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校里工作的这些年,每每开家长会,见到最多的是前来参会的母亲,偶有见到父亲来,母亲也一定会陪同。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大凡与家长们见面,总不忘了粗略估计下现场的父亲所占比例,也不忘了夸赞父亲们一番。

的确正如生活中看到的一样,父亲们总是忙碌于家庭的外围事物,男人们的事业成为一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外交资源,于是母亲们就要担负更多的家庭内的工作,包括教育孩子。似乎陪伴子女、检查作业、和老师保持联系等等这些“小事”,都属于妈妈们的范畴。其实不然,对子女三观以及性格形成影响较大的依然是父亲。父亲能够给予子女的是一种被保护的感觉,这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样的保护,不同于“袒护”,是来自对是非明辩的准确规则性之上的心灵自由,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表明子女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与大部分来自于父亲的主要依据。据疫情期间超市统计,买菜的几乎都是男士,细细一想,估计每个家庭都上演过以下情境。妈妈要出去买菜,小丽闹着要跟妈妈一起去,妈妈说,“去超市买菜危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于是小丽说,“那让爸爸去吧”。爸爸们自然而然扮演了孩子和家庭无所不能的保护神。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肌肉骨骼的发育扩大了儿童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动性,越身体强壮发育的儿童就越过早需要父亲的“指引”,六岁左右孩子就更加需要父亲的权威引导和明确指令下创造思维的安全感。不同于母亲能够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自己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父爱对孩子心灵的支持,应该能够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从保护到支持,父爱扮演的是一种指向分离的理性的爱,所以,生活中会有“妈宝男”和“妈宝女”,却很少看到“爸宝男”和“爸宝女”。话又说回来了,“妈宝”现象的背后本身就是一个失去夫妻角色平衡家庭的环境,也就是说,父爱没有完全尽到该有的安全、坚定、强大的支持责任。父爱给予子女的支持,是靠近心灵的默默抚慰,没有多余的言语,有的只是行动。如果说母爱靠沟通和言语呵护,而父爱则用了最少的言语沟通,却又是最坚定的执行力。上大学的孩子,会给父亲发信息,一个字“钱”,父亲秒懂,马上转账过去。遇到问题,父亲们会给母亲说,“该你出马了,我不擅长沟通”。

给男孩儿做父亲,与给女孩儿做父亲,父亲们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男孩子就会多历练他,胆敢犯了错,一般是忍不住呵斥,甚至要动手教训的。可是往往这样的教训举动,会在有一天停止,原因是一次与儿子的冲突,让父亲认识到幼崽的成长。

女儿犯了错误,则全然不是这样,父亲会在妈妈的唠叨中竭力维护,绝不把女儿的错误说与外人。大凡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女儿对父亲的爱就变成了极度的信任。父亲在女儿那里的伤感,来自另外一个女儿信任的男人的出现,这个人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更有活力,让父亲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老了。无论养女儿还是养儿子,父爱的理性支持是子女成长的营养剂,父爱终究会成为滋养成长的水与空气一般自然,即使不留痕迹荡然无存,也会一直弥漫在家族的繁衍里,成为这个家庭中每一人身上的烙印。父爱的陪伴或许没有像母亲们一样日积月累,也或许许多的父亲们因为工作地点和特点的原因,根本没有机会日日陪伴在子女左右。父爱的陪伴就是如此,他们创造的功绩在于用行动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成为孩子们仰望的灯塔。

自古中国的“父亲”都是一个严肃的角色,如果不“端着点”仿佛很难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所匹配,像“曹植的父亲”、“司马迁的父亲”“苏轼的父亲”……古语说“虎父无犬子”,当父亲了就坚决不能熊,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智慧的标杆,是一定要做到的。父爱的力量型总是与强大与伟岸相提并论,正因为父爱的这些被贴标签,父爱中的柔情方显可贵。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写的父爱质朴而真情,这篇散文所叙述的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是作者追忆中的模样,也湿润了读者的眼睛。《背影》所反映出的父亲们不擅表达的爱,相信戳中了读者的泪点,每个人都回味起了自己父亲的若干相似往事。甚至父子之间当时被误会的情节,日后哈哈一笑,回忆中晶莹剔透的父爱,人人心头都会有上几笔浓墨重彩。

想起我上中学时,一段时期每天吃药都是父亲端着搪瓷水缸,带着药去到学校里看着我吃了再离开。直到我上了师范学校,我才问起父亲,当时同学们都议论我的父亲为什么赶时髦去烫发一事,父亲顿时大笑起来,我才意识到我的父亲是“自来卷儿”带给我的释然过后,夹杂着的些许愧疚。父爱是一座山,他永远就在那里,这座山的高度不是用视觉去衡量,而是用脚步去丈量,年岁增长越发感觉到父爱的坚韧与温情。

父亲节里聊聊父爱,才发现母爱与父爱的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共同搭建的一个家的可贵,这个美好的环境里对孩子的心灵支撑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许多缺憾到了成人以后,总要用另一种方式去竭力弥补,爱的缺失总是要有代价换取。爱的溢满就像成长的小树苗不再害怕风雨,因为根已深蒂已固,只待生长,迎风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