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广亭

端午节是传统的中国民俗节日,从南到北,由西到东都有多彩的节日特色,赛龙舟,观海潮,祭蛇神,驱毒荼,烧五毒,包粽子,蒸米饭,喝雄黄酒,戴香包……在全国各地都端午过的红火多彩。
在西北陇东过端午节除戴香包吃棕子之外,有些传统的习俗逐惭被淡化,细细追寻,还是挺有趣的。

1.踩露水。端午这天早晨,人们都很重视早起床领着孩子踩露水,到野外生长艾草的地方用手轻轻沾上艾草上的露珠,先给小孩擦眼擦脸,据说艾叶露水可以明目醒神和美颜,擦洗后大人小孩都会一年精神百毒不侵。
2.戴花绳。就是用五彩线合拧成花绳,用中药配制好的香料把花绳揉一揉便会留有香味,在端午这天给大人和小孩都戴在手腕,脖子和脚腕,有驱毒驱虫的作用,传说很多毒虫如蛇,蚰蜒,蝎子等看见花绳和闻到香材味就会昏迷死亡或逃离,不敢伤人。也有小孩戴花绳招来吉祥的说法。
3.耳鼻擦雄黄。五月初五这天,是立夏后天气渐渐更热和热毒最盛之季,人们容易上火受热毒侵犯,往往昏昏晕晕心神不清。端午这天都习惯给大人小孩的耳孔,鼻孔,肛门擦上雄黄油,一是雄黄味刺激醒神,使人轻松。二是雄黄有杀虫杀菌特效,擦上后驱虫杀菌。4.额头画王字。端午这天家家都很重视用雄黄油在小孩的额头眉间画一个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另有王者至尊,端午之王会福禄降临,鸿运通达。

这些习俗现在不多见了,成了一种记忆。但回味起来还是很激情的,归纳一个愿望:健康平安吉祥。端午节现在简单多了,买点艾草放在门窗口,驱毒。给孩子和大人戴几个香包,喜庆。吃粽子或甜米饭,吉祥。一家人聚一块喝点酒,欢乐。过去的很多习俗就这样代替了,也渐渐消失了。
红五月迎来端午节,想想小时的经历和见闻,心里甜蜜粽是情,希望传统的节日民俗能粉墨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