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忠亮,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人,内蒙古蓝禹酒业有限公司经理,中国观网华北区文学栏目副总编辑。蘭香诗人。内蒙古诗词协会会员,北京精短文学协会会员,仓央嘉措诗社会员,仓央嘉措诗社内蒙古分社社长,中国作家文苑报特约记者,千余首作品散见各网络媒体及报刊。曾多次在全国性征文中获奖。被誉为“乡土诗人”称号。现居呼和浩特市。
离开家乡已三十多年,当我第一次驱车回大滩乡小坝村的那一刻,心底对脚下的这片热土的依恋变的如此强烈。一路狂奔。
女儿说,爸,你是否记清,这是你家乡吗?我笑了,记得,记得。女儿却说,要不是有导航,你是寻不回来的。一路上走了多少冤枉路。
是啊!离开家的时侯,门前是一条乡间土路,而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柏油路,心情也变的愉快,小车一路迎着秋的阳光,平稳飞奔。
巍巍青山,黄绿相间的树木,薄雾中,山乡变的那么美,那么清晰。一路上的景色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柏油路已修到村里。看不到一点破旧的闲房和倒塌的院墙。整个村子群变的干净,漂亮。
我努力地寻找着记忆中的院落,这时从村东院内走出一个人,我忙停车询问,老人笑了,是咱们村,我还认得你,和你父亲就象一个人。他指着眼前的房子,原来你们家就在这里,因为你们都不在村里,房子塌了。这是后来政府给五保户盖的安置房,所以你找不到你家院子。
我泪如涌泉,呆呆地望着,仿佛听到母亲的呼唤,一家人的欢笑,老人递过烟,孩子,别难过,你从小出去的早,现在村里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就是人少了,年轻的都走了。政府给农民补贴的可多了。你爹娘命苦,早早地去了。要活着该有多好。
刚回来,回家,老人边唠叨边拉我回家,女儿愣愣地看着我,我示意,对,回家,回来了,家乡人都是亲人,这里都是我们家。
不一会,来了好多的人,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其实都是村里的人,只是自己忘了罢了。一阵寒暄之后,就在村东三叔家吃了饭,老人提醒该去给父母上上坟,在村里走走,是的,应该走走。
本想打算在村里住几天的,可我却一刻也不想停留,我怕他们看见我流泪,我怕看见家乡炊烟缕缕。怕听他们诉说从前,怕打扰他们习惯了的平静生活,编个谎言,黄昏就走。
匆匆惜别乡亲们,车子渐渐远离了生我养我的山村,别了,我的家乡,别了,梦中常向往的地方。青山依依,我再找不到我儿时的记忆,此刻,谁能体会我内心的失落和不舍。看到家乡的变化,我默默地祝福,繁荣,安康。
或许是我还停留在以前的那个年代,或许是家乡变化太大,或许是因父母已去,还是自己变的冷漠。总之,我匆匆地走了,女儿也一路无语,望着车窗外。
我恨自己,不该把我的情绪带给女儿,于是轻轻地问,咱们老家美吧。没有回答,只见女儿的泪水伴着风儿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