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童年的磨难,不仅让孙淑珍老师看到了生活的淤泥与前程的悲凉,更让孙淑珍老师看到了苍穹的高远与天空的蔚蓝。因为孙淑珍老师心里始终充满阳光,尽管低头看地,但却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玄机,这是一种苦难磨砺下坚强生长的种子,这也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之所以历经万劫而苍生的力量源泉。
正是这一缕微弱的光线,让孙淑珍老师不断自我完善,走向心境与灵魂的契合与交汇,回归心灵深处那份独特的真与静。正是这种灵魂的觉醒,孙淑珍老师把尘世名利金钱浮华统统过滤掉,只留清浅的一脉荷香;在一茬茬静默的时光里,“自我”与灵魂深处的“超我”相会、凝眸、挽拥,走向杏坛岁月的深处。当风扫落叶,柳迎暖阳之际;当夏荷暗红,冬雪成冰之时,安庆教研界见证了孙淑珍老师青丝落满秋霜,纸笺写满了梦想,升腾为桐城龙眠河一颗耀眼的兰殿明珠,唯美了乡野的晨露雾岚。
孙淑珍老师生命之树长青,雁过横塘之美常在。

孙淑珍老师在祁门县作讲座
怀揣梦想 一路前行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教研室 孙淑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蓦然回首,我在教育的田野里已辛勤耕耘了36个春秋。这36年正好平均分为两个阶段:16年教学,20年教研。两个阶段的经历虽然不同,但成长的轨迹相同,那就是:怀揣梦想,辛勤耕耘,快乐收获。回顾成长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童年的艰辛与迷茫、成年的梦想与拼搏、中年的收获与前行。

童年——艰辛与迷茫
我生于寒门,父母均是农民,我排行老大,下有5个妹妹。老大理应是父母的劳动帮手,我到8岁才上学。上学也是半耕半读,早上要放牛争工分,中午要做饭,傍晚又要割草或放牛,所以迟到早退是常事;农忙时我还要背着妹妹到班上上课;一放假,我就成了家中的劳力,起早歇晚地上工。这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因为那时生产队按工分称口粮。我家人口多,劳力少,口粮不足,中午有时都吃粥。但我非常幸运,因我上课守纪、成绩好,老师不但不批评我还经常表扬我,把我作为品学兼优的模范让同伴学习,记得有一年老师还敲锣打鼓送奖状到我家。工作后回老家遇到小学语文老师陈明祥,他还总是夸我几句,说他时常用我的事例去教育他后来的学生。
为了生计,我差点辍学。我非常羡慕那些放学后在一起玩耍、打闹的朋友,他们清闲自在、无忧无虑,而我不仅辛劳,对将来也很迷茫。因为仅靠父母做工家里粮食不够吃,我不知道爸妈能否让我读完小学、初中……。可能出于对长子的偏爱,爸妈最终决定让二妹读完二年级就辍学了。因此,我倍加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立志将来要有出息,回报父母,感激二妹。

青年——梦想与拼搏
▼
1985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母校大关高中(现为桐城八中),地处桐城北大门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熟悉的校园环境、和蔼可亲的昔日恩师,使我很快融入到这个培养人才的大家庭中,我感到无比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梦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个刚出茅庐的学子怎样才能发展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呢?
江苏省教科院赵国忠老师说:一个国家要有他的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他的战斗精神,那是军魂;同样,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是师魂。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两位中外教育家让我们明白:职业精神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我开始拼搏。
首先我立足站稳讲台。刚上岗教学难免有点青涩,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前辈请教,主动跟周久高老师后面听课,学习他的教材处理和课堂驾驭能力;同时积极承担公开课教学,请英语同行指点迷津。另外,我认真钻研教材,每一节课都写有详细的教案,并且超前备课,上课前再修改、熟悉教案,所以我上课一般不需要常看教案,这样可以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便于和学生交流、互动。因此,我进步很快,第一届高三就打响了胜利的第一枪,这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于是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因英语师资不足,加上责任心很强,学校安排我的工作量一直超标,16年的教学生涯,我基本上都是担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还兼任女生辅导员,其间还担任了两届班主任。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管理,起早歇晚,但我没有一句怨言,我坚信:敬业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我年轻时患有肝内胆管结石,因无法根治而经常复发,我怕耽误学生学习,经常带病上课,1994年的一天我病倒在讲台。1987年我生孩子,因学校缺英语教师,我产假只请了一个多月就主动回到学校去上班,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很感动。更让他们感动的是我并没有因为有孩子而放松工作,每节课依旧认真地备、好好地上,课后还找学生背书、交流,学生们因此对我很敬畏。正是凭借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我很快成为英语教学骨干。
读书可以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读书能积淀教师的底气。刚工作我工资只有62.50元,经济拮据,但我省吃节用,坚持订阅《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英语园地》、《英语画刊》等英语刊物,做读书笔记。从中学习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专家领先的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模仿、尝试,学会“博采众家之长,酿自家之蜜。”渐渐地我的教学技艺不断提升,成了深受学生喜爱、同事尊敬的好教师,多次荣获全市高考英语学科奖。英语教研员周济生到我校视导听课后,要求倪申祥、王浩等英语组教师跟我后面听课学习;90年代学校招收补习生,为了吸引生源,学校暑假就将下学年补习班的授课教师名单张贴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我名字往往位于其中。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被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学之余我喜欢反思,乐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分享。先后在《英语画刊》、《中学生英语读写》、《中学英语园地》等CN期刊上发表了《以点引线 联想回顾》、《形同调异的几组句子》、《书面表达四忌》等10多篇教学论文。
天道酬勤,1990年我被评为桐城县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安庆市教育奖励基金会奖励,1995年荣获桐城县“女能手”称号。

中年——收获与前行
“努力就有回报,奋斗必有收获”。2000年8月,城区招考教师,现场抽课题,一个小时备课,半个小时上课,我过硬的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设计给评委和教育局督查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轻松地考进了石河高中(现为桐城五中)。在那里任教一个多月后我又收获了意外的惊喜:2000年10月我市教研室充实力量,我有幸被调去任英语教研员。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研啦!从此,我开始在教研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学习
刚到教研室,我缺乏教研经验,于是我就一点一点地学。坚持订阅《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等英语期刊,购买《怎样听课评课》、《外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聚焦新课程》等书籍。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了解英语教科研的前沿动态,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和教研实践能力。我不辞辛劳,走南闯北,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聆听龚亚夫、王蔷、杜效明、包文敏、陈俊等英语专家的报告,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每次参会,我都洗耳恭听,详细记录,并进行深入的反思,工作中有困惑时常拿出会议记录翻看。这些专家是我教研的引路人和偶像!我乐于和同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教研经验。在互联网+时代,我坚持网络学习,并在新浪网开设了教育博客,除了发表博文外,还与各地名师成为博客好友,经常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学习,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品味,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潜心教研
坚持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是教研员的天职。每学期我都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早出晚归,听课评课,检查教学常规,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英语教学现状,诊断课堂教学的问题,对教师鞭策很大。视导中,我经常举办讲座,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如2016年高考我省回归全国卷,我借高中视导之机,开设讲座《研究新高考 拿出新对策》。我还利用休息日给老师开设讲座几十场,有效指导英语教学和中、高考备考,赢得了学校和教师的一致赞许。
积极推进课改
2002年我市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成为一朵浪花在课改大潮中摸爬滚打。我以培训为切入点,通过开设《走进新课程 实施新策略》、《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等系列讲座,传递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大胆改革。我们将10月定为课改活动月,进行课改专项调研,了解课改的进展,指导课改的实施。召开课改研讨会,交流课改经验和体会,探讨课改的困惑。为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2002年和2003年二个暑假我一天也没有休息,组织了三期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亲自执教《小学英语教学法》,共培训转岗教师300余人。由于劳累,我胆结石复发住院,但保障了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开设,这还是很值得的。我积累的课改经验不断被推广,给小学英语国培教师作讲座:《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与思考》;在安庆市初中英语课改教学研讨会上交流经验:《初中英语课改的实践与反思》;……。我被评为安庆市新课程小学英语优秀实验教师和省课改先进个人。
打造名师队伍
离开教学一线后,我甘为人梯,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教学视导中慧眼识珠,发现有潜力的教师进行跟踪培养,并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更新观念、研究教法、锤炼教技。教学大赛,赛前我帮助教师不厌其烦地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并听课评课,反复打磨;赛时我亲自陪同,指导细节,追求完美。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适时给予指导,使得我市英语教研蔚然成风、硕果累累。多年的悉心培养,我打造了一支英语名师队伍:培养了2位特级教师、2位省“教坛新星”、9位市“教坛新星”、6位安庆市英语学科带头人、近40位安庆市英语骨干教师。
——热爱研究
我深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到教研室后第二年就启动了课题研究,在16年的教研生涯中,我对课题研究很执着,研究的脚步几乎没有停止过,一个课题结题就思考另一个课题,甚至同时研究多个课题。我以桐城五中、同安小学、实验中学为实验基地,先后主持了《农村高中生英语“说”的障碍与对策研究》《高中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研究》等6个省、市级英语课题,5个已结题;其中3个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省、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另外,我还参与了省级课题《教师专业成长区域推进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的研究,已结题,并获安庆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又作为专家组参与国家级课题《安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研究,现已取得较为丰厚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让我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成了教研的先锋和领头雁,连续五届被评为安庆市先进教研个人,经常应邀在各级教研会上作讲座或交流经验,如2012年安庆市“三先”表彰会暨首届教研论坛大会,我介绍教研经验《转变教研方式 立足基层学校 投身教育科研》;2015年我应邀给黄山市祁门县200多名参训教师作《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互动课堂》的讲座等。

孙淑珍老师和课题组成员研讨实验方案
结束语
“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连续二届被评为安庆市学科带头人,还荣获安徽省特级教师、“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安庆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桐城市师德标兵、桐城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殊荣。在今后的教研征程
中,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继续前行,为英语教育与教研尽一臂之力!
(原载于《安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