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给心中种一朵莲》
作者:宇天
六月,春天退尽了妖娆,把繁花似锦留给了记忆,望着繁华落尽 的原野心中不免生出少许惆怅。悲叹于时光的无情,感怀于生命的不易,弹指的光阴里生命已是再次轮回。曾经千百种各色的花争先恐后的在春天里绽放,是怕错过了花期?还是怕大地缺少了这一缕花的色彩便少了一份传奇?原来是花开花落皆有期,人间芳菲四月尽。有一种花没有去争抢春天的绚丽,也没有去争抢春天里人们对百花的赞誉。它默默的守望着一池碧水,一方蓝天,吸收日月精气,待到骄阳如火的六月之时终于为人们辟出一片清爽,开出一片香怡。它就是荷花,无尘飘逸的花中仙子。

六月里的莲不知曾让古今多少诗人如醉如痴,又癫狂了多少本已安分下来的心。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到近代诗人的席慕容的(前缘),他们都把自己灵魂的荷花灯放逐于莲池里,让灵魂游走于荷花,荷叶之间,用心吹响荷杆之笛的每一个音符,至此才能写出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文字。

读着席慕蓉的(前缘),心湖里便也会开出一片硕大的莲。在碧翠无穷的荷叶之间一艘小船缓缓的划出微波,船上一个玉颜皓腕的江南少女正一手打着油纸花伞,一手续写着这份(前缘)。我注视着心里的莲湖,看少女那皓腕下的错过。荷池里,少女错过的每一朵莲都在向她频频招手,它们是那样的不舍。也许它们也知道,这错过便是永远。载着少女的小船悠然的前行,她没有回头,也许在她纯洁的心里错过这个词还很朦胧。天真无邪还未知人间情愁的少女,把手上沾着的水甩落在这些错过的莲上,水顺着莲的头顶慢慢流淌下来。又一滴滴流到水里,远远的看去不知这是水还是泪。

六月的节气里少了几分清凉,多了几许燥热。初夏……白天的暑气让人们很少出门,而夜晚人们的消闲纳凉大多就会找一处幽静的荷塘。人坐在荷塘上的九曲回廊里望着湖面,月的荧光撒满荷塘,把这花和叶还有荷塘都笼罩在似明似暗的意境中。人在这弥散着花香的夜晚,欣赏着花与叶随风起伏的漫舞,想着一些已经遥远的心事,于是白日里那颗奔波劳碌的心便会停泊于荷叶之上,穿行在花瓣之间,直到最后那心也慢慢幻化了水中的一朵香莲。身心惬意的感受夜晚荷塘的这份清凉与宁静,倾听感受这份盎然诗意里的对白,于是那薄雾旋绕的湖中,你变成了它们当中最美的那一朵莲,这也许正是朱自清老先生所描写的荷塘月色里的意境。

浅白的月光让荷塘变得迷离而又有些虚幻,一切都是若隐若现,而唯有月光下的荷花尤显清雅娇艳。心形的花瓣一层层的绽放开来,粉白相间的花瓣,黄色的花蕊,还有那阵阵飘过来淡雅的清香都融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自古文人墨客都把荷花比喻为仙子,也许只有仙子才能有如此超脱于俗尘的风骨。从古至今写荷花的诗赋何止千百首,每一首都是写的那样让人浮想联翩,每一首都能写成惊魂动魄。也许这所有写荷的文人墨客,自从遇见荷花的那一刻开始,已经身不由己的被荷花超脱于尘世的美收走了心魂。

每一年莲开我都去看,把这让我等待了一年的期盼变成圆满。每一年的莲开我都会写,让落笔的每一个字里都透出诗韵。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采莲曲),这大唐盛世里的荷塘,还有莲池中采莲的少女,在诗人凝眸的一刹已变成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章。我写不出这样优美的诗句,但每一字也都是写尽喜欢,每一个夏天有月光的夜晚,枕着这份喜欢酣睡到也清欢安然。

我喜欢荷花,不管是它盛及之日还是残败之时我都会喜欢。心中总希望自己能是一个画家,它盛时,我为它千万种油彩画出倾城之恋。它败时,我水墨丹青为它画出傲雪凌霜的风骨。然后再把它挂满我的心墙,让它伴着我流年的风铃一起香响心房。

心中有莲,花香自来。人生总会还有许多遗憾和无奈,也有红尘剪不断的牵绊。那就请让我们的生命盈满一湖翠绿的莲荷,流香溢彩,清凉悠然。相守一颗莲心,把所有的奢望都婉约成一句句美丽的诗行。心湖荡荡,无需细雨轻风,任闪电照亮这心的夜空。当人生风霜来临的时候请守住荷的风骨,静下一颗红尘中烦躁的心,你会听到婆娑的荷叶深处传来采莲少女的歌声。
宇天,十九日子时于陋室。

作者,男,网名,笔名宇天,三门峡市作协会员,喜欢文学,常用文字书写心路,漂洗心灵,作品常见于网络和报刊
电话:13137972539
邮编:47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