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不作为亦是罪
文/残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阎王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无愧鬼神。 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但是,要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啊!” 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得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有负于国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就这件事来看,鬼神都知道,为官者非但要廉政,更要勤政,况乎人呢?做官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为其民。今者,不谋其政者有之,欺上瞒下者有之,盲目为之不因地制宜者有之。白天在大会上大讲特讲“廉洁奉公”,背地里就去“贪污受贿、声色犬马”。大官XX,上午不是还在给全市领导干部作廉政警示教育报告吗?下午就因贪污腐败被逮捕。近几年,政府于集镇集中给贫困户修建了安置房,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搬进去住。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入住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方才入住。我的一位同事,其父半瘫痪,靠其母照料。父母皆已六十多岁了,住在山上,是贫困户。家里还养有一头牛,两条猪,鸡十多只。安置房名额有他家,他家就极不情愿搬进安置房住,原因是:山上离安置点三十多公里路,住在安置房里去,没有土地可耕种,没有其他事可做,天天闲着,吃什么?喝什么?农民离不开土地呀!农民离开了土地就像鱼离开了水,难以生存。可是,政府工作人员三番五次给同事做工作,让其家人尽快搬进安置房住,还托熟人转交了房门钥匙。同事勉为其难接受了。借了钱,按政府要求装修好了房,添置了些简单家具,房就锁起来了,并没有人住。上级要来检查时,村干部便通知各贫困户,赶到安置房,把房门敞开。待检查人员走后,又是“铁将军把门”。一年后,享受安置房户接到镇村通知:根据国家政策,上级要求,凡是享受国家安置房的,老家原来的旧房要限期全部拆除,政府给一定的补助。同事接到通知后,很为难,迟迟未拆除老房,被镇政府领导传去谈话,同事说:“我不是不愿意配合政府和领导的工作,事实摆在这里的,家里老房拆了,家人都住进安置房,种庄稼还得跑几十里路,现实吗?不种庄稼又吃什么?父亲是半瘫痪,住在四楼,上下楼很不方便,谁照顾?再说了,住进安置房,猪、牛、鸡又往哪关,在哪里放养?”领导说:“我们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可是上级要求这么做,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你家享受了安置房,老房子若还保留着不拆除,上级要是检查追责,我这领导就当不成了,饭碗就丢了。”当日,主管局领导给同事打来了电话,要同事配合支持政府工作。翌日,县上领导给同事打来了电话,态度强硬,要求同事尽快拆除老房子。今天,官者还真要日省其身,打消为私之念,因地制宜,为民做实事,不要搞表面政绩,应付上级检查。否则,也免不了要受到责备,成为罪人。
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残墨,乡村教师,有散文、小说散见《汉中日报》《中学生作文报》《东方散文》《品诗》《教师文学》《精短小说》《文学月报》等报刊和网媒。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魏红霞 李磊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