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水泥路掩映在路边的桔树下蜿蜒向上,这是父亲挑来沙石水泥亲自铺成的路,路面已爬了些苔藓,还有小石子不甘寂寞的裸露出来,尽头是一幢背靠山腰的砖瓦房,房子四周蓊蓊郁郁,绿树成荫。
电话里父亲说我若今天再不回去,他绝对会扔掉刚捡回来的板栗,旁边传来母亲的声音,说今天不来,就等吃明年的板栗了。其实,他们不打来这个电话,我必定也会循着应季的果香走一趟回家的路,看看已经年迈的他们,尝尝他们种植的果实。只是,在往日带着儿子去果园采摘的画面里搜寻了个遍,也找不到栗树的踪影。我终是为人妻为人母,而疏离了父母,也疏离了那片喂养我的土地。
一直记得那年姐姐捧着偷摘来的枇杷,兴奋地站在我的面前,她身后的我们的父亲,却是无比震怒的样子。那天,父亲用他的手掌狠狠地打了姐姐。在我九岁那年的春天,不知父亲从哪找来许多棵小树苗,我问父亲这是什么树?喝过酒的父亲满脸通红,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对不起你们,等下我就把枇杷苗、桔树苗、梨树苗和柿树苗栽到地里。这些树苗长大后结果了,你们想吃就上树摘,咱们做人要老老实实,做事要踏踏实实,明白吗?”枇杷第一年结果时,父亲踩着梯子,攀上一棵结果最旺的枇杷树,他摘下几颗又红又大的抛给树下的我。我褪去柔软果皮囫囵吞枣般放入口中。父亲在枝桠间扭过头来,问味道怎样?我含着枇杷,口齿不清地说,当然好吃啦。父亲摘了一大篮枇杷带回家,和母亲站在一边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神情里全是幸福和满足。
此后,父亲和母亲每年春天又陆续栽种了枣树、杨梅树、柚子树和核桃树。他们把日子种植在了山坡上,给树翻土,施肥,剪枝。我们长大了,离开了那片土地,他们盼望着果子成熟,儿女们回到他们的身边享受他们的劳动果实。那一棵棵果树,是他们对儿女们的一个个希望,一份份期盼。
一边走着,我一边就这样在往事里沉溺。秋凉的风携着淡淡的芳草气息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
当我站到父亲面前的时候,他就那样看着我,笑着,有点手足无措。好久才好像恍过神来般高声告诉母亲,女儿回来了。从父亲的谈笑声里,我知道了板栗第一年结果,昨晚的风雨吹落了不少板栗,母亲一大清早就背着篓子上山捡板栗,浑身湿淋淋地回来,忙着烧水洗头、洗澡,父亲连早饭也没吃上就出去做事了。
我乖顺地听着,对着父亲强作笑颜,心中流淌的却是无尽的忧怅。父亲的手掌中刻满密匝匝的沟壑,叠着厚厚的老茧,曾经健壮高大的父亲,现在变得瘦削佝偻,头发胡子也稀疏霜白,脸上的皱褶浓密而清晰,眼下如若蹲地劳作时间久了,一时半会立不起腰身。丈夫带着儿子在另一座不远的城市,我一到节假日就跑到他们身边,偶尔回到父母这里,也都是匆匆打个照面。我这个“出息”到城里的女儿,不能在生活、物质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只能微笑着顺从,做个 “笑顺”的女儿,即便他们有时心情不好,找我唠叨或埋怨,我都只是默不作声地倾听,好让父母感到些许慰藉。
我走向厨房后面的坪地,母亲正蹲在那剥板栗刺球,屋檐下摆放着满筛子暗红光洁的板栗。母亲说,她每天早晚捡一次,不去捡,烂在地上怪可惜的,我来了,她带我再去捡一回,带回去给浩(我儿子)吃。说完,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儿,背上篓子唤我去山上捡板栗。母亲走在前面,我们穿过家门前的一片果林,来到一个小山坳。
“这不是邻居家的栗树么?”我望着一块坪地上高大的板栗树问。
“我早想种栗树了,只是自家果园实在没地了,我就在山坡上开了荒地种。这次你一定要多带板栗给浩吃,小孩子不懂事,前几年婷带着浩偷捡邻居家的板栗,被邻居家男人拿着锄头追着跑。”母亲眼神里满是疼惜地说着。母亲心善,果园的果实成熟,路人眼馋,母亲都会笑吟吟地叫他们摘下吃。
沿着长满芭茅草的山路来到了板栗树前,四棵一人多高的树上缀满了板栗球,圆鼓鼓的,浑身是又尖又细的刺。有的刺球儿裂开了口,灿然地笑着,露出暗红或褐色的果实。
母亲放下篓子,拿出一把火钳和一双工作手套递给我,要我站远点,她要上树去摇板栗下来。我说我上,母亲说她力气大。母亲一脚跨上树枝,身体就攀附上了枝桠间,然后提起脚,在树上猛踹,又用手去摇。顷刻,熟而开壳的板栗,“噼噼啪啪”掉落下来,落在了野草间,躺在了空地上。然而,母亲的双脚为了保持平衡弯曲着,在微微颤抖,母亲老了,风吹拂着她满头白发。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父亲拿着一把砍刀来了,边砍茅草边说,等栗树长得老高,栗球掉到山坡上的草丛里,怎么好捡?又说,只要他砍得动茅草,他就年年来砍,专等我这只“鼠”,这叫守株待“鼠”。
母亲从树上下来和我捡着板栗,被父亲的最后一句话逗乐了,我也想笑,但不知怎的,望着母亲苍老慈爱的容颜,弓腰拾捡栗球时那一弯瘦月的身影,以及砍着茅草的父亲满头颤微微的白发,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庞,我心里一酸,两滴泪水掉了下来。
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他们让我这个也抽出几根银丝的女儿感受到了一种幸福,虽然在这幸福里,深藏着凄婉、哀怨,还有深深的歉疚……
作者简介 :杨云,女,洪江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等刊物,散文、诗歌入选多本文集,著有散文集《等你,在悠长悠长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