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邵建军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公历6月20日或21日。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礼记》中有言;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生而阳衰,所以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二候蜩始鸣。地下的蝉感受到了阴气,便爬到树的高处,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有夏过半的意思,是一种喜阴的药草,生于阴阳半开半阖之地,主治半开半阖之病。
夏至节气人们还有过夏麦吃夏蛋的习俗,夏至讲究吃时令鲜味,其中荔枝是最适合这个季节吃的水果。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意思是;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永远住在岭南。古代保鲜条件有限,为了能让远在长安城的杨贵妃吃到清甜可口的荔枝,唐明皇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沿途修建了许多供马匹歇息的驿站,派人连夜将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据考证,现在的河南省驻马店市(古称驿城)就是当时最大的驿站。真可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夏至到,虫鸣噪。一声蝉鸣,奏响了人们对夏天的记忆,大自然中最有生命力的时光,都在夏至之后悄然而至。
夏至诗词集锦
夏 至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嬴。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后得雨
苏辙
天惟不穷人,
旱甚兩辄至。
麦乾春泽匝,
禾稿夏雷至。
夏至诗二首
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
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
乍黄乍紫怱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
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
一荧松火隔篱明。
致橡树
夏至夏热夏昼长,
夏风夏雨夏荷香。
夏收夏种夏管理,
夏花夏粮夏果香。
永 恒
盛夏天炎昼若长,
一夜生阴三候忙。
日近湿蒸热难奈,
徐风夜来嗅莲香。
许勇坚
蝉鸣惊梦觉夜长,蛙鼓几声落菏塘。
清风难消夏暑气,荷香透帘心始凉。
邵建军6月21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