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市青龙山东北部的王庄子、刘庄、闵庄、郭各庄、六百户,俗称北五庄。
北五庄西靠青龙山,东临大沙河,南与九百户村有一岭之隔。迁安至唐山的道路从五庄穿街而过,地址位置十分重要。
抗战时期青龙山是抗日根据地,驻有十七地委的报社、电台、兵工厂等抗日单位。县大队政委刘光路是冀中人,对挖地道很有经验,随着抗战形势的需要,县委决定开挖地道。
1945年正月二十五,王庄子党员干部王德俭、郭保贤、刘正贤率先在自家院子里开挖,接着群众也都行动起来,仅用20多天,全村的地道就挖通了。
闵庄在曹庆权等人的带领下,挖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挖通了。郭各庄、刘庄的党员李祥,少停,刘俊生等人组织800多人,挖了七里多长的地道使两村相通。与此同时,周围各村小阚庄、九百户也都挖了地道。九百户的地道直通北五庄。
在那时残酷斗争形势下,我们的伤病员、政府工作人员经常到地道隐蔽,军服、军被、枪支弹药办公用品,以及老百姓的粮食,衣物都藏到了地道里,地道成了政府和百姓的大仓库。
1945年正月初七清晨,九百户、沙河驿、卑家店的800多名日伪军分路围剿北五庄。
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委刘光路立即组织干部群众转入地道,部队和民兵布置在地道内外。鬼子进村后见不到人的踪影,就挨户搜查。一推刘光路住的院门,“轰”的一声,挂在门上的手榴弹炸响了,鬼子被炸死。其余的鬼子兵吓的心惊胆战,生怕中了埋伏,于是,匆匆撤走。
一次,鬼子扫荡归来,路过郭各庄民兵一排子弹打翻了几匹马,在鬼子掉头还击,民兵早已转入了地道。
还有一次,沙河东的区小队遭到了鬼子的追击,郭各庄村干部刘正的家人带领他们十几个人立即进入了地道,摆脱了敌人。
日本鬼子想尽方法破坏北五庄的地道。有一次,千余名日伪军在叛徒的带领下包围了郭各庄,县警卫排和民兵掩护着干部群众进入了地道。叛徒带着敌人很快找到了地道口,并取出了我们埋下的地雷。日军就让伪军连刨带带挖,并点燃柴草熏烟,釆用放水、往洞里扔手榴弹、打炮方法,均不奏效。因为地道内设置了主道、分道、掩体、死岔道、上下翻口等机关,并在陷阱下埋地雷,插尖刀,结构奇特,特适用于实战。尽管敌人声嘶力竭地施展全部手段,地道里的群众依然安然无恙。
在北五庄百姓流传着“挖地道,真叫好,鬼子来了没处找,烟熏水灌扔炸弹,不碍咱们一丝毫,大家拍手齐欢笑,气着鬼子往回跑”的歌谣。
滦州北五庄的地道,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