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长青 48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英玲入蒙
(48)

1964年7月,这是王杰服役期满的时候,也离王杰初中毕业被部队征招入伍正好三年。在服役期间王杰为了革命工作二推婚期,这不仅让赵家难以接受,也让王杰父母忧心忡忡。但王杰历经三年的工兵生涯已经将自己磨炼成连队里的业务尖子和技术能手。三年服役期满后,王杰又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给国防事业继续做贡献,王杰选择了超期服役!其实当时部队也正需要王杰这样的业务骨干,王杰决定留下来超期服役!他要将革命事业与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起来,将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为人民工作的机会之中,7月28日,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与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痛苦。”不久,王杰超期服役的请求得到上级批准。
自从1958年王杰全家移居到内蒙古阿荣旗那吉屯农场后,因为中学毕业后步入军旅,王杰从来没有赴蒙探亲。虽说内蒙古地广人稀,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乡村都贫穷落后,移居内蒙的王家境况并未根本好转,王杰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病情发作时嘴里总是“芳!芳!芳!”地叫着王杰的孺名。父亲王儒堂几次写信给王杰催促他回家看看,更催促他早日借休探亲假时与赵英玲完婚。一次次的来信犹如压在王杰心头的一块块巨石,在国家与小家间,王杰毅然选择了国家!在家庭困难和个人婚事面前,王杰毅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现在个人还年轻,再晚几年结婚也不晚,在青年时代把精力放在党的事业上,要多为祖国做一点工作,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面对目前窘境,王杰父母商量了几次,最后全家决定以王杰母亲的名义写信邀请未婚媳妇赵英玲提前入门。
1964年8月,赵英玲莫名奇妙地接到了内蒙古阿荣旗未来婆婆的来信,她打开信,发现里面还夹了35元钱,婆婆虽寥寥数语,但内容却一目了然:
“小玲你好,代俺们全家向你爹娘哥嫂都问好。小玲,在给你写信前,我作为王杰的母亲,还是犹豫了很久,不知该如何对你开口说起。几年来,芳在部队工作一直很忙,也不能来内蒙古探亲,俺全家人都思念你和芳。小玲,我最近心脏毛病老犯,不知自己还能活多久,你姐姐王淑娥早已出嫁,孩子一大群了,没有更多精力顾咱家了。小玲,咱家现在非常需要人!王杰的几个弟弟妹妹很小,正在上学,还顶不上事,俺想来想去,就想到让你来俺这边,咱娘俩很久也没见面了,如果你有时间就来这里住上一年半载的,既帮我干些活,也算有生之年陪陪娘说说话!另外,这两年咱这边农场丰收了,你爷爷也想来这生活,你就和你爷爷一起来吧,路上也好相互照应!小玲,俺在信里夹了三十五元钱,这是娘给你的路费,你动身前给俺回封信,俺们好去车站接你。”
赵英玲读完信后完全明白了王杰父母的用意,这不是一封信,倒像是一道圣旨!去吧,未过门,名不正言不顺;不去吧,未来的公婆当下有难,岂有不帮之理?她闭上了眼睛,脑子飞速转动着,想将这件事情理出个头绪。两月前,她从部队回来时,王杰从未提过让她去内蒙的事,赵英玲猜到这绝不是王杰本人的意思!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她相信王杰父母是不会这样行事的!自己已经二十岁了,同龄的女同学女邻伴,早成了二三个孩子的母亲,而自己姑娘身依然如故,唉!赵英玲不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赵英玲决定先与父母商量,特别是听听娘的口气!她将信给母亲读了一遍,然后拉住娘的手静静地看着母亲的脸,仿佛娘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一般!农村有句俗语叫“女儿大了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愁!” 饱经风霜的母亲当然比女儿看得更远,也想得更全,她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小玲啊,你已经二十多岁了,这个年龄在咱村子里都是几个孩子的妈妈了。王杰在部队提了副班长,工作确实很忙,婚期一推再推,这事咱家也没啥办法。你们定亲都已七年了,娘也知道你俩很能合得来!既然王杰父母邀你去内蒙古,我觉得你还是去一趟吧,王杰的弟弟妹妹都小,他妈又有心脏病,如不是万般无奈,他娘是不会这样做的!只是没结婚就上门,亲戚邻坊问起来咱不好说话!这样吧,咱们对外就说王杰到内蒙古探亲时在那结婚。小玲,王杰他娘说的很实在,人家这么看重咱,来信邀请你去,咱也不能扫人家的兴!咱家也很难,但家里有你哥你嫂照顾我,你就放心去吧!” 母亲说着,又看着即将远去的女儿,泪水已在眼中滚动,做母亲的心里非常明白,女儿这一走,以后见面就难上加难了,母亲情不自禁地将女儿的头揽在怀里,泪水滴在女儿脸上,母女俩都哽咽起来……
当天下午,赵英玲向内蒙发出一封信,信非常简短,只有几句话,但透出一种坚毅与自信,“伯父伯母安好,父母同意我后天陪爷爷去阿荣旗!小玲即日”
要离家出远门了,赵英玲去亲戚邻坊家一一辞行,最后又见了嫂子,她抱起地上正玩耍的小侄子,将一把糖果塞到孩子小口袋里,接着用手拉住嫂子:“嫂子,过几天我就要去内蒙了,等着王杰探亲时在那边结婚。嫂子,我走后,咱家里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就全靠嫂子您费心了!以后咱家里有什么困难,您就给我写信,我会全力帮着从那边寄来!”
一切安排妥当后,赵英玲和爷爷王俊亭一同坐上了开往内蒙的火车,辗转几天之后按约到达阿荣旗车站。王杰的父母带着儿女们倾家出动到车站迎接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妇!爷爷一见这群晚辈,笑着笑着挤出了泪花!
赵英玲到达内蒙后立即将这里的情况分别写信告诉了父母和王杰,很快她就收到了王杰来信:
“亲爱的小赵,来信收悉。信中你说陪爷爷顺利到达内蒙古,我很惊讶,也很高兴。我没有想到你能去内蒙古照顾咱娘,我要好好谢谢你!想来想去,这样也好,母亲有你照顾,我在部队就更放心工作了。小赵,父亲来信说,农场很大,也缺人手,母亲身体好时,你不要闲着,主动参加当地的集体劳动。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本领,磨炼自己的意志,争取成为又红又专的农场工人。”
赵英玲是个极为勤快的人,他来内蒙古不久就参加了当地的农场劳动。这里的农场主要作物是谷子和土豆。每次播种时她就帮着农场选种,等苗长出以后,她又随农场工人一起除草。赵英玲不太会用当地的大锄头,锄禾时,为不伤及小苗,她先将禾边草用手拨掉,然后再锄地!劳动之余她兴致大发,赋诗一首:
一望无边绿悠悠
烈日火烤汗水流
风飞荡漾晒谷秀
硕果累累黄金秋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