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由来》
作者:陶丹(中国)
端午节,吃粽子,
是儿时牢记的印象。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糯糯的粽子格外甜香。
妈妈在节前买来糯米,
泡水用粽叶包成四角形状。
煮出满屋热气飘香,
惹得姐妹垂涎流淌。
热腾腾的粽子摆在饭桌中央,
全家围坐天伦之乐欢笑荡漾。
粽子的由来曾听大人们提及,
懵懂只记得是纪念屈原投江,
但年年等待端午节日,
只是想念粽子的糯香。
改革开放生活改善,
粽子已不再是一种盼望。
只为纪念屈原思想,
每年端午摆几只粽子在餐桌角上。
再后来人到中年事业繁忙,
有时竟无暇顾及端午之讲。
直至花甲之年居家休养,
闲暇细究端午来源之详。
方知爱国情愫源远流长。
倍生对屈原爱国忠心之敬仰。
如此忧国忧民忠臣良相,
却遭遇奸臣处处设障。
怎奈君王不辨莠良,
削职归乡满腹惆怅。
面对丧国悲愤绝望,
书写《离骚》千古绝唱。
不满昏君毅然投江,
何惜生命警钟敲响。
刚正不阿世人榜样,
爱国情怀千古传唱。
2020.6.24
附:
陶丹简历:中国沈阳人。原医学院校校长。省级医院大型史记书籍《六十年历程》执行总编辑。诗歌爱好者。在历届省市级职工业余乒乒球比赛中获得数次冠军。小提琴、舞蹈、声乐、烹饪、写作等爱好。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