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给我们九姊妹的珍贵礼物
作者:梦锁清秋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三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稀在眼前。父亲是一个铁血柔肠的人。说话声如洪钟,做事刚毅果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每每在酒桌上谈及他文化大革命受的屈辱,就会伤心落泪,有时会声泪俱下。但大多数的时候,父亲酒桌上都在夸他的儿女们的孝顺懂事。但有一点,他可从不会当着你的面夸你。想知道他对你的评价,得从别人的口里说出来。他只是当着这个儿女夸其他的儿女。
但在外人眼里就是他的九个儿女各个优秀,比着孝顺。

有一次,父亲来我家了,父亲喝酒喜欢热闹,我家左邻右舍都是中学语文教师。我就请他们来我家陪父亲喝酒。酒过三巡,父亲就开始挨排夸他的儿女啦。“我有两个儿子,都当官,大儿子在养路段当段长,二儿子在县粮食局当科长,要不是文化大革命,受我牵连,他们比现在官做得还得大,两个儿子比着孝顺,我的住房都是大儿子提供的。为了方便照顾家,大儿子工作调度,也把我们搬到他跟前,还把分的新房子给我们住,他们一家三口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每年冬天都去沟里给我拉回一大板车烧柴。二儿子不在跟前,每年都往家拿钱,全家每年都回来过年,给我买好酒好烟。大闺女为了养家,14岁就停学,去生产队干活,吃了不少苦,结婚后,她孩子多,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就不错了,二闺女学习好,长得也漂亮,没有让她读职业学校,我心里一直很愧疚,但是没办法,谁让家里孩子多呢?她得下学挣钱帮我养家糊口。要是让她把书念完,也能像你们一样当个老师。结了婚,也没少帮衬家里,小五从小不吃菜,她替我养了好几年,难为她了。老闺女初中也是吃住在她家。老四打小体质弱,能活过来就不错了,也常领着孩子回来看我们。老五住得远,性格像我,花钱大手大脚,每次回来,都给我一大块一大块的牛羊肉。小六小两口在外面打工,也不少挣,过年一回来,就给我买一大堆好吃的。小七还在上卫校,还没毕业。儿女们都好,都孝顺”。我的邻居们听了,直竖大拇指,说:“还是老爷子教子有方呀!”父亲听了,一仰脖咕咚一大口白酒进肚。高兴的手舞足蹈。接着说:“要不是这些大姊妹帮助养家,我一个人那点微博的收入怎么能把他们拉扯大。”
父亲在我面前夸了一圈,就是只字没提我。

86年我调入二中工作,那时父亲已经65岁了,父亲还在工作,给学校烧炉子,那个时候两个班级一面火墙子。初中有十几个班级,加上小学班级要十几个炉子,都是父亲一个人推煤烧炉子。可想而知有多辛苦,赶上体育课,我和我们班的几个大个男同学会过去帮忙推煤。学校操场很大,需要从后勤大院,用手推车推煤,还要穿过100多米远的操场再推到班级走廊里,超负荷的劳作,把父亲的腰都累弯了。可父亲仍然是很乐观,那时学校有个牛校长。平时喜欢唱歌和拉二胡。和我父亲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父亲也总是忙里偷闲,去校长办公室拉上一段,牛校长直竖大拇指说:"真看不出老爷子还真有一套唻。"这样一来二去,他们有了密切的接触,有时他也会跟校长们夸他的儿女们有多么多么的好。其中有关对我的评价,我还是从校长的口里得知的。父亲说“俺家三丫,打小聪明,学啥会啥,十四岁就会做裁剪,一家老小的单衣服棉衣服都是她做的,这回她两口子调过来可好了,他大哥主外,她主内,三姑爷每个礼拜给我挑两缸水,劈一大摞柴禾

还帮我去粮库领粮。种地。什么累活都是她两口子干。我闲着没事,来学校烧烧炉子,还能解解闷。"
瞧瞧,父亲的苦乐观,他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人面前只会夸儿女的人,正因为他总当着这个儿女夸其他儿女,才使儿女们纷纷效仿。以此传承美德,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人人争做孝顺好儿女。大姊妹养小姊妹,大姊妹老了,小姊妹又来关爱大姊妹,九姊妹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黄土地编辑制作总监,《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