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的介绍〗
法国《世界报》在评价苏东坡时是这样说的: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世界报》把苏东坡置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大背景之下加以审视。它认为,中国的北宋时期正值佛教式微、孔孟学说重新抬头,这有些像欧洲的文艺复兴。
而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苏东坡,则力图将佛家的出世、道家的养生和儒家的入世调和起来,从释道儒三者的会通合流中寻求精神自由,诗文书画仅仅是他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苏东坡既已失去权力地位,又为当政者所不喜,壮年时致君于尧舜与改变帝国之命运等雄心壮志,已不复当年气概。
如今只是惠州一国民而已,他的事也就是邻居翟秀才和林太太的事。这位林太太是酿酒的,总是赊给他酒喝。
他的朋友是道士吴复古、陆惟谦和罗浮的僧人。他在学者、太守、县令之中,也有不少朋友。

他虽然不能做官,但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广州为广东之省会,近在咫尺,太守王古也是他的朋友。
苏东坡因为知道广州有瘟疫流行,就写信给王古,提议筹备一笔基金,做创立公家医院之用,就和以前他在杭州所办的一样。
广州人和杭州人一样,也是以饮水问题为苦,疾病易于流行也与此有关。

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苏东坡去世之后,他在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朝云堂”。
王朝云是杭州姑娘,她所生的婴儿夭折之后,苏东坡在第一次放逐北归的途程中,真是使人黯然神伤。
从那时起,朝云就一直和苏东坡生活在一起,现在又随同他放逐出来。

苏东坡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表示纯洁不染之意)。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以一个森林的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学问。
空中忽然出现一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菩萨身上的花都落在地面,只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下来。
不管别人多么用力去刷,花瓣硬是粘着不掉。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刷落?”

有人说:“花瓣与佛法不合,故而不落。”天女说:“不然,此非花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已然信佛之人,若还有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
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菩萨,都已消除一切分别相。
正如恐惧,若心中不先害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他们。已经能征服恐惧,则能超越一切感觉。”

苏东坡携眷到惠州那年,给朝云写了两首词,其特点在情爱之中夹杂有宗教情感。
第一首是到后半个月内写的,他称赞朝云,说不像白居易侍妾小蛮,因为小蛮在白居易老时离开了他,而是像通德,她终生陪伴伶玄。
他颇以朝云的孩子夭折为恨,他把她比作天女维摩的敬拜佛祖。她抛却长袖的舞衫,而今专心念经礼佛,不离丹灶。

一旦仙丹炼就,她将向他告辞,进入仙山。那时她不会再如巫山神女那样为尘缘所羁绊了。
在第二首词里,爱情升华达到宗教程度,更为明显。其中感情与宗教交织而为一。那首词是: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苏东坡开始在河东四十尺高的一座小山的顶上盖房子,离归善城的城墙很近。经过周期性的战事与破坏,这栋房子倒一直保存到现在,人都称之为“朝云堂”。
在苏东坡的作品里,这栋房子叫“白鹤居”,北望可见河上风光,河水由此折向东北流去。
这栋房子占地约半亩宽,后面为山所限,前面地势陡然下陷。当初设计此房子时,必须适应那有限的地皮,所以一头宽,一头窄。

房子上梁时他写的诗,描写从房子各方面所见的景色。上梁就等于奠基,是附近邻居的一件大事。
所有邻居都带着鸡和猪肉前来道喜。写来供一般民众唱的喜歌,一共六节,起头都用“起锚了”或是像莎士比亚诗里的“嘿哟”等声音:
儿郎喂!东拉梁!
儿郎喂!西拉梁!

在南方,老树的影子映入深深的清溪里,在他的花园中,他自己种了两棵橘子树。
最美的风景是在北面,河流往城镇婉转流去,正好抱山麓而过。
岸上附近,有一个垂钓佳地,他可以整整一上午在那儿消遣,忘记了时光的逝去。

他祈求上苍降福,祈求农民粮食满仓,祈求海上风平浪静。
乡间空气清洁,农民可以常保健康,五谷丰登,林太太能有酒赊给他喝。
最后为一切朋友祈福,愿大家享福气,寿命长。
但是,他自己又遇到十分痛心的事。在绍圣二年(一〇九五)七月五日,新房子尚未竣工,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然身亡。

他们住的是疟疾地区,她得的可能是疟疾。苏东坡的儿子过并未在家,出外去运木材,朝云直到八月初三才埋葬。
因为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还念《金刚经》上的偈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按照她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小山邸上,离一座佛塔和几个寺院不远。
坟墓之后,山溪落下如瀑布,水流入湖中。坟墓在一个隐僻的所在,山坡分数条岗棱自高而下,犹如衣裳的折纹。
墓后是一带大松林。站在墓旁可以看西方山岭后的塔尖,往左右两三里,有几座大寺院,游客可听见黄昏的钟声与哗哗的松涛声。
邻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朝云。(待续)

《悼朝云》
苏东坡 [宋]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西江月梅花》
苏东坡 [宋]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