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讲好河西走廊故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西部人文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老师的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第10集...

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
第十集

马腾哪里舍得阿诺跟他去犯险,何况她一个女儿家家的。于是,他柔声安慰道:此去龙首山虽然凶险,但我已做了周密的计划,不会有事。你大可放心!
阿诺虽然知道马腾有勇有谋,但心里仍然为他担忧,便拉住他的衣袖再三叮嘱。小夫妻俩依依惜别后,马腾带着吴瞎仙和小六子骑着快马,趁着夜色朝龙首山的方向奔驰而去。
龙首山的夜风带着些许凉意。马腾俊逸的脸上透着果敢和睿智,他坐在马背上一路观察,便于对这里的地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三个人摸索着,往前走了约莫两三个时辰的时候,小六子忽然停下马,指着不远处微弱的亮光说:将军快看!是不是龙王的巢穴到了?
马腾也勒住了缰绳,在原地转了一圈:不好说。我们先下马,给马蹄上裹上皮子,以免惊动对手。
吴瞎仙下了马,对马腾夸赞道:将军所言甚妙!我们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然后找个隐秘的地方把马栓好,我们再悄悄潜到跟前观察。

三个人快速裹住马蹄,小心翼翼的继续前行。到距离光亮几丈之外的地方,他们把马隐藏好后,才发现,原来此处不是什么龙王巢穴,而是淘金人居住休息用的窝棚。马腾对小六子说:去悄悄抓个人来,或许这些人知道匪巢的地点。小六子去的快来的也快,抓来了一个淘金人的账房先生,这人以为是土匪来了,吓得瑟瑟发抖。经过盘问后,马腾才知道,就在几个时辰前,龙王带着匈奴兵袭击了淘金人,把他们淘的金子和一些值钱的家当全都抢走了。
马腾听账房先生这么一说,心里寻思这里的淘金人十有八九知道龙王的匪巢在哪里。于是问账房先生:这么说你们一定知道龙王的巢穴在何处?账房看马腾说话还算客气,并没有杀他的意思,赶紧回答:知道,知道!
从账房先生的嘴里知道,匪巢就在龙首山的深处,但要想进去就必须经过一个叫“一线天”的谷口。这个淘金人还说,一线天是通往山里的唯一的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要是进入,人马再多也无济于事。账房先生还说了一段顺口溜来形容一线天:过了一线天,才算进了龙首山;一线天几十丈,神仙下凡也枉然。马腾听他这样说,将信将疑。笑了笑说:那你就带我们到一线天看看是不是真有你说的这么邪乎。
账房先生一听吓的够呛,连连摇头:三位爷爷饶了我吧!那一线天就连神仙也过不去,再说山口有土匪日夜把守。若是被发现了,你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小六子看这人不肯带路,揪着他的衣领,把刀架在他脖子上:少废话!能不能过去是我们的事,你若不肯带路,我现在就要了你的脑袋!
淘金人感觉小六子把刀往他脖子跟前挪了挪,吓的屁滚尿流:我去,我去!

有了淘金人带路,他们很快便来到了一线天附近。马腾拿出十两银子准备打发账房先生走,并要他回去后不能声张此事,这人拿了银子爬在地上千恩万谢,然后一路小跑着回去了。三个人将马栓好以后,悄悄绕到谷口观察。只见谷口里到处是一堆一堆的黑魆魆的柴火堆,还隐隐闻到了硫磺的味道。显然,这是土匪设的陷阱,四周肯定还埋伏了匪兵。马腾一看,就知道要想从这里过去是不可能的,便留下吴瞎仙看着马匹,自己带着小六子攀岩上去一看究竟。
马腾和小六子找了一处比较容易攀爬的岩壁,悄无声息的往上爬。马腾身手敏捷一直在前面带路,小六子在后面气喘嘘嘘的倒也勉强跟得上。眼看就要到达崖顶了,小六子忽然脚下一滑,幸亏马腾眼急手快拉了他一把,要不然他恐怕已经滚下山去了。两个人刚打算喘口气,小六子脚下一块石头又呼呼隆隆的掉下去了,石头碰撞岩壁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尤为刺耳。
马腾心中暗暗叫了一声:不好!顿时,岩壁下面一阵警哨响起,紧接着便是一声炮鸣。马腾往下一看,只见山谷里一堆堆的火光,满地的柴火已经点燃,随着刺鼻的硫磺味道蔓延,火堆被炸成了一条火龙四处翻滚,整个谷底都被火光照亮。饶是马腾胆大,此时也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二人赶紧钻到一处大岩石后隐蔽起来,他们借着火光看见,有无数匪兵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涌了出来。小六子目瞪口呆的看着崖下的情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马腾喘了一口气,惊叹道:果然是神仙也难脱身的一线天啊!莫说是西凉府的二十万兵马,就是再加几十万,也不见得能过得了这一线天啊。
小六子惊魂未定,咽了一下唾沫:将军,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马腾一咬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一会火光暗下去以后,我们再往上爬。到顶上看看再说。
话音未落,只听见头顶上一声大喊:开石了!
他们二人还未反应过来,崖顶上便飞下来了无数石头。马腾大惊,急忙拉着小六子把身体缩进岩石下面。顷刻间,一线天的口子就被从天而降的石头封了个严严实实。马腾再也不敢大意,两个人紧紧贴着岩石,呼呼喘着粗气。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土匪兵经过勘查后,并未发现有人闯入一线天,随即撤兵隐退。此时火光也渐渐暗了下去,马腾只好带着小六子原路返回。
吴瞎仙早已经等的是心急如焚,听到山谷里面那样大的动静,真是为他们两个人捏了一把汗。现在看见他们二人回来,赶紧迎上前去:可算是回来了!将军,是不是你们遇到敌兵了?
马腾遂把刚才发生的情况给他说了一遍,吴瞎仙听了以后惊得连连咋舌:董天伦的私兵果然藏在这里!但这一线天易攻难守,要想通过,看来还要费些功夫。
马腾点头说:确实得费些功夫,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要想通过一线天没那么容易。纵然西凉府有二十多万精兵,就是再多的兵马也使不上劲啊!如若我们贸然行事,一定会葬身在这一线天。
马腾和吴瞎仙把一线天的地形认真研究了一遍。眼看天就要亮了,三个人便骑马出了龙首山,在阵阵薄雾中一路疾驰,返回到了骊靬县城。

马腾自成婚后奔忙于府城凉州与骊靬之间,本来在凉州城里置办了宅子要接阿诺去住,但因着阿诺恋家不肯搬离父母身边,且又有了身孕,马腾也不忍心拂了娇妻意愿,只好随她住在胡家。
而马腾去龙首山亲身探查后发现,要剿灭龙首山耿鄙伟康及其匪军也不是朝夕之功。龙首山土匪军占据“一线天”有利地形,人家不出来,你说什么也攻不进去,只有等待土匪军出了一线天,方能一举歼灭。可是,一线天到骊靬县,都是漫漫戈壁滩。要想歼灭土匪军,只有发挥骑兵的优势了。
眼下的当务之急,只能是好好练兵不断提升西凉骑兵的作战能力,方有可能与龙首山土匪军在戈壁滩上决一死战。而要想有胜算,眼下就有一件大事摆在西凉兵面前,那就是西凉骑兵的战马。
骑兵上阵杀敌除了兵强还要马壮,要找到好马?那就非金繁马庄不可了。
一日,马腾在吴军师的陪同下,带了太守的亲笔手书去凉州西南百里外的金繁马庄,查看纯正的凉州大马培育情况。出身武将世家的马腾自然知道,曾经的西凉兵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凉州大马是其原因之一。可惜,自从董天伦主持西凉府的军事以来,凉州大马因为董天伦的贪腐而逐步的淘汰了。西凉府管辖诸多郡县,周边还有不少异族环伺,打仗不重视骑兵,不亚于自杀!
可董天伦麻痹上峰自有他的理由:我西凉府所在的各个郡县城池高大雄伟、易守难攻,利用城池的坚固只需据守就可令来犯之敌望而却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军事上的最高境界。其实,董天伦其人若没有妄图称王的野心作祟,倒不失为一个大将之才,他利用自己独到的带兵方略,操练扎实的步兵能力,再加上骑兵的配合,所以每一次战事都在董天伦的指挥下,化险为夷。多年来,在西凉府周围的那些羌胡鲜卑等族对西凉府及其下面的郡县,基本上都是秋毫无犯。

当然了,董天伦不重视骑兵不等于说不要骑兵。在西凉军里,骑兵还是主要的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贪腐,为了豢养匈奴兵而不得不减少西凉军的军费投入,从而截留下来中饱私囊用以维持龙首山私兵巨大的军费开销。于是,董天伦便逐步的让西域马取代了凉州大马。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凉州大马培育成本大,开支占了整个军费开支的一半,而如果换成西域马并且投放军中,花费将会节省非常大的一笔;二是西域马的养殖场场主是他最得宠的第十三房妾室的亲爹,这样一来也可以顺便巴结一下老丈人,所以他这样做一举两得,不但肥了自己老丈人的腰包、取悦了十三姨太,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节省下来的近一半军费,就轻而易举的流进自己的私库以供应龙首山的匈奴军了。
据太守府刘主簿计算,董天伦十年来光因军费一项贪墨的银钱,足足抵得上西凉府十年赋税的近乎大半。可想而知,董天伦倒台后抄家,从他府中地窖及密室查抄出来金银珠宝,堆成了一座小山,让所有的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
张鼎知道,董天伦这宗大数额的财富皆来自他昔日对西凉骑兵的克扣盘剥,既然取自军中当仍还用于军中。于是,张鼎太守把查抄的董天伦财产全部用在了西凉骑兵的建设上。
董天伦主持西凉府军事期间,金繁马庄的庄主金繁被董天伦以莫须有的罪名抓了起来,原因就是金繁马庄在培育凉州大马。为此,张鼎太守找董天伦交涉,要对方马上把金繁放出来。董天伦不能不给太守面子,但他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关闭金繁马庄。张鼎太守为了救出金繁,只好答应了董天伦的无理要求。
之后,张鼎与金繁商议,暗中把金繁马场搬到了凉州城南百里之外的草原上,以避开董天伦的视线。然后悄然养殖,亦可省去许多的麻烦。现在好了,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投资用在建设金繁马庄上了。在不久的将来,西凉骑兵的坐骑将陆续的全部换成凉州大马,这样一来,凉州大马就又可以真的横行天下了。由此,董天伦倒台后的第一个受益者是西凉骑兵,第二个就是繁育凉州大马的金繁马庄了。

在金繁马庄门口,马腾看到了两匹雄赳赳气昂昂的凉州大马雕像守在大门两边。别人家都是石狮子守门,偏这金庄主特立独行,看来又是一个爱马成痴的奇人啊!不过,若非此奇人,又哪里来的西凉府金繁马庄呢?如果真是这样,说不定现在的凉州大马已经绝迹了呢!而作为武将,又有哪个人不会爱马入骨呢?战场上的残酷厮杀,一匹好坐骑就如同多添了一双臂膀,对敌作战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身的伤亡。思及此,马腾对即将晤面的庄主金繁已然起了敬服之意。
金繁原是张鼎太守的兵曹从事,主司战马的日常牧养事宜。典型的西凉汉子,身形魁梧性格爽直,在太守府主理军马配置期间,吃住俱与马在一处。所以,对养马亦有自己的一套。张鼎看其因实在爱马,便给予支持,资助他部分银两,金繁更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兴建起了金繁马庄,主要从事凉州大马的培育,并为西凉府提供优质的良种马。金繁马庄设立以来,虽命运多舛,但最终能保留下来,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当然了,金繁马庄最早培育凉州大马是在暗中进行的,张鼎第一次考察金繁马庄的时候,也是在避开董天伦耳目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金繁马庄,张太守曾向金繁提出过一个严肃的问题:你可知我们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建这样一个马庄?
金繁追随张鼎多年,深知太守胸中抱负,自己也不是无知莽夫,便郑重回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金繁虽然一介马夫,但骨子里也有热血。现在,眼看着凉州大马濒临绝迹,我心里焦急如焚。我金家祖辈生在西凉,代代爱马养马,尤其对凉州大马情有独钟,因此传下来一部《马经》。我不能眼看着凉州大马在我手里绝迹。所以,我才要兴建马庄,把凉州大马的培育工作做起来,同时也为咱们西凉兵的强大尽一份力量。
金繁的一席话,感染了张太守,张太守慨然承诺:只要能把真正的凉州大马培育出来,能为我西凉骑兵所用,一应的开销杂耗太守府必然不能袖手旁观。但是,西凉府虽目下尚算安定,亦是内忧外患,董天伦势力渐大无人节制,西边的胡族众部更是虎视眈眈,稍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养马大计便会夭折。这样吧,你先把凉州大马的培育做起来,但不能叫凉州大马,应该叫别的什么马,等条件成熟了,我们再叫它“凉州大马”。

金繁和张鼎太守有了此番交流,金繁则心无旁骛的培育起凉州大马来……经过五年的努力,金繁马庄终于形成了现在年繁育凉州大马三千余匹的能力。万事开头难!回想建马庄伊始,为了把真正的凉州大马品种引进回来,金繁跑遍了整个西凉地域,购买回来了近百匹真正的凉州大马和相近的良种汗血马。好马自然价格不菲,金繁是倾尽所有财力,其中艰辛难以尽述。

欢迎您继续收听!下集精彩等着您哟!

作者简介:陈玉福,金昌市作协名誉主席,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西部人文学》主编,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作品获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国家“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飞天""金鹰"双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几十种奖项。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投稿邮箱:3340661588@qq.com)
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都市头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