!
“永远把忘我的劳动,看作生命的必须,即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应该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谢谢大家。
xxx
一一完一一
电话(微信):15309231945.
作于:2020.6.12.19:30于西安电子四路。

魏增刚,男,46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