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4月30日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2、3)
【 2 】
湖南到贵州没有铁路。湘黔之间的交通运输全靠湘西与黔东南一条狭窄曲折的沙石公路。
幸亏解放前这里没有铁路。
1944年日寇重兵被国民党军阻击于湘西南,连败于雪峰山下的武冈、武阳、洞口、叙浦、龙潭一带。日本人损兵折将,铩羽而归。一个日军将领哀叹,皇军的圣战是败在了交通不便上,皇军是败给了湘西的崇山峻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咱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南抗美帝,北反苏修。中间还要和自己国内的走资派斗。
南面越南战争全面升级。世界第一号超级大国的B—52机群地毯式的轰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北部有人陈兵百万,北极熊的T—62坦克群在珍宝岛闹得动静也挺大。于是毛泽东主席不放心了,再三提醒全党全军,要准备打仗。要准备打大仗、打核战争。为此,老人家把“三线建设”的方案提到了政治局会议上。
按照划分,沿海和边境的地区为一线,与之相邻的省市为二线,三线则是指川黔、豫西陕南等极为偏僻的地区。
为准备打仗,需要把大批军工企业和重要的工业企业迁往内地,主要是迁到连当年凶悍日军都无可奈何的川、渝、黔、湘一带。
但是,这些地方自古以来交通就极为不便。与青藏高原嵯峨大山接壤的这些地区大多是猿猴愁攀的陡峻山岭,即使是有路,也是被李白叹为“难于上青天”的以栈道、铁索和天梯之类连接的“蜀道”。
于是,修建湘黔、枝柳两条铁路的计划就被当作压倒一切的国家大事摆上了毛泽东的案头。老人家在铁道部的文件上批到:“湘黔铁路一天不修好,我一天睡不着觉。”
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当晚深夜传达到各地各级。
许多领导是饱含着热泪来传达这条指示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为修这条铁路操碎了心,我们不能让他老人家睡不好觉。”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就有了在短短几十天一百多万铁建大军云集湘黔几个偏僻的山区小县的故事。就有了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惊天动地的壮举。
【 3 】
大进军!
湘西南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尘土蔽日。太阳都变得昏黄。湖南通往贵州的湘黔公路上黑压压的挤满了急速赶路的人群。数十万背着背包,扛着工具的铁建民兵从各个地方朝这条主要的公路汇集。
数十万双铁脚板将公路的路肩踏成了齑粉,他们与长长的车队搅起了一条黄色长龙,在蓝天下翻滚涌动,蔚为壮观。
黄平已经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风景如画的湘西山区走了一个星期。为了避免行军的拥挤,同时也是为了缩短行军的路程,C县县指一营的一千多铁建民兵选择了抄近路。近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
说是山间小路,几十年前它可是通往黔、川、滇的官家驿道。
这条被老人们称为官道的石板路被古往今来的人走了起码有上千年的时间了。难以想象当时走在这条路上的都是些什么人,应该有褐衣短衫的贩夫走卒,也还有纶巾紫服的达官贵人,他们中间肯定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奇闻异事。
几天的路走下来,是真累,可也让人大饱眼福。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黄平,虽然也见过山,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山,这么秀的水。有时候河的两岸都有不见首尾的民兵大队伍在行进,一面面红旗映衬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休息的时候,大家纷纷下到河边,解下毛巾来擦洗。
那河水清的,让人在洗脸时简直忍不住想捧起来喝几口。河面上映着黛色峰峦,片片白帆,疑为仙境。
一路上经过了不胜数的苗村瑶寨。那造型各异的侗楼、风雨桥,像画里一样漂亮的吊脚楼,曝光在仲秋十月的艳阳气爽下,让生活在苗乡的民兵们也惊叹不已。
穿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苗瑶姑娘大嫂,有的朝他们指指点点,嘻嘻哈哈,有的则美目含羞,俏眼飞媚。
这一切,无不使正处青春萌动的小伙子们感到异常地兴奋,甚至产生一种难以遏制的冲动。走出好远了,他们还在互相打趣:“刚才那个妹子看你的那一眼哟,啧啧!像刀子一样,肯定戳在你的心口上了!”
“胡说,明明是看你的。”
“心里痒起来了吧?我看见你的裤子都打起伞来了!”
“还说我,你看你啰,也打伞了,还打起帐篷了!”
于是两个人就互相疯狂地抓对方的胯裆,直到被连队干部大声呵斥。一天三四十公里的跋涉有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终点。
人们在清晨的浓雾中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攀登过老山界。在夕阳中欣赏过昔日号称“小南京”的古镇的那份温馨的宁静。也在古镇黔城那座有一千二百多年沧桑的古建筑“芙蓉楼”前胡思乱想、七嘴八舌过。
当年王昌龄住在这里时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他那首送辛渐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就是在这里写的。

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古老斑驳的“芙蓉楼”从苍翠虬枝的古树中露出一角,默默地注视着巨石下的江水。
由于两江交汇而水面豁然变宽的江面弥漫着轻烟一般的雾气,一条搭着棚,张着半帆的木船摇着浆悠然远去,江面隐约传来“吱呀、吱呀”的浆声。
碧水峰峦,孤帆远景在晚霞的淡抹下俨然一幅油画。黄平想,这样的地方才出诗人,也只有诗人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住。
有时候,看见古树浓荫掩映的青砖小楼的雕花窗户,也能引人遐想。小楼里住的是什么人呢?住在小楼里的人一定很悠闲,很惬意。听着涛,看着景,沐着风,真美死了。
这天傍晚,队伍进入了一个小村庄。放背包,吃晚饭。
村子很小,几个衣着寒酸的村干部只会搓着手,呵呵地傻笑,嘴里也只会说一句话:“慢待大家了、慢待大家了。”
晚饭只有一个菜,南瓜汤。南瓜汤是用大脚盆盛着的,又甜又香。
大家已经饥不择食了,“嗷”的一声围上去,一阵风卷残云之后,大脚盆见底了。
还剩下一点南瓜汤,毛狗说,“别倒了,我还没有吃饱,给我。”
毛狗把脚盆端起来直接往嘴里倒。有人看见脚盆底下赫然写着“女澡堂用”。于是大哗。有人说,我感觉胃里不舒服了。有人则安慰说,没关系,这个脚盆应该是洗干净了的,因为它要用来装菜给大家吃呀。
唐四愤怒地说:“他们怎么能用这个东西装菜给我们吃呢?这个脚盆是女人们用来洗脚洗屁股的。我一想起女人那个地方,心里就作呕。毛狗,你还吃!”
毛狗依旧慢悠悠地喝着南瓜汤,翻了翻白眼,满不在乎地说:“平常一讲到女人那里,口水就流了一尺长,今天来装正经。女人那个地方怎么啦?你还不是那里爬出来的。”大家哈哈一笑,也觉得很正常。
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大家打开背包准备休息。
能干的玉海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大捆干稻草。估计镇得住老实巴交的玉海,毛狗不劳而获地抢过来一大半,麻利地给地铺又加了一层稻草。
他把自己睡的地方铺得特别厚。然后打开黄平的被子当垫被,把自家的被子当盖被。他喜欢和黄平挤在一个被窝里,一是觉得这个城里小青年不错,他喜欢跟他打交道。二是他知道知青家被子肯定多,不像自己家,就这么一床好一点的被子。
黄平刚从楼下洗了脚上来,见毛狗已经赤裸着身子,像一条泥鳅似地钻进了被窝。由于舒服,嘴巴里还一个劲儿地咝咝哈哈、哼哼唧唧。黄平看见毛狗的那双沾满泥巴的破胶鞋胡乱摆着,气不打一处来:“又不洗脚,臭死人啦!”那天,队伍冒着牛毛细雨走了一天,每个人都弄得跟个泥猴差不多。
毛狗一下子缩进被子,蒙住了头。又飞快地探出头,说:“脚又不拿来吃的,天天洗什么。再说,那么多人洗一盆水,脏死了。”
黄平脱下鞋,踢了他一脚:“滚,滚到唐秘书那边去,别跟我睡!”毛狗尖叫一声:“我就要跟你睡!”话未落音,脑袋又缩进被窝里了。
起风了。
悄悄降临的夜幕已把陌生的山水笼罩得严严实实,山风刮得山岗上的小树林呜呜作响。透进屋里的小冷风使人感觉到,此时此刻,温暖的被窝大概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了。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亚平 邵阳
谢谢朋友们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