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有思
作者 皇甫国
一跃狂涛天地惊,以身殉国气峥嵘。
楚虽三户传薪在,除艾栽兰仰至贞。
端午写意
作者 周礼来
一曲离骚恨几多?千年天问又如何。
九歌声里龙舟动,万缕诗情卷碧波。
端午节吊屈原
作者 许典华
龙舟竞渡粽关情,艾叶雄黄岸柳盈。
为仰行吟忠节义,沧浪喊屈慰冤平。
端午问天
作者 刘志澄
门悬艾叶庆端阳,素粽撒糖飘淡香。
情系风云思屈子,问天求索路绵长。
过汨罗吊屈原
作者 东方
吊奠诗魂过汨罗,江涛怒吼感伤多。
行吟泽畔三闾恨,一部离骚百世歌。
汩水吟
作者 葛淼新
汨水吟风隐楫声,幽滩暗雾暮云横。
彤暉半掩行人寂,远影孤帆哭屈平。
庚子端午怀屈原(新韵)
作者 胡贤琪
时临端午每呻吟,问往询来叩本心。
酒粽千年和泪煮,诗骚万载纪国魂。
祭屈原(新韵)
作者 梁凤荣
汨罗呜咽浪沙沉,屈子悲殇示赤心。
千橹激舟君不见,留得骚雅祭忠魂。
端午谒屈原故里
作者 温国庆
拜谒何须抱恨多,登临远眺不平波。
古今谁共江山老?独唱千秋赞美歌。
端午祭屈原
作者 陈生贵
鼓声阵阵赛龙舟,玉粽飘香闻棹讴。
忧国诗人愤投水,兰艘酾酒泛中流。
思贤
作者 罗利生
望断长空眼失神,今宵明月惦谁人。
汨罗江水声声问,強楚因何不敌秦。
端阳月夜
作者 罗利生
端阳时节水何寒?应是思贤心不宽。
天下今宵梦无楚,一钩冷月照沙滩。
端午祭屈原
作者 王冬林
屈子离骚赋九章,端阳浊酒祭忠良。
投江汨水把天问,千载悲歌叹国觞。
端午祭
作者 清贫乐
杼云环绕秭归村,豁目开襟祭楚魂。
纵任龙舟千万艏,情牵华夏一条根。
千古屈原
作者 张健安
傲骨三分匡浊世,心香一瓣播清名。
汨罗惊起冲天浪,撒落人间成永生。
屈原颂(卷帘体)
作者 许典华
(一)
沧浪不和独清沁,千古诗魂大义深
挽楚扶危遭逐放,国殇殉节谢忠心。
(二)
千古诗魂大义深,离骚未扫楚庭阴。
长空仰叹怼奸佞,悲愤昂扬屈子吟。
(三)
挽楚扶危遭逐放,纷争烽火起灾殃。
山河破碎心将碎,清白何须费评章。
(四)
国殇殉节谢忠心,冷月潇湘尸骨沉。
绝笔呵天留一问,吭歌荡气到如今。
端午安康抢红包
张东华
盛世欣逢民美呼,增辉节庆乐家书。
频频微信问安好,个个红包跳眼珠。
端午有寄
作者 韩贤锐
匆匆成一跃,汨水问浮花。
天下皆如此,谁来建国家。
端午祭
作者 刘文革
汩水三千恨,粼光一镜愁。
至今犹不舍,岁岁酹江洲。
端午有吟
作者 侯李平
暑炽云天阔,心潮逐浪波。
帆征洞庭水,鼓撼汨罗河。
把酒酬骚客,开笺赋楚歌。
诗坛怀屈子,那得不吟哦?
端午小吟
作者 风行者
旗舞岸边频,龙舟浪扑身。
云端闻急鼓,水底醒遗臣。
举国三天假,倾情一念真。
对空吟小律,且祭楚乡人。
庚子诗人节感怀
作者 石钧
天问一声声,何时了疫情?
最怜蒲剑绿,更爱粽香清。
虎艾掸冠毒,龙舟渡众生。
离骚今可慰,追梦正前行。
观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新编越剧《屈原》
作者 郑慎德
江山施美政,合纵楚齐盟。
君侧萦奸佞,朝庭自浊清。
千秋嘉桔颂,百代怒涛鸣。
天问汨罗水,何时风浪平。
端午感怀
作者 刘立祥
迎来端午日,品粽赛龙舟。
汨水源无尽,灵均志未酬。
征程何漫漫,勇者自悠悠。
后浪推前浪,风流竞上游。
端午有寄
作者 肖志保
犹怀兴楚梦,博识著离骚。
欲向苍天指,何堪故国刀。
九歌浮浪涌,一影逐风高。
角黍丝丝系,龙舟化浊涛。
端午悼屈原
作者 马乃孚
五月暑生霜,雄黄艾草觞。
汨罗通远古,岳麓震邻邦。
天问家何在,怀沙国渺茫。
端阳吟橘颂,读罢泪沾裳。
庚子端阳书怀步蔡大营老师韵
作者 皇甫国
汨罗波涌艾蒲飘,叠鼓龙舟竞窈娆。
屈子诗骚凝毅魄,神州雷火灭瘟妖。
琳瑯街巷群摊会,激荡风云大海潮。
小丑跳梁悲落日,排云黄鹤上青霄。
端午节怀屈原
作者 姜云姣
门垂绿艾又端阳,把酒青蒲溢粽香。
万朵榴花丹日映,千声鼓乐碧帆扬。
九歌抚袖山河恨,天问雄诗四海伤。
读罢离骚心奋起,人间正道自昭彰。
端午感咏
——步韵杜甫《登楼》)
作者 西窗夜雨
岁近端阳动客心,云开三楚此凭临。
龙舟济济翻波浪,角黍青青承古今。
一曲离骚家国恨,千秋天问泪痕侵。
难酬抱石空余憾,泽畔常怀屈子吟。
端午咏艾草
作者 陈亚萍
千村碧叶又飘香,乐伴朱明蒲酒黄。
入药驱寒仁爱献,悬门纳福美名扬。
魂凝玉盏怀忠烈,魄与红榴化锦章。
喜看蕲州新产业,芊芊灵草涉重洋。
庚子端午节
作者 冯明胜
华夏如今见吉祥,又临重五贺端阳。
千家对饮雄黄酒,万众寻诗艾草香。
更羡龙舟添习俗,乍惊粽子助风光。
古来文化需遵守,美德温馨幸福康。
端午怀古
作者 侯李平
苇岸芦洲粽叶飘,茅檐野艾挂堂高。
苍松沐雨尘烟落,苦楝临风紫气翱。
洒酒追思沅澧客,扬帆竞渡洞庭涛。
一江汨水灵均泪,千古楼台赋楚骚。
庚子端午节
作者 八卦掌付
挥泪汨罗酬一觞,身为楚裔断愁肠。
惊传虎艾悬犹放,竞挽龙舟醉未妨。
柱下乃怀重筮史,筵前岂意两端阳。
遗音正始恐源竭,嫩炙筒孚解粽香。
诗人节吟
作者 徐宜华
两水涌波相握手,三城神会聚黄楼。
金罂艳艳红裙舞,菡萏盈盈玉面羞。
骚客挥毫书浩志,词家秉笔写春秋。
传承诗祖凌然气,四海同声唱九州!
吟《离骚》悼屈子
作者 农夫
一曲离骚九曲肠,冲天壮志为君王。
举贤修法振邦统,怀古伤今期国昌。
可叹良言千句好,堪悲昏主两眸盲。
独清独醒剜心痛,终步彭咸哀惋长。
端午吟
作者 李亚非
龙舟载酒放喉音,天问离骚橘颂吟。
抱石含冤千古恨,忧民忧国一诗心。
抚琴江上忠魂咏,秉烛碑前艾草深。
岁岁新醪黄菊敬,年年重五粽香沉。
端午咏艾草
作者 曾海雁
貌凡体瘦自无争,灌木栖身未可轻。
不怯悬门磨岁月,但欣祈福慰民生。
携香能把多虫扫,入药更将百病清。
亦化佳肴馋食客,南山风味总牵萦。
端午祭
作者 王高翔
端午登高系粽香,龙舟竞渡祭忠良。
骚歌天问冤无语,诗载英名有九章。
壮志未酬含恨去,胸怀坦荡奈何殇。
先贤大爱千秋耀,屈子精神万世扬。
端午吟怀
作者 翩然北客
摇舟箫鼓绕湖滨,烟雨苍茫楚粽淳。
研墨常拎三峡水,思君又祭汨罗神。
艾符岁岁兴遗俗,蒲酒杯杯敬诤臣。
竞渡承宣无限意,庶几犹可寄情真。
端午节有吟
作者 匆匆过客
时逢端午想儿孙,满桌佳肴味失真。
浊酒雄黄驱晦气,菖蒲艾草逐妖神。
青丝未尽凄凉影,素纸犹怜寂寞身。
此去缑山嫌路远,林泉深处问迷津。
端午
作者 楚人问津
一去罗江未复归,潇湘千载雨霏霏。
忧悲昂首朝天问,愤慨横眉举鼎威。
枉有三腔忠谏魄,恨无八尺楚王巍。
年年抛粽龙舟渡,君骨风清鱼却肥。
屈原祭
作者 高金辉
律转悲催墨韵扬,情书华夏砚花香。
屈原忧国须眉恨,江上思君肝胆伤。
楚客雄心昭岁月,仙翁傲骨翼坤藏。
长流汨水忠魂祭,苦赋离骚颂橘芳。
庚子端午有感(新韵)
作者 郑礼棠
端午时值年正半,夏收秋种祭祈天。
龙舟乐竞江湖上,艾草多插户厦前。
屈子忧国发赋问,庶民感念盼团圆。
且欣今立国安法,疆港靖绥固舜轩。
端午竞龙舟
作者 胡承林
榴花五月庆端阳,艾草青葱粽米香。
细雨和风梳碧柳,菖蒲美酒醉扶桑。
龙舟竞渡英灵悼,汨水难流楚国殇。
高颂离骚歌屈子,忠魂万古永传扬。
端午登三峡大坝怀屈原(新韵)
作者 刘仕勇
巍峨大坝世人讴,忆悼屈原泪眼流。
远视平湖烟雾渺,遥凝神女楚乡游。
高楼大厦千竹冒,万里江山一眼收。
华夏国强民富裕,还君遗愿寄情悠。
端午感怀
作者 宋淑芹
缕缕荷香伴粽香,星移斗转又端阳。
菖蒲蒿草门檐挂,庚子冠魔疫疬藏。
艾叶驱邪缘楚俗,龙舟踏浪祭忠良。
汨罗江畔绵绵雨,切切哀哀屈子殇。
端 午
作者 习习秋风
每逢端午倍多情,犹听离骚天问声。
处处艾符随习俗,家家角粽话升平。
龙舟岁岁擂鼙响,榴锦年年照眼明。
汨水滔滔流不尽,声声呼唤屈原名。
端午
作者 周致俊
时逢午日起骊歌,艾影横斜映汨罗。
冷月寒山皆带孝,愁云哀水尽扬波。
长闻墨客吟诗赋,惯看龙舟竞海河。
挥泪携来千里酒,洲头把盏祭巍峨。
行吟阁畔
作者 清贫乐
阔少焉知端午节,喜看河上赛龙舟。
只尝箸叶包香粽,不问秦皇虏楚囚。
爱国强军思屈子,兴邦教育觅源头。
行吟阁畔清江水,酷似离骚唱九州。
端午节(孤雁格)
作者 卢凤枝
碧水幽怀祭汩江,龙舟鼓振九歌扬。
雄黄黍粽寻天问,艾草菖蒲悼国殇。
万古忠魂悲五月,千秋气节动三湘。
宏篇警句灵均志,楚渚烟波韵味长。
端午诗人节颂诗祖屈原
作者 戴军
竞渡龙舟亮大千,汨罗演绎国殇篇。
红丝香粽沉遗恨,鼙鼓金声震碧天。
悲矣权奸诚可恶,壮哉英杰总堪怜。
骚经每诵情尤奋,屈子忠魂动管弦。
端午怀屈子
作者 张健安
行吟阁畔祭先生,远眺汨罗抛粽情。
铁骨铮铮匡浊世,丹心耿耿播清名。
魂招天问缦缨执,郢荡离骚忧愤鸣。
舟鼓楚辞香草美,千秋橘颂慰忠贞。
端午吊屈原
作者 华先龙
每读骚章热泪奔,犹如飞渡浪涛掀。
忧民思国忠肝在,持节伤时铁血存。
重午遗风凝国粹,九歌故里溯辞源。
英才自古襟怀壮,一曲悲歌励后昆。
端午节
作者 梦圆
端午正堪佳节当,史书记载屈原殇。
艾禾蒲剑驱障气,锣鼓龙舟迎贵郎。
糯粽家家劳犒慰,香醇盏盏诉忠肠。
中华赤子人人敬,敢问离骚天地长。
庚子端午节感吟(新韵)
——依韵蔡大营老师《庚子端午节感吟》
作者 任紫微
端午年年节气高,大江南北祭英豪。
龙舟竞渡千帆浪,香粽投江万点涛。
自古忠良皆命舛,今悬艾草镇魔妖。
潇湘楚地今多雨,泪涌中华爱国潮。
端阳怀古
作者 葛淼新
屈子芳魂入梦萦,汩罗万古起悲声。
楚山长祭湘妃泪,郢水还思杜宇情。
世乱时危忧吏治,海平波靖赖臣明。
中华崛起途方远,戮力同怀共振声。
端阳寄意(新韵)
作者 葛淼新
日丽端阳爽气腾,人间五月动箫笙。
桃红麦饱桑麻稔,粽绿馍香鹭鸟萦。
黄酒艾蒿燻疫疠,龙舟旱舫祭屈平。
汨罗江畔幡飞远,万姓年年仰圣明。
读某些端午诗闲题
作者 陈世成
端午临屏心暗伤,泔汤黍粽各登场。
屈原遗恨应逃国,伍子还仇枉毁乡。
千载飨羹潮汩水,一朝裹革泛钱塘。
生前身后忠奸事,总在西湖岳墓旁。
庚子端午吟
作者 彭义春(湖北大冶)
龙舟竞渡越时艰,粽馥情浓百姓欢。
楚户悬蒲张胜意,京畿插艾镇新冠。
倾觞倍觉离骚远,奏凯谂知天问难。
节届浴兰怀屈子,薰风丽日慰心安。
庚子端午感怀
作者 范启刚
鼠年端午不寻常,防疫防洪防汛忙。
往日纷繁多礼俗,今朝淡化少张扬。
江中未见龙舟闹,宇内唯闻艾粽香。
最喜京都形势控,更期华夏众安康。
屈原祭【歌行体】
作者 杜昌海
五月匆匆粽逸香,九州千古竞舟忙。
诗经典范儒家镜,楚辞奇葩天问章。
二体风骚文明印,永怀屈子妙才扬。
节忆汨罗沉默痛,当思渔父亡国殇。
文章千古楚辞赋,行吟气势谁能狂?
把酒问天男儿志,尘埃之外投江藏。
涛涛江流先贤祭,狂书泪洒诗人惶。
端阳一曲万水泻,明智之士再回乡。
抱负施展强国梦,腾飞华夏立东方。
醉思仙•次韵郭亚军《又端阳》
作者 古木
念端阳,数沅兰澧芷,四处飘香。看孤魂游历,何忍悲伤。龙舟竞,古乐起,把酒不轻狂。举醪糟,撒角粽,泪横难诉离殇。
咏叹千古调,美人香草容妆。楚辞携天问,大辟蛮荒。吟橘颂,读哀郢,孰倜傥、著华章。更离骚,比隽永,博闻强识歌粱。
醉思仙•又端阳
作者 危阑独倚
又端阳,见龙舟竞发,角粽飘香。渐清江浊浪,跌宕悲伤。天问处,蒿草里,屈子尚疏狂。举贤能,倡美政,汨罗浑水离殇。
何必常嗟叹,任他彩袖红妆。看山川大化,雨露洪荒。诸侯贵,黎元梦,已造就、丽华章。便招魂,竟记取,那时一枕黄粱。
醉思仙•也步韵试试端午节
作者 听雪
话端阳,又汨罗水涨,角粽飘香。看龙舟竞发,且忘悲伤。飞流处,七宿升,一众效疏狂。鉴情怀,屈子意,问吾真懂离殇?
病酒经年事,初心无畏红妆。系小康家国,力尽洪荒。借天问,读骚赋,学以用、定韬章。任风行,辨善恶,梦非一枕黄粱!
小重山•庚子端午
作者 胡均华
蒲挂门栊艾挂堂,更雄黄入酒,醉端阳。千年习俗韵流长。江河怅,几处忆潇湘?
庚子正思量,神州齐抗疫,变沧桑。霸凌鼓噪枉颠狂。吟骚赋,掩卷待秋凉。
江城子•端午抒怀
作者 华先龙
汨罗江淌几千年,竞龙船,祭先贤,岁月悠悠、古俗久绵延。五五重温华夏史,舒浩气,向云端。
艾枪菖剑倚天悬,酒方干,志弥坚。共咏离骚、四海涌甘泉。带路奔驰同逐梦,挥巨笔,著宏篇。
水调歌头•庚子端午
作者 郑慎德
节序又端午,屈子楚归州。行吟高阁巍立,长伴赛龙舟。遥看千帆竟发,依约行云歌鼓,迢递历春秋。渔父友鸥鹭,兴废两悠悠。
离骚老,谁天问,九歌讴。大夫报国,天地披发累沉流。千古涛涛汨水,万里云埋祠阙,耿耿恨难休。岁岁端阳日,隐隐念时忧!
踏莎行•端午悼屈原
作者 刘志澄
忧国悲殇,问天忠谏,满腔正气山河叹。行吟浊世岂同流,汨罗一跃惊雷伴。
糯粽投江,龙舟掠岸,年年端午诚相奠。民心似镜识忠奸,灵均赫赫千秋赞。
捣练子•端午
作者 张殿军
挂艾草,赛龙舟,遥祭灵均碧水忧。纳福祈祥迎日月,粽香飘散又春秋。
浣溪沙•端午竞渡
作者 农夫
江渚龙头跃跃摇,一声令下箭般飚。咚咚鼓急健儿骄。
猎猎彩旗风里舞,腾腾雪浪日边抛。龙孙龙子尽英豪。
减字木兰花•艾草
作者 聂瑛
儿时端午,绿染故园编艾虎。饰佩新衣,蝶舞裙裾豆蔻时。
筠帘彼草,顾盼清扬香室袅。采自诗经,不见伊人却见卿。
临江仙•祭屈子
作者 常功贤
楚山汨水千般韵,灵均长屹春秋。力倡美政意难酬,九天皆问尽,不与虎狼谋。
一部离骚开新赋,美人香草音柔。鼓声阵阵唤沉囚。忠魂多少祭,都付浪中流。
临江仙•端午节
作者 陈永龙
菖蒲门头高悬起,时逢裹粽馨香。千年传说话端阳。缅怀古屈子,悲祭汩罗江。
离骚九章嘉天问,今天多少人详。感人肺腑韵牵肠。光阴飞逝去,彪炳史书强。
湘月•端午怀古
作者 温国庆
楚魂归否?有年年端午,几湿衣裳。独醒当年空寸断,《哀郢》遗曲堪伤。垂涕民艰,奇辞天问,悲国九歌殇。汩罗仙去,《离骚》忍诵回肠。
乡俗竞渡龙舟,门庭艾草,蒲月粽争香。把酒相酬求索路,寄语犹感情长。洁质苍颜,性灵未了,惜别意无央。历朝如戏,世间莫演荒唐!
【中吕•朝天子】怀念屈原
作者 阎玉彩
汨江,汨江,端午龙舟荡。粽香游畅向东方,彩线缤纷放。黎庶悲腔,(怀念忠良)离骚吟唱,颂扬传四方。屈乡,屈乡,世代民难忘。
【南吕•干荷叶】记社区端午诗词朗诵会
作者 刘志澄
艾悬窗,粽飘香,社区大院清音荡。诵华章,语铿锵,佳词妙句赞忠良。端午诗花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