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 - 过端午 [mqms].](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那些年的端午节
文/严肃人
明天又是端午节了,我想起了母亲张罗全家过节的往事。
相传世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眼下在华人心中,如同祭祀祖先的清明节,合家团圆的中秋节一样,端午也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倍受关注的传统节日。
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依稀记得,早晨五点多,天就大亮,门前屋后,偌大的院子里,高大的榆树椿树间,布谷鸟、咕咕鸟伸着脖子可劲地啼叫,这只有到了麦口根源才能看到的候鸟,才能听到的鸣叫,不管你瞌睡不瞌睡,不管你爱听不爱听,总要把村子里家家户户,大大小小每个相干的庄稼人都吵醒,直至大人小孩洗把睡眼惺松的脸,抓顶草帽,拿着头天晚上已经磨得锋快的镰刀,背着铁丝搂耙走出院门才肯歇息。

早在窗外众鸟第一声啼叫的时候,母亲便从炕上起来了,昼长夜短,她不忍将劳累一天、困顿已极的家人唤醒,又深知这已是龙口夺食的时节,只得听凭鸟儿不住声的催促和欢叫。其实,她知道第二天就是端午了,最重要的是怎么张罗一桌好饭,来慰劳一下忙坏了的家里人。
做几样菜,蒸一盆晋糕,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总是在过节的前一天就开始谋划和准备了。
拿上几毛钱菜票,挎着一个竹篮,迈着一双小脚,母亲去菜地了。一把韭莱,几根黄瓜,还有两三个粉红色的水萝卜,几袋烟的功夫,母亲便回来了。

吃了晌午饭,母亲把头一年晒好的红枣拿出来洗净晾干,又倒出几碗黍米,拣出里面的小石子,用清水淘上几遍,就准备馇米了。几把旺火,水便在将军锅里翻滚了,淘干净的黍米倒进开水里煮几滚,就用锅铲来回搅拌,硬柴火旺,满脸汗水的母亲一手柱着锅台,一手不停地在热气腾腾地锅里搅拌,直至黍米成糊状才熄灭灶膛里的火。此时弥漫在整个灶屋的是浓郁的米香。其实,蒸晋糕到了这会儿才进行了一半。接下来,母亲用勺子将糊状的黍米舀一点倒进洗干净的瓷盆里,摊一层米摆一层红枣,米一层枣一层,米摊的匀,枣也摆得匀,瓷盆的最上面往往是一颗颗鲜红均匀的大枣。

蒸晋糕,有时在闷热的下午,有时是晚饭以后。
晚饭以后,洗涮完锅碗, 母亲便坐在锅灶前拉着风箱,蒸起晋糕来。一根香燃尽的时候,晋糕也就好了,在大家朦胧的睡意中,满屋满院都是香甜味。
那些年的端午节我总能吃到晋糕,可是从来没想过母亲张罗着做晋糕的辛劳。眼下又要过端午了,爱人也在操劳着蒸晋糕了,我还是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和母亲在一起的甜蜜温馨的时光。
原创于2017年端午节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